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立体停车库遭遇“冰火两重天”

南昌立体停车库遭遇“冰火两重天”

红谷滩羽毛球馆内的立体车库几乎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由于停放过程繁复,所以只有一层的利用率较高。

南昌立体停车库遭遇“冰火两重天”

南大二附院的立体车库空置率较少。

近年来,南昌立体停车场不断兴起,立体停车场建设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不过,连日来,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南昌现有的立体车库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部分车库接近满负荷运行,部分车库则空置率较高,出现“吃不饱”的尴尬。而另一方面,为解决停车难问题,近年来,南昌市大力建设公共停车场,一批新型的立体停车场正在建设或者规划建设。面对这种窘境,南昌应该如何提高立体车库的利用率呢?

现象

立体车库在城区遍地开花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迅猛,“停车难”已经成为有车一族非常头疼的事。据有关方面统计,南昌市汽车保有量已接近100万辆,而停车泊位却只有52万个左右。

停车难题如何破解?近年来,南昌把目光投向了立体停车场。业内人士指出,立体停车场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占地、节约空间,它的单位面积内停的车比普通停车场多一倍甚至好几倍。

2009年4月,南昌市首个立体停车场在象山北路一宾馆旁建成使用,这是立体停车场首次亮相南昌。此后,南昌大学二附院立体车库、红谷滩新区羽毛球馆立体车库、天泉水都立体车库、团结路立体车库、创新二路艾溪湖二路立体车库等不断涌现,立体停车场建设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昌早几年所建设的立体车库多属于升降横移式,是比较落后的类型,在停车取车的过程中,这种立体车库有诸多不便,需要人工辅助操作。

不过这两三年来,智能化立体车库在南昌也不断涌现。在这类立体车库停车只要一分钟左右,且不需要他人辅助。天泉水都立体车库就是这类立体车库的代表。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现有已经建成投用的立体车库外,南昌还有多个立体车库正在建设或者规划建设中。如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抚河路周边、省建材大市场内地江耐路立体公共车库,该车库总用地面积为6797.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191.41平方米,规划停车位为800个,或将成为全省最大体量的智能立体车库。

而根据南昌市城市规划局公示的规划,华财大厦也要建公共立体车库,该车库位于抚河中路以东,船山路以西。规划显示,这个立体车库总用地面积1135.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65.63平方米,设计停车位92个。

此外,经开区菊圃路立体车库、经开区榴云路立体车库、华东交大理工学院立体车库、六珠立体车库、东湖区友竹巷立体车库、福山路立体车库、丁公路立体车库等也提上了规划日程。

调查

部分立体车库空置率较高

上周,记者探访了位于红谷滩新区绿茵路的红谷滩羽毛球馆内的立体车库。记者发现,球馆周边的地面上停满了车辆,但立体车库使用率并不高,仅有一层停放了一些车辆,立体车库二层及以上并未有车辆停放,处于空置状态。

“再往后倒一点,往左打方向。”该立体车库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指挥一名女司机倒车。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立体车库一层不需要工作人员辅助操作,而二层及以上则需要。目前,该立体车库二层及以上使用率较低。

另外一位正在停车的车主告诉记者,停入立体车库还是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二层以上,需要人工辅助操作,不管是停车还是取车都比较繁琐,因此,他宁愿停在地面上,也不愿停在立体车库。

无独有偶,红谷滩另外一处小型立体车库基本处于空置状态,少有车辆停放。

部分立体车库接近满负荷

4月22日上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内院外车水马龙,前来看病就医的车辆在院外排成了长队,院内车位已经停满。此前,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院内建设了一座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共计7层,车位接近100个。

记者注意到,由于前来就诊的车辆众多,该医院停车位供不应求,即使是收费标准更高的立体车库,也是接近饱和状态,停车位空置率较少。根据该院公示的停车标准,这个立体车库第一小时收费5元,之后每增加1个小时加5元。

天泉水都立体车库位于南昌市闹市区,停车需求极大,加之该车库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因此,受到了车主的青睐。据介绍,该立体车库经常接近饱和状态。

观点

“向头顶要车位”是趋势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难成为南昌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特别是老城区和老住宅小区。老城区本来就道路狭窄,建筑物密集,人口众多,解决停车问题没有土地资源。立体车库由于车均占地面积小,特别适合在停车需求集中,而停车面积不足的地方建设。因此增加立体车库的建设,“向头顶要车位”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根据人流量规划出更合理的立体车库选址外,也应该从配套设施、收费调整等方面入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制定专业条款等方式,让立体车库更加适合居民需求。

◎专家建议

建设立体车库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应该如何提升现有的立体车库以及在建、将建的立体车库的利用率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陈煜国。

陈煜国分析称,不少车主不愿停入立体车库,主要有两大因素:第一个是存取的方便性。立体车库每次存取时,基本上需要两三分钟,车辆脱离车主掌控的时间较长,使得车主不太情愿。第二个是停车习惯的影响。多数车主缺乏停车到立体车库的经验,更缺乏对这一新鲜事物的信任。

陈煜国说,鉴于立体车库的设备购置与建设维护费用比较高,不建议在需求不足的地域盲目建设或超前建设立体车库,但可以考虑预留规划用地,暂时以其他停车方式如地面停车代替。待未来停车需求充足时再改建成立体车库。

“已经建成的立体车库,如果停车需求不足,为了避免闲置,可以考虑市场化运营。比如采取降低单次停车费用、过夜、包月停车优惠等营销手段,以及提升服务等措施想方设法提高利用率。”陈煜国说,今后,立体车库与智慧城市结合,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得到更多车主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