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事“詢”大局“開”處方 推動現場辦公會精神落地落實

“问”大事“询”大局“开”处方 推动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地落实

良好的水生態環境使錦江成了水鳥喜愛的棲息地

“问”大事“询”大局“开”处方 推动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地落实

空港新城配套設施建設

去年9月以來,市四套班子先後前往全市22個區(市)縣和4個管委會,聚焦“全面落實年”開展了現場辦公。這次現場辦公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幫助各地找準問題、研究破題之道,協調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推動基層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如今,現場辦公會提出需要解決的項目進展如何?是否還有需要進一步協調解決的問題?昨日,成都市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現場辦公會精神專題詢問會議召開。這次詢問聚焦成都“東進”、天府綠道、TOD等市委重點工作及有關熱點話題。常委會組成人員問題尖銳、切中要害,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答得認真坦誠,措施有效。

聚焦

東部新城

成都七中

領辦12年一貫制學校

“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對空港新城的教育、衛生資源安排佈局和發展規劃情況是怎樣安排的?”關於“東進”區域空港新城的建設和發展,市委非常重視。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金佐第和許多群眾一樣,關注著新城基礎設施的建設。

“目前,空港新城共有中小學24所,在校生2.28萬人;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4925人。”提起空港新城的教育規劃,市教育局局長劉強說,重點就是優規劃、促建設、提質量。

“我們把空港新城的規劃標準做了提升,截至目前,已形成初步規劃成果,擬在全市統一標準的基礎上,將空港新城幼兒園、小學、中學千人學位指標從33座/千人、60-64座/千人、62-66座/千人分別提高到40座/千人、70座/千人、66座/千人,到2035年空港新城共規劃中小學、幼兒園約200所,規劃學位約18萬個。”

劉強表示,當前市教育局正督促高新區管委會加快學校的建設和改造。“2018年,空港新城新投用4所小學、新增學位4440個;2019年,計劃投用1所小學、3所幼兒園,分別新增學位810個。”劉強介紹,目前空港新城在建中小學、幼兒園項目7個,可增加學位5000個。

與此同時,成都七中這樣的優質教育資源也將落戶空港新城。劉強表示,成都七中將在空港新城領辦一所12年一貫制學校,該校已在去年12月與成都高新區簽署合作辦學協議。“目前該項目已經納入了2019年高新區的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明年9月完成主體施工,2021年9月開始使用。”

另一方面,市教育局還要求成都城區的優質教育集團,先期進入東部新城,結對幫扶提高每一個學段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下一步我們還將出臺關於支持東部新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主要是從增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等8個維度精準發力,支持包括空港新城在內的東部新城的發展。”

劉強還表示,到2025年,空港新城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二級園以上在園幼兒佔比)達70%以上,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9%,評選一批義務教育段新優質學校,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成都職教品牌學校,教育國際化發展實現度達80%。

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也正進一步加快在空港新城佈局。市衛健委主任謝強表示,在編製成都市醫療衛生資源佈局規劃中,專門提出東部新城要完善體系,打造醫療衛生服務“新極核”的規劃定位,在醫療資源的佈局上,特別向東部新城傾斜。“至2035年,全市病床數較2017年約增加17萬張,‘東進’區域病床數增加約4萬張,‘東進’區域病床增長幅度高於全市90個百分點以上;空港新城規劃15家公立醫院或社會辦非營利醫院,其中三級醫院5家,規劃床位約1.2萬張,千人口床位數達到11.4張。”

謝強還表示,4月19日,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和空港新城管委會已經簽訂了框架協議,高標準建設和領辦東部新城的三級醫院。“這所醫院計劃2020年開工,2023年建成,規劃有1000張床位,佔地150畝。”

“衛生教育涉及到民生,所以無論怎麼重視、怎麼關注都不過分。”聽取兩個部門的報告後,金佐第特別囑咐,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定要規劃落實到位。

聚焦

交通規劃

成三鐵路

已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此次專題詢問中交通話題也備受關注。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宋志斌就青白江片區的鐵路交通建設提出問題:歐洲產業城作為“金青新大港區”成都市“東進”“北改”戰略的重要產業承載地,成三鐵路是填補青白江片區客運軌道路網空白的重要項目,現在進展如何?成三鐵路和清泉高鐵站的具體線路方案是怎麼安排的?預計何時能完成前期工作並投入建設?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翼剛回復說,2017年10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四川省政府聯合批覆了《成都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其中成都至三臺鐵路清泉至金堂段為遠期(2030年)規劃建設項目。此後,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專業團隊多次赴青白江、新都和金堂開展專題調研,詳細瞭解“金青新大港區”發展定位、發展思路和歐洲產業城的規劃建設,認真研究交通需求,完善提升了成都至三臺鐵路清泉至金堂段的規劃建設方案。“根據現階段研究成果,項目起於遂成鐵路清泉鎮,並設清泉站,向東北方向行進,跨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巴高速、達成鐵路和沱江,至金堂縣三星鎮設金堂東站,全長約16公里。”

王翼剛還透露,當前正加快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我局委託設計單位先行開展成都至三臺鐵路清泉至金堂段預可研究。1月,我局報請市委、市政府同意,由成都交投集團作為該項目成都市出資人代表。”王翼剛說,目前,成都交投集團已委託設計單位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預計9月完成可研報告,爭取2020年開工建設。

“大面街道繞城內片區公服設施配套建設涉及TOD一體化規劃設計,請問目前進展如何?並請介紹下一步如何加快推進該片區的公服設施配套建設工作?”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餘麟發出提問。

成都交投集團董事長冉亞林說,目前該片區的一體化城市設計和調規方案已經完成,龍泉驛區將在近期完成控規初審,目前正在報審。成都興城集團董事長任志能表示,目前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將在該片區打造一個3600畝的高標準國際社區,近期已完成國際社區的策劃方案,正在報市政府啟動規劃優化方案。“待市政府同意後,立即開展片區36處公服設施配套建設相關工作。”

聚焦

生態環境

20戶以上的農民集中居住區

到2022年汙水收集率達到100%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陳曉霖在調研過程中瞭解到,新都區已被納入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試點區。“市水務局在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水務局局長廖暾說,針對這項工作,市水務局已摸清家底——全市20戶以上的農民集中居住區,有8632個,一共有68.32萬戶,其中汙水處理設施已經建成的有1244處,覆蓋了36.89萬戶,還需要新建的有7388處,有31.43萬戶。“我們出臺了《成都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任務:到2022年,20戶以上的農民集中居住區汙水收集率達到100%。”

廖暾表示,通過去年的整個推動,我市農村生活汙水的處理覆蓋率已達到53%,水環境尤其是沱江和岷江的水環境有大幅度的提升,岷江流域優良率提升3.4%,沱江提升19.2%。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劉志聰向市水務局發問:天府綠道都江堰段下一步工作計劃?廖暾表示,天府綠道推進以後,2018年沿著“七帶”的建設,完成了52.3公里,其中包含都江堰域內的金馬河和走馬河。“下一步將大力推動‘七帶’建設,今年準備開工建設150公里,都江堰的計劃建設是5.5公里。”

緊接著,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苑曉華向市生態環境局提出問題: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成都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時候,如何通過工作考核落實水環境生態保護的補償機制?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表示,針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問題,我市在2016年便出臺了《飲用水源保護工作考核激勵辦法》。“這個辦法確立的時間是3年,今年便是修訂年,我們將重新根據試行過程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今年進行一些修訂。”張軍表示,現在市生態環境局已和財政、水務和區(市)縣經過多輪的討論和磋商,形成了一個2019年新的飲用水源保護的激勵資金的方案,爭取在今年內完成。“待報政府做相應的法律程序後,再推進實施。”

記者 張家華 楊彩華

攝影 胡大田 馬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