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时代,猛犸剑齿虎还没灭绝。神话异兽,可能是史前动物

很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在特定环境下仍然少量存在,被古人发现后奉为神兽。三皇五帝时代,猛犸象和剑齿虎还没有灭绝。神话中的异兽,可能都是史前动物。介绍一下本人的几个吧。

1.无支祁

无支祁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它是大禹治水的对手,被应龙制服。《山海经》说:“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无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所有无支祁记载都有一个特点: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他是淮河的水怪,每到出现时电闪雷鸣。

它非常可能是一种已知动物:古巨猿。


三皇五帝时代,猛犸剑齿虎还没灭绝。神话异兽,可能是史前动物


据记载,白色的巨猿并不少见,白化基因也可以在族群中稳定遗传。巨猿身高三米,力量当然非常巨大,并且行动迅捷。而且这种巨猿和人类的存在时期有万年以上的交叉,很有可能与人冲突并被猎杀,尤其是在原始深山老林遇到早期拓荒者时。这种巨猿很有可能因为生活在淮河流域,喜好潮湿会游泳,而被和水神相联系。

后世的记载更印证了我的猜想:《太平广记》一直到唐朝还有目睹无支祁的记载,“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说明无支祁不止一只,它很有可能是我国东部残存的古巨猿白化种。

无支祁是古巨猿,几乎可以确定无疑了。顺带一提,这种妖兽和印度的猴神哈努曼、中国后来的孙悟空渊源都很深,可能是同一概念演变过来的。

2.应龙

这个神兽简直太有名了。《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文选》云:“天有九龙,应龙有翼”。王逸注解《楚辞》:“或曰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

总而言之:有翅膀但不能飞、好风雨(有可能生活在河海)、黄褐色、有很显眼的尾巴。

这个不多说了,直接上图吧:


三皇五帝时代,猛犸剑齿虎还没灭绝。神话异兽,可能是史前动物


沧龙。

(沧龙生活的年代和人类没有交叉,所以这个我也是有点虚的。不过和沧龙类似的海洋生物很有可能在古代海洋或江河中残留)

这种巨大的“龙”如果被冲上岸,剧烈挣扎间很可能在沙地上画出水道,挣扎的姿态可能也是应龙被贬后“不得上”说法的来源。


三皇五帝时代,猛犸剑齿虎还没灭绝。神话异兽,可能是史前动物


看沧龙的骨架,更像龙骨:如果古人看到海水冲上来这么一架骨头,认为这是龙,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

3.麒麟

汉许慎《说文解字·十》:“麒,仁宠也,麋身龙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尾巴像龙尾,有一角带肉。

狮头牛尾之类都不难找到符合的特征,但“一角”很难解释。鹿科动物都是两只角,哪有一只角的呢?

还真有。它叫奇角鹿。


三皇五帝时代,猛犸剑齿虎还没灭绝。神话异兽,可能是史前动物


它两只头角和耳朵长在差不多的位置,加上颜色一样可能被看成一体,人们就把它的鼻角当成“一角”。奇角鹿发现的基本都是头骨,对它的身体结构大多靠猜测。因此我们很难说麒麟身上的鳞片有没有可能只是像鳞片形状的毛发,或者这种鹿也是有尾骨(像龙一样)的?如果鼻角也覆盖肉质,那么和麒麟就一模一样了。

4.夔牛

《山海经·中山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还有史书记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众所周知,脊椎动物从祖先开始就是四足,哪有一只脚的道理?况且就算是变异动物,产生率也很低,哪能做鼓“八十面”?

所以,这种动物肯定是有什么特征被当成一只脚了,它真正的脚被人们忽略掉了。

我想到了锤尾雕齿兽。


三皇五帝时代,猛犸剑齿虎还没灭绝。神话异兽,可能是史前动物


雕齿兽平时在地面活动,四只脚基本看不见。大粗尾巴有支撑作用,如果做直立状,远远看去,确实有点像是某种一只脚的动物。它的头和牛很像,并且完美符合“无角”“苍身”。这种动物体型非常大,高达数米。完美解释了杀一只夔牛就“制夔牛鼓八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