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下降拖累上市公司業績 動力電池業務成為“燙手的山芋”

毛利率下降拖累上市公司業績 動力電池業務成為“燙手的山芋”

4月22日,*ST集成發佈公告表示,擬將鋰電科技、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控制權轉讓,出售的交易對方為常州金沙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常州華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有力帶動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逐年攀升,其核心部件動力電池也在2016年迎來了井噴式的爆發。彼時,涉足動力電池領域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好景並不長,隨著補貼退坡開始實施,動力電池毛利率快速下滑,成為拖累業績的“罪魁禍首”。

自2019年起,剝離、打包出售旗下動力電池業務的案例逐漸增多。4月22日,*ST集成發佈公告表示,擬將鋰電科技、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控制權轉讓,出售的交易對方為常州金沙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常州華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本次交易前,*ST集成直接持有鋰電洛陽63.98%股權,並通過鋰電洛陽間接持有鋰電科技30%股權;*ST集成直接持有鋰電研究院35%股權。*ST集成擬出售鋰電洛陽63.98%的股權並解除對鋰電科技控制權。交易完成後,鋰電洛陽和鋰電科技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ST集成表示,由於鋰電池行業目前正處於調整期,公司鋰電池業務處於虧損狀態且未來發展具有不確定性,故擬將旗下鋰電池業務的控制權進行轉讓。

此前不久,*ST集成曾透露,公司戰略已有所調整,願景是成為“值得信賴的國際頂級汽車工藝裝備及航空零部件合作伙伴”,逐步實現航空和汽車兩大領域業務的並重發展,其中並沒有提到曾經作為其主營業務的動力電池。

2011年,*ST集成通過定增增資中航鋰電,使得主營業務發生了變化。到2016年,鋰電池業務已成為*ST集成的主營業務。得益於鋰電池業務的迅速發展,2015年和2016年*ST集成分別完成營收16.2億元和22億元,淨利潤大幅增長至8811萬元和1.38億元。

然而進入到2018年後,*ST集成因為鋰電池業務發展不理想而出現了虧損。據其發佈的年報顯示,2017年*ST集成實現營業收入19.43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8億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1.45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5億元。

而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今年3月*ST集成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而其股票簡稱由“成飛集成”變更為“*ST集成”。彼時,公司證券部負責人表示,公司將積極推進並完成對鋰電池業務的重大資產重組。時間僅僅過去一個月,重組的公告已經發布。

當然了,*ST集成的“遭遇”並非個例。今年一月份,科陸電子和恆大健康同時公告,科陸電子擬將持有的國內三元電池龍頭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58.07%股權以總價人民幣10.6億元,轉讓給恆大健康的旗下公司恆大新能源動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卡耐新能源是國內較早批量生產三元疊片軟包動力鋰電池企業,首批入圍國家工信部《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錄。還是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車企的電池供應商。2018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在軟包動力電池行業,排名前三。

然而儘管諸多光環纏身,卡耐新能源的盈利狀況卻並不樂觀。數據顯示,卡耐新能源在2017年-2018年分別虧損約5085.93萬元和1.17億元。而這對於本身就處於大幅虧損的科陸電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根據科陸電子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收同比下降13.36%至37.91億元,淨利潤由盈轉虧至-12.20億元。科陸電子表示,轉讓上海卡耐股權是為了聚焦新能源儲能和智能電網等核心主業,收縮投資和產業鏈戰線,回籠資金,降低財務投融資成本,提升公司整體效益。

隨著補貼的逐步退坡,動力電池領域相關企業,不得不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產能過剩的陰影,淨利潤虧損的情況屢見不鮮。*ST集成、科陸電子淨利潤出現虧損,與鋰電池業務虧損不無關聯。因此,剝離並不賺錢的動力電池業務,也是實現自救的開始。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能實現盈利,及時止損則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未來動力電池行業還會不會有這樣的剝離、兜售動力電池業務的事件發生,可能性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