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編輯”而成的中小學課題研究當休矣

如今,中小學也和高等學校一樣,“課題研究”開展得如火如荼。每當上級教研部門下發課題研究文件後,各校紛紛組織教師申報,從立項開題、人員組織、中期檢查到結題、成果鑑定,表面上看各個環節都很正規。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中小學課題研究的成果,並沒有可借鑑、可利用、可推廣的價值。一些中小學教師搞課題研究,就是編好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最後交上若干“課題鑑定費”,換回一個大紅“結題證書”而已。

首先,中小學開展的這些課題研究,大多是“一人”即可完成。課題立項後,很少召開課題人員會議,即使召開會議也是拍照會議,留下照片放入檔案留作檢查用。課題負責人是領導的,一般會召開一次分工會議,把整理材料的任務分給能撰寫材料的某個成員,其他成員就不用參與了;課題負責人是普通教師的,連會議也免了,一切編寫材料的工作由負責人一人承擔,成員基本就是個擺設。

其次,中小學課題研究的內容,大多是網絡上搜來的。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結題報告等相關內容完全可以從網絡上查找、下載,然後刪、改、添,整理成篇,上交完事。而課題是怎樣研究的,研究的過程等一概忽略不計。即使是調查問題,也是模仿網絡上的材料打印,或發給幾個班級,或發給幾個老師,然後收集裝訂成冊,放在文件盒留作檢查用,至於其中的數據,網絡上多的是,比自己計算的還準確,一切都是為了“留痕”而已。

再次,中小學課題研究的過程,多是紙上談兵。除了開題報告、中期報告和結題報告等必交材料外,課題的研究過程、步驟、措施等也只是備查資料,所有的中期、結題等研究結果,並不是在實踐研究探索中獲得,只是借鑑網絡中相關研究成果資料修修改改,整理而成。

更為重要的是,中小學課題研究的目的具有較大的功利性。對於單位而言,學校的研究課題多,上級檢查也是比較鮮明的加分項;對於課題研究人員,拿到“結題證書”後,就成為晉級的重要加分條件,負責人能得權重分的全部分值,參與人員獲得權重分的一半分值。所以,中小學課題研究,表面上看很高大上,對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提高並沒有太多幫助。這種課題研究遠不如老師們對課堂教學的所思所想有價值:課堂上哪一點有點失敗,應該如何改進設計;課堂的哪一環節出乎意料,自己及時採取挽救措施,效果比設定的要好很多,等等。這些雖然並不能算課題研究,也編不出幾千字的開題報告、結題報告,但對教師的成長和提高卻極為有利。

總之,中小學這種沒有“研究成分”的、功利性的課題研究,不搞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