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亮出“核武器”,欲同歸於盡,美元霸權即將傾覆。

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一天都閒不住的世界問題製造者——美國,這次把攪屎棍伸向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

近期一份針對歐佩克的反壟斷法案正在美國國會醞釀中。該法案的英文縮寫為“NOPEC”是NO和OPEC兩個單詞的合成,啥意思“無歐佩克”。目的顯而易見——允許美國企業以反壟斷的名義,起訴歐佩克成員限制石油出口和操控油價。得知此消息後,歐佩克老大——沙特不甘示弱,向美國亮劍,拿出手中的“核武器”——放棄使用美元結算石油,以此表達心中忿恨。

為何昔日鐵桿盟友,今日反目成仇?

為何昔日秦晉之好,今日琴瑟不調?

為何昔日如膠似漆,今日翻臉無情?

美沙關係建立在相互需求的利益之上,超越了兩國之間社會制度﹑宗教文化,成為美國與阿拉伯國家合作的典範。冷戰結束後,沙特繼以色列之後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支撐點。而如今沙特欲挖美國經濟基礎,地基鬆動,建立在其上的美國霸權將成為“危樓”。同盟兄弟反目,大打出手,關係轉變天壤之別,這節奏翻臉比翻書還快。

盟友亮出“核武器”,欲同歸於盡,美元霸權即將傾覆。

放著好日子不過,為啥天天就愛折騰?美國針對沙特下手,背後有著深層次原因。既然鬧掰了,自然雙方關係不好。近年來兩國之間齷齪不斷,

特朗普上臺後,試圖恢復美國製造業大國地位,減少對國外的依賴,實行貿易保護,讓資本回流國內,發展實體經濟,走與經濟全球化相反的道路。而這一主張與國內金融資本的訴求相反,金融資本不直接涉及具體生產,屬於存在於流通環節中的虛擬經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以華爾街為首的金融資本,哪裡有利潤更高,隨即就跑到哪裡,要求世界是開放的。

由此可見,美國存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對立。在這對矛盾中,特朗普選了支持產業資本,而沙特卻站在了對立面選擇了金融資本。這樣產生裡一個新問題,沙特為啥要和特朗普打擂臺?其一,產業資本循環週期長﹑風險大﹑回報率低,而金融資本循環週期短﹑風險小﹑回報率高。投資金融資本薅一把羊毛就迅速撤離,不僅立竿見影,也能避免長期風險。其二,在國外投資辦廠,安全難以保證,一旦形式有變,海外投資被凍結或沒收,那可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天底下誰都不會做傻事,權衡利弊,沙特自然會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

盟友亮出“核武器”,欲同歸於盡,美元霸權即將傾覆。

近年來,美國加大對國內頁岩油的開採量。據美國能源局最新統計,頁岩油出口由2012年底的每日不到10萬桶,增長到今年3月每日840萬桶。不到7年的時間裡,出口量增長了84倍,這一數值已接近同期第一大產油國——沙特每日最高產量1100萬桶。大量頁岩油需要出口,而世界石油交易市場被歐佩克壟斷。因此,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美國針對歐佩克下手,難免有扶持國內石油出口企業,打壓競爭對手之嫌。

歐佩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組織,自然成為美國打壓的首選目標。目前歐佩克有11個成員國,石油儲量佔世界的78%,產量佔世界的40%,出口量佔世界的55%。而沙特控制全球石油產量的10%,在過去60年中佔歐佩克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名至實歸的龍頭老大。同時也藉機打壓同為歐佩克成員的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主要石油出口國,讓他們讓出一部分市場份額給美國企業。

除了經濟因素的考慮外,近年來持續惡化的美沙關係,也推動了美國試圖制裁歐佩克。特朗普上臺後,對中東地區政策開始由“戰略收縮”轉向“有限存在平衡”,2017年,美國與沙特簽署價值1100億美元的軍事協議,2000億美元的企業投資協議。同時,美國支持沙特打擊由伊朗支持的也門胡賽武裝,為沙特主導的聯軍提供武器裝備﹑空中加油﹑情報信息。但好景不長,隨後發生的美籍沙特記者卡舒吉被害事件,讓美國的立場逐漸轉變。

2018年10月卡舒吉進入沙特駐土耳其的領事館後,先被麻醉,後被肢解。其手段為何如此殘忍,事後沙特給出的解釋是“記者是一名危險的伊斯蘭主義者”,美國CNN報道,通過卡舒吉的聊天記錄,瞭解到他試圖成立反對沙特當局“網軍”運動。對比雙方說辭,可以確認,卡舒吉的反沙特當局活動,給其帶來了殺身之禍。中情局確認殺害記者的命令來之王儲,此語一出,更讓沙特臉面全無。參議院甚至要求驅逐沙特駐美大使和暫停對沙特的軍事援助。

在戈蘭高地歸屬問題﹑巴以問題上,雙方也針尖對麥芒。3月31日,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對外界透露,“堅決反對”任何有損敘利亞對戈蘭高地主權的行為。這是之前25日美國承認以色列擁有該地主權的回應,打了美國一記響亮的耳光。同時,薩勒曼重申“支持在約旦河西岸與加沙地區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的立場,這明顯是與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回擊。

盟友亮出“核武器”,欲同歸於盡,美元霸權即將傾覆。

除了國家利益的博弈以外,社會文化的衝突也日益彰顯。近期圍繞女權運動,歐美世俗社會與沙特宗教社會衝突不斷。今年1月,名叫庫農的18歲沙特少女,稱遭到家人虐待,逃離家庭,最終到達加拿大。

鑑於此,沙特政府推出名為Absher的手機APP,可以實時追蹤女性的蹤跡,並在其離境時向其男性監護人發出警告信息。該軟件在谷歌平臺上下載次數超過100萬次,表明還是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按照沙特法律,每一名女性必須有一位男性監護人,未經同意,女性不能隨意旅遊和出境。這種做法顯然與西方社會倡導的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觀念格格不入。加拿大外長方慧同親自迎接庫弄,並稱其為“非常勇敢的新加拿大人”。聯合國難民署﹑澳大利亞﹑加拿大幫助庫農實現願望,維護了人權和婦女權益,不失為功德一件。美國參議員羅恩﹒懷登則至信蘋果和谷歌公司,要求下架“令人憎惡”的手機軟件。沙特政府的處境真是尷尬,將遭制裁,又受譴責

盟友亮出“核武器”,欲同歸於盡,美元霸權即將傾覆。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受到沙特歡迎。2014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低迷,沙特試圖減少對石油出口的依賴,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提出“2030願景”計劃。中國在交通﹑金融﹑製造等行業優勢,可以彌補沙特之短板。中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有龐大的消費群體,能夠帶動沙特國內旅遊業發展。沙特的石油生產則能滿足中國巨大的石油消費需求。中國有基建,沙特有能源;中國有技術,沙特有資金。兩項計劃高度契合,取長補短,互利互惠,易於達成合作。今年2月,沙特王儲訪華期間,同中國簽署了總計28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對中國東北石化企業投資100億,在瓜達爾港額外投資100億,新建煉油廠。中國承接達曼28號街通道及立交橋項目,修建麥加到麥地那的高鐵。中沙兩國不僅在經濟領域展開合作,還在文化領域展開深入交流。中國文化向西傳播,沙特國內將全面引入漢語教學,並將漢語作為高中第二外語。雙方合作領域加深,顯示了關係進一步密切,這樣局面的出現顯然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石油價格的漲跌是把“雙刃劍”,油價上漲對消費國是利空消息,像歐盟﹑中國﹑日本等石油消費大國,就將付出更多的外匯儲備——美元來購買石油,石油消費國將付出更多貨幣。對於石油輸出國,有價上漲則是利好消息,出口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將會獲得更多的收益。反之,則情況相反。隨著國內頁岩油的開採,美國滿足國內石油供應的同時,開始逐步出口石油,由石油消費國轉變為石油出口國,油價的上漲,對美國來說自然是有利的。

雖說沙特是第一大產油國,油價上漲對其也是利好,但是不要忘了,美國逼其讓出市場份額。油價一定的條件下,市場份額的減少,意味著銷售量的下降,石油收益隨之減少。這就觸動了沙特的奶酪,不惜讓石油與美元脫鉤,以同歸於盡的姿態,向美國示威。

如果石油與美元脫鉤,我們看看對雙方的影響。對美國而言,石油結算不再使用美元,一方,石油消費國對美元的需求將下降,以債務形式存在的美元,將被在國際市場拋售,大量美元資產進入流通領域,美元必將貶值。另一方面,美元是通過石油來間接綁定各國貨幣,一旦脫鉤,將喪失對他國貨幣的控制,動搖美國經濟霸主地位。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危機往往導致經濟危機,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可能隨之倒塌。毫不誇張的說,一旦美元與石油脫鉤,美國的經濟霸權將被撬動,進而撼動政治霸權。這種結局“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美國肯定不願意看到。對於沙特而言,讓石油與美元脫鉤的代價,就意味著失去在美國10 000億美元的投資,手中持有的1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半個多世紀攢下的家當全部要打水漂,一朝又回解放前。不排除美國因此,還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報復沙特。因此筆者看來,此次美沙博弈形式大於內容。沙特手中雖有制約美國的“核武器”,但是沙特不敢隨意使用,一旦引爆核彈,後果難以設想。這顆“核彈”更多還是威懾作用,提醒美國做事要留有餘地,不要把沙特逼急啦。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危機可能也是契機,通過此輪交鋒,可能讓雙放重啟外交談判。雙方為爭取各自利益最大化,會在戰術層面繼續博弈,但是,鑑於代價巨大,目前誰都不願意去拆散“石油——美元”體系。中俄的關係。2018年10月沙特向中俄投資基金注入5億美元,此舉意在拉攏中俄,緩解來自美國的壓力。面對複雜形式,中國應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沙特等國全面合作。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動石油結算貨幣的多元化,確保自身能源戰略安全。

盟友亮出“核武器”,欲同歸於盡,美元霸權即將傾覆。

美國霸權所依賴基礎是貨幣霸權,美元資本支撐著美國霸權的大廈。此次,沙特欲讓石油與美元脫鉤,打中了鱷魚的軟腹,動搖了霸權大廈的地基。這座壓迫各國的腐朽大廈,早就應該被丟進歷史的糞坑之中。如今機會來了,基礎已松﹑霸權將傾,趁此東風﹑一鼓作氣,一起拆掉壓迫咱們多年的美國霸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