面对“30岁的焦虑”,你该怎样调整心态?

面对“30岁的焦虑”,你该怎样调整心态?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想让你知道

30岁的你有没有正在面临莫名的焦虑?笔者从亲身经历出发,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跟笔者也面临30岁的焦虑,请试着文中的建议调整心态再出发,你会发现,自己也能走出一片天!

30岁就是个分水岭,好像不做些什么就对不起自己。

面对这些年龄焦虑,却没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该怎么排解这些焦虑?有人走入了婚姻,有人转换了跑道,有人跳槽了,有人已经功成名就,有人去旅行寻找人生意义……

你是否也在30岁焦虑中呢?或许你清楚知道走入婚姻以及创业并不是你想要的,却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与你分享我如何走出30岁焦虑前,我们先理清「30岁焦虑」的几个预设状况:

· 30岁与过去的生活该有一些分别,因为30岁是件大事。

· 该改变目前的生活?还是维持现状就好?

· 你期待着30岁时有所改变,却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 已有想法的你,却害怕尝试。

· 总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这样,很想为自己和别人做点什么。

很多人都说30岁是人生第一个关卡,而我在24岁时(笔者今年24,也许90后的我们就是比较爱折腾)便开始感到莫名的焦虑,每天都有不同的想法在心里冒出:“我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办?”、“除了这样,我还能做什么?”、“我这辈子就这样平淡的过下去吗?”

面对“30岁的焦虑”,你该怎样调整心态?

有些事情现在不尝试,也许这辈子就不会再有勇气去做了!

我的30岁焦虑,既不是选择走入婚姻,也不是在事业上大展拳脚;昨天(2019年2月19日)中午跟同事去见客户,其中数我年龄最小,谈完事之后,准备和同事走着去地铁站,顺便溜达溜达,结果就走到了北航校门口,然后就谈论起来校园时期的我们,我同事比我大10岁,感觉他们心态一个比一个要好。而我心里突然有个念头“回到校园当学生”。

老实说,当我有这个想法时我也觉得自己疯了,我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和收入,不需为三餐烦心,既没负债,也不需要烦恼哪个账单缴了没,周末还可以约朋友看场电影吃大餐,有时候还可以和朋友相约出国旅行去。

但每每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始终知道心里有一个空缺,一个需要被填补的空缺。

我懊悔过去在学生时期不认真,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所以产生这个念头也算是追回“错过”的学生时代。24岁上大学的确比一般人晚起步很多,但也因为这些的懊悔,让我能够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既然要做,就要全心全意向目标迈进。

你有没有曾经试过买了一件衣服,因为价钱不菲又实在太喜欢它了,于是告诉自己不能糟蹋如此美好的东西:等到有(特殊场合)再拿出来穿吧,结果年复一年,这件衣服始终在衣柜里不见天日,它的确很漂亮也很亮眼,穿出来一定让人“哇~”一声,但好像没有那个场合可以穿?还是再等等吧。

你有发现好像没有那个所谓的“特殊场合”?那个等待许久的时刻一直没有来?其实,现在就是完美的时刻!

若你此刻心中也有一些想法,却裹足不前,请试着去做做看,因为有些事情现在不尝试,也许这辈子再也不会有勇气去做了!

面对“30岁的焦虑”,你该怎样调整心态?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停止学习

在学生时期面对不喜欢的科目就开启勿扰模式,抗拒去学习讨厌的科目,就连不喜欢某个老师也是个拒绝学习的借口,其实学习不喜欢的事物也是一种能力。所以我告诉自己: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停止学习。

不管多大我们都得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学习。30岁的我们,也许面临着如何让事业更上一层楼、如何增进自我价值、如何在人际关系更圆滑、如何在新的一年达成我们的目标…

记得有次去哥哥家,闲聊好奇问了一句:“平常不用工作时,你都做些什么?”,他拿起了放在电脑旁边的Kindle说道:

“我喜欢阅读,阅读是唯一让我持续学习的动力,阅读让我从别人身上学到经验,也开阔自己的视野。”

看着眼前这位博览群书的博士,我又问了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

“读硕士时你写了那么多论文,看了那么多书还不够吗?”

“读化学博士是我的兴趣,我喜欢研究化学,但人生里不能只有一样东西,它填补不了我的生活,阅读不同书籍能够让我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事物。人生还有很多东西是我未曾听过、经历过的,透过阅读能够让我维持学习的心态。”说完他便站起来,走向厨房。

“我最近在研究制作手工啤酒,前几天刚做好的烟燻啤酒口味,你要不要尝试一下?”我递上了空杯,请他倒满。

在他身上常常让我看到所谓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以为博士生都非常保守,只做科研工作便下班回家,但他却因喝不到好喝的手工啤酒,便自己开始研究如何制作出好喝的手工啤酒,从购买小麦、酵母、啤酒花、温度控制等,他都一一参与其中。

他表示,学习最好玩的就是学习过程,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许多可能性,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你一一克服了它,就非常有成就感。

你曾经想过要学些什么吗?也许是更进阶的工作技能?也许是一直埋在心里很久,很想做的事情?你不需要放弃目前的生活才能开始做你想做的事情,试着在一周里挤出一小时去尝试看看,维持学习的热情,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在踏出那一步前的确让人恐惧,我始终相信着人有着无限的可能, 只要在开始尝试后,就会开始慢慢地习惯它,别因一时的抗拒便错失了学习的机会。

面对“30岁的焦虑”,你该怎样调整心态?

想做就去做,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迟

在我上大学时,有位室友,年龄是27岁(我当时18岁),感觉他平常心态超级好,从来没有烦恼,在大学四年,他从未缺过一节课,闲时去图书馆看看书,去荷塘边钓钓鱼。熟悉之后就问他,“你年龄比我们大这么多,你当时来学校时心里有什么想法”他回答道“刚开始心里非常忐忑不安,各种莫名其妙问题不停在脑海中盘旋”:

别人会知道我27岁上大学吗?

同学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

我看起来会不会和其他学生格格不入?

一直到踏入教室才放下心来,因为根本没人在注意我,随意选了一个座位坐下时发现前方有个50多岁的大叔,心想着:

「咦?现在的教授流行坐学生座位?这样比较亲和?」

这时另一位女士进教室说:开始上课前先确保大家没跑错教室,先开始点名。当那位大叔举手说「有」才发现原来他也是学生。在还没尝试前就给想了一堆「假想难题」吓唬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被这些不存在的困难而吓退不敢前进,现实并不如我们想象得恐怖,如果回到过去,我想跟当时的自己说:

没事不用想太多,想做就去做,任何开始都不算迟!

以前我总认为“学习”是校园、学生的事情,毕业后就不需要再学习了,以至于高中毕业便恨不得投入社会开始工作。工作几年后才发现,“学习”是每个人都必须维持的习惯。若停止学习,在被社会淘汰之前,我们已被这守旧不思前进的自己给淘汰了。

过去我总认为“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很土,谁想要一直学习?万一被笑不就很丢脸?其实别人没那么闲,不会一直在那笑你,你有你的生活,他们也有各自的忙碌。在经过了时间及历练后,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和你渐渐划分出远近,持续学习的和只会抱怨不愿改变的。

面对“30岁的焦虑”,你该怎样调整心态?

犯错总比不做好

在学习的路上最让人挫折的就是犯错。尤其到了30岁,有种莫名害怕犯错的心理。

我是那种很会自责的人,在发现自己做错后心里便开始内心剧场不断地责怪自己粗心、愚蠢,把“犯错”这件事放得无限大是我们常做的事情,我们都忘了犯错也是一种学习。

从错误中我们能学习得更深刻,也成长得更快,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因为犯错并不可怕,害怕犯错而选择不行动才是真正的可怕。

学习英文最害怕的就是开口说英文,因为害怕犯错,所以宁可不开口说是我刚进大学时期的事。记得上外语课时,为了练习口语,只好胆怯怯找外语老师练习,每次练习时只敢用单词表达,完全无法也不敢说出完整的英文句子,害怕语法错误,害怕口音问题,害怕发音不标准,害怕老师纠正,反正我就是害怕别问我为什么…

有次我说错语法时,急着想重新再说一遍时,外语老师告诉我:

学习语言最重要是沟通,不要被语法束缚,犯错没关系,只要继续练习就会进步。

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有种被敲醒的感觉。对啊!为什么要害怕犯错呢?错了再改就好了呀!于是我开始放开心去学习,也试着不过份自责。如果非得骂自己才甘愿,骂5分钟就好。

面对“30岁的焦虑”,你该怎样调整心态?

生活必须继续!

过去的教育一直告诉我们要做对的事,而没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犯错”,以至于我们都认为犯错是非常可耻、尴尬的事情,所以我们害怕犯错,为了不想犯错,我们宁可不去做,曾有朋友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

“多做多错,不做就不会错。”

看似很有道理的一句话,但其实已渐渐在扼杀了我们的人生。

犯错并不会让你成为没价值的人,犯错反而帮助我们成长。就像化学博士说的,学习最好玩的地方是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犯错是必然的,如何在错误中学习才是关键。这位博士已三十多岁了,每天依然持续学习,在犯错中学习。

若说博览群书的博士也在学习,同样在错误中学习,我们还害怕什么呢?请允许自己犯错,在错误中成长吧!别害怕犯错而错失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午去洗手间,抬头看到海报写着:

小鸡问母鸡,可否不用下蛋,带我出去玩啊?

母鸡道:不行,我要工作;

小鸡说:可你已经下了这么多蛋了;

母鸡意味深长地对小鸡说:一天一个蛋,猜到靠边站,一月不生蛋,高压锅里见。

这个小故事说明:存在是因为你创造价值,淘汰是因为你失去价值。过去的价值不代表未来,所以每天都要努力。

30岁的你也正在面临莫名的焦虑吗?试着调整以上心态再出发,你会发现自己也能走出一片天!

别相信电视剧的白马王子会出现拯救你,唯有靠自己努力和双手才能创造理想生活。我们心里都希望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你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是长什么样子呢?如果可以活到60岁,接下来的30年你想怎么渡过?人生没多少个十年,是时候把时间和努力留给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