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云浮好人龙醒华:四十年“与林为伍” 用青春守护那片“绿”

大山深处的国有同乐林场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郁南县平台、桂圩两镇,林场经营面积达22199亩,森林覆盖率超92%。今年57岁的护林人龙醒华,已经在这里默默地守护了40年。

身边云浮好人龙醒华:四十年“与林为伍” 用青春守护那片“绿”

春雨将息,清晨的同乐林场被浓雾笼罩着,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小道两旁的杉木像是再忠诚不过的卫士,以肃穆的姿态等待着谁的检阅,不一会儿,森林深处传出了细微的声响,紧接着一双高筒黑胶雨靴踢破雾而出,只见一位手拿镰刀,身穿旧迷彩服的中年男子,随意抹了抹被雾水浸湿耷拉在额头上的头发,又继续弓身清理着疯长的杂草,他就是龙醒华。

身边云浮好人龙醒华:四十年“与林为伍” 用青春守护那片“绿”

1979年,年仅17岁的龙醒华因家庭贫困从学校辍学,小小年纪的他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来到同乐林场,做起了临时工,从此便开启了他长达40年的漫漫护林之路……

“做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护林员工作强度大,责任大,做了这一行就要做到最好!”龙醒华说。

身边云浮好人龙醒华:四十年“与林为伍” 用青春守护那片“绿”

同乐林场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山林较为分散,而龙醒华负责的大坦工区条件最为艰苦,大坦工区距离同乐林场森林防火派出所12公里,沿途道路曲折,仅能供一车通行,平日补给全靠龙醒华的老式摩托车,此外,工区驻地四面环山,没有信号,进了驻点就相当于“与世隔绝”了,寂寞和清苦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但是龙醒华却在这里扎根,一干就是40年,除了周末下山补充食物时回家看看,其余时间都坚守在林区,每天早晚两次巡山,往往是披星而出,戴月而归,在山上的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独自负责这片连绵7000多亩的山林,日复一日的管林、护林、育林。

身边云浮好人龙醒华:四十年“与林为伍” 用青春守护那片“绿”

(记录本)

“大坦工区的每一块地,每一棵树我都记得一清二楚。”龙醒华说。无疑,龙醒华对这片森林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的,这种感情体现在他对森林防火的高度重视中。森林火灾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大威胁者,一场大火就可能导致几代护林员的心血付之一炬,龙醒华明白,森林火灾最好的防范方法就是彻底的切断源头,每逢中秋、端午、清明、春节和春耕时节,龙醒华便带领护林员在各个森林入口设置关卡,对前来祭祀的车辆、行人进行严格登记,在龙醒华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车辆的车牌号、颜色、所载货物以及来往人员的详细信息,并且用红笔标注了扣留的烟花爆竹等易燃物品。

龙醒华说:“部分群众意识不够强,不了解烟花爆竹等祭祀用品对森林的危害,我们必须严守每一道关卡。”为此,龙醒华已经连续4年没有休过年假了,“我休了假也不放心,总是牵挂着林场的一草一木。”平日巡山,龙醒华也总是不忘去清理林区的防火带,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一定要把防火带的草拔到连根都不剩才放心。

龙醒华担任护林员的40年间,大坦工区没有发生过一例火灾。

龙醒华说:“护林员的工作是复杂且多变的,需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2011年的一个傍晚,龙醒华巡山回程的路上,无意间看见两个男人,全是新面孔,穿着打扮也不像本地人,龙醒华正想上去做日常询问,突然,其中一个人一转身,手里的火药枪显露出来,龙醒华暗自一惊,这两人可能就是偷猎者,他明白此时决不能贸然上前打草惊蛇,便小心翼翼地避开他们,飞奔下山,骑上摩托车往派出所赶去,最终成功抓获了这两名偷猎者。

“我常和其他护林员说,护林员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巡山、育树,我们更像是一个山林中的瞭望台,林场中发生的一切都要时刻警惕和关注,防范森林偷猎、偷伐、抢险救灾等突发性事件,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龙醒华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到了。

2018年夏天,台风“山竹”从我市过境,大坦工区很多树木被吹倒在地,并且多倒塌在通往外界的路面上,导致道路堵塞,通行困难,“清理道路是必须的,但是必须在保障护林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周全的安全准备。”龙醒华将护林员们集中起来,安排好各自具体负责的工作后,就静待时机,一个小时后,狂风暴雨暂时停止,龙醒华带领着护林员队伍立刻冲向堵塞地点,锯开、搬移、清扫等一系列工序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迅速完成,道路又恢复了通畅。

龙醒华说:“林场的生活肯定是清苦的,但绝不孤独,‘与林为伍’也是另一种乐趣。”

身边云浮好人龙醒华:四十年“与林为伍” 用青春守护那片“绿”

龙醒华自1979年担任护林员以来,40年间没有离开过这片林场,在这个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视信号的地方,龙醒华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林间穿梭,看着新种下的树种,慢慢拔高,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参与每一棵树的成长全过程。“我伴随它们长大,它们也看着我长大,成熟直至变老。”对龙醒华而言,这些树木就是他的老伙计、老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又怎会感到孤独寂寥呢?


云浮融媒中心

记者:覃娅婕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