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送孩子來加拿大?中西方教育的差別在這裡

華裔家長看中西教育

一位早年移民來加拿大的華裔媽媽告訴加西周末記者,她不認同北美的快樂教育是一場“騙局”。

她以自己的孩子為例:“我的兩個兒子,中學大學都是在溫哥華讀的。他們的學業並不像文中說的那麼緊張,我也從來不逼他們。但是小兒子讀書時全考滿分,工作兩年後還去讀了博士;他哥哥畢業後工作單位很不錯,做了很多年後又辭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挺快樂。”

按照這位華裔媽媽的說法,在加拿大養孩子,自己沒有太逼孩子,孩子也自由發展沒有太大壓力,最後都實現了人生夢想。

記者之後又隨機採訪了幾位華裔媽媽。一位媽媽感慨:“還是加拿大更適合養孩子!”

這位媽媽告訴記者,大兒子在中國上的小學,“壓力特別大,每天寫不完的功課,各種抄寫,非常緊張。感覺這邊還是更人文一點。”

她指出,論基礎教育,加拿大的小學生能學到的知識是比不上中國孩子的,但是,“知識固然重要,但在小學階段,孩子從學校學到的最珍貴的東西應該是知道

如何學習、獨立思考、培養興趣、培養領導力等。這一點加拿大的小學就做得更好。”

不過,她也承認,到了中學階段,孩子們也會相對緊張,“這邊的孩子從小也會參加各種興趣班,鋼琴、滑冰、游泳……都很忙碌,到了中學階段,面對升學壓力,成績不能掉,也會參加補習班,而課外活動也要繼續,他們也就更忙了。”


為什麼要送孩子來加拿大?中西方教育的差別在這裡

斯坦福博士一針見血

其實,中西教育比較的問題關乎大家對教育目的的看法。

記得高曉松有一次在《奇葩說》裡“炮轟”過清華博士學霸梁植。梁植是清華的風雲人物,在各種電視節目和清華校園裡都有出色的表現。

他在參加《奇葩說》時表達了他的迷茫:擁有法律本科、金融碩士、新聞傳播博士三項清華學歷,他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該去做什麼工作。

同為清華畢業生的高曉松當場不留情地說:“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問自己能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卻問我們該找什麼工作,你覺得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這樣的“痛斥”,另一位清華校友、北京郵電大家經紀管理學院院長闞凱力也曾發出過。闞凱力清華畢業後去了斯坦福大學,接受了中西兩地的教育。

回到中國任教後,他在接受訪談時直言:“現在的學校教育太功利了,上小學是為什麼?為了考一個比較好的中學,上中學又是為什麼?為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上大學為了什麼?為了將來考研,然後出去能找到一個掙錢多的工作,或者是鐵飯碗的工作。”

他在訪談裡還提到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許多弊端,抨擊許多大學校園已如公司講的全是一個“錢”字。不只是大學,提到幼兒園,他也痛心疾首地說了一個故事:一位畢業生送3歲孩子去幼兒園,孩子哭鬧著、在門口抱著媽媽的腿不肯進去。這時幼兒園阿姨出來,孩子一下子爬起來,擦乾眼淚,對阿姨說:“老師,我來了,可想你了!

旁邊的家長看著心驚:這麼小的孩子,竟已學會說假話、拍馬屁了。他怎麼變成這樣子?

闞凱力說:“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在環境裡生存。

在訪問的最後,他提到了另一位“海歸”朋友的事。在國內辦了十幾年的公司,而且頗為成功。但是最終還是帶著全家離開了中國。

問及原因,這位精英人士的答覆是:“為了孩子。”

海歸朋友說,不為孩子將來成名,但要他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這席話,道出了溫哥華多少華裔家長的心聲。

為什麼要送孩子來加拿大?中西方教育的差別在這裡

兩種教育方式最大區別

那麼,在中國和在加拿大受教育,分別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有教育專家指出,西方教育是一種嘗試教育,先讓學生嘗試進行體驗,在體驗中發現難點,然後在解決難點中積累經驗,最後得出結論。在這種發現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國教育多為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成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已有成功經驗去操作。

按部就班、在經驗的指導下學習實踐,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結論,但是往往很難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再如教學過程。西方教育大多基於人文思想展開的,從小開始培養人的實踐和分析能力,鼓勵思想的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師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問題。

對於學生的疑問,通常會鼓勵學生自己去圖書館尋找資料,自己做出判斷,儘可能不去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同時教師也鼓勵學生在課堂積極發言,學以致用。

在中國,課堂屬於老師。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認真聽講、記筆記,牢記課本答案,這是一種單向性的灌輸式教育。

36個關鍵詞對比的背後

有關中西教育的對比,另外一位曾保送北大、後又在美國三所大學分別獲得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教育學博士學位的錢志龍博士,今年就發表過一篇在網絡上火爆一時的熱文《熊掌和魚:略帶偏見的中西方教育比較》。

他通過自己親歷的跨文化教育經歷,用36張圖及關鍵詞總結出中西方教育的差異。

為什麼要送孩子來加拿大?中西方教育的差別在這裡

點擊查看大圖

文章裡面或許有一些不全面的部分,但很多概括還是比較到位的,從某方面來說,的確能引發家長的思考。

中西教育之間的差別,更多是一種思路和方向的差別。中國和加拿大(美國)的教育方式,哪種更適合孩子,其實也會因為對教育的看法不同而不同。

本文旨在為家長提供一些教育思路或選擇,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自由、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