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思考—随笔之《芯片战争——亮剑!国运之战》

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TR-1

(混沌之际,1932-1949年)

德州仪器和IDEA合作开发全球第一个PN结锗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 TR-1,全球半导体消费级市场上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美国军工“八大家”垄断锗晶体管之工业和商业市场,产业之新进入者开始思索破局的方向—半导体“硅”晶体管呼之欲出。

第一章 混沌之际

第十节: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在全球半导体硅周期的历史长河中,Regency TR-1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这是全球半导体消费级市场上

第一个“爆款”的消费级产品,而其设计者德州仪器公司更是第一次对全球产业界展现着公司对于半导体这一新技术的深刻理解。

1954年10月,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和IDEA(工业发展工程师协会,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gineeringAssociate,IDEA)合作开发了全球第一个PN结锗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 TR-1。

图:全球第一款晶体管收音机爆款产品——德州仪器和IDEA合作的全球第一个锗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 TR-1,配置4种颜色系列

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这款收音机便携小巧,绰号“口袋收音机”,销售价格为49.95美元,配置4种颜色系列,非常具有现代时髦,一上市后就一举轰动全美消费者,销售量快速的突破了10万台,这也是全球晶体管收音机生产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产品,似乎也是全球半导体工业发展历程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爆款”消费品。

图:德州仪器和IDEA合作开发的全球第一个锗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 TR-1内部结构

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得益于Regency TR-1晶体管收音机的大获成功,以及广泛的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青睐,自此,“晶体管(Transistor)”这一名词不再局限于只是一个半导体科学的抽象名词,正式进入普通公众领域并成为了一个公共词典(Pubilc Lexicon),最终成为了一个时髦的流行语。

图:英国老牌影星特雷佛.霍华德手里拿着Regency TR-1晶体管收音机的广告

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再来看看,Regency TR-1那一时期的“土豪款”,这才是真正的私人订制哈。

图:好莱坞明星,奥斯卡获得者雪莉.麦克雷恩,私人订制版的Regency TR-1

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自此,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包括中国老百姓在内的全球消费者,晶体管收音机,成为了一个通用的商标名称——TR。

便携式和口袋大小的体积,这使得Regency TR-1是当时最小和最具有性价比的收音机,这种情况在那时候的世界上从未有过。无论是上流社会,明星贵族,还是贩夫走卒,家庭主妇,没有人能够抵抗得了晶体管收音机的诱惑力,比今天的苹果手机所引发的热捧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快,Regency TR-1引发了全球消费者第一次对小型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强烈需求,而这种需求也成为了当今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和设备的蓬勃发展、持续不断追求和培育新技术的DNA之起点。

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乔布斯联合创办了苹果公司的苹果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曾经这么评价过Regency TR-1:“如果没有这项技术,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将永远不会出现。如果没有它,我们今天就不会有iPhone了。”

RegencyTR-1晶体管收音机在市场的大卖,引来全球众多产业公司“眼红不已”,纷纷对其进行“山寨”,其中“山寨”得最好的是一家叫做

日本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Tokyo Tsushin Kogyo K.K.),这一时期,这家公司不仅开始在日本第一次生产和销售“锗钟(Germanium Clocks)”、晶体管助听器等半导体晶体管产品,并且还在东京三越百货(Mitsukoshi Department Store)展示了他们“山寨”Regency TR-1的晶体管收音机,这也是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这个名字,今天的人们听起来都是一脸懵比。后来,这家公司改了一个名字叫做——索尼SONY

1955年3月,索尼公司推出了TR-52晶体管收音机并出口美国市场,价格只是德州仪器Regency TR-1的一半,仅有29.95美元,这成为了美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在半导体、电子产品领域较量的开端。。。

图:日本索尼1955年推出的晶体管收音机TR-52

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日本人是最早意识到晶体管收音机的无限潜力,这家后来更名为索尼的日本公司在1956年以价格竞争优势强势的进入了这一市场,并使得晶体管收音机迅速成为该公司的第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产品,并最终导致其成为了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最为成功的一家企业。

“衬衫口袋大小,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收音机”,成为了这一时期日本索尼公司的最响亮的宣传口号。

而中国自主设计和研制的晶体管收音机呢,诞生于1958年。

图:1958年中国人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芯片战争-12:第一个爆款的消费品Regency TR-1

从社会学的发展角度来看,Regency TR-1能够在这一时期诞生应该说是恰逢其会,历史的抉择。

这一时期,冷战压抑之下,流行音乐开始冲击人们的精神世界。1954年,比尔.海利(bill haley)的“摇滚乐时钟(Rock Around The Clock)”冲击了全美音乐排行榜,连同猫王—普雷斯利(Elvis Presle)推出的第一张唱片—“没关系,妈妈”,也受到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的追捧。

有了Regency TR-1,音乐爱好者们可以将他们喜爱的音乐放在他们的口袋里,许多青春期叛逆的青少年们可以自由的收听并享受着他们的音乐世界,即使这些音乐在当时并不被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们所赞同。

“把音乐关小一点”,那一时期,这种声音时起彼伏,这种情况也是TR-1收音机的发明者所没有预料到的。

RegencyTR-1晶体管收音机带了的巨大的社会效应,直到今天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晶体管的共同发明人之一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经常感叹道“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想到晶体管刺激了摇滚乐。”

在Regency TR-1晶体管收音机发明之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到这个小小的玩意,体积小巧,电池可以操作安装,十分具有便携性的“小家伙”,能够将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事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广泛的传播。这个小小的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 TR-1正式开启了全球信息时代的闸门,它所具有的政治和经济效应是无法估量的。

IBM公司的Thomas J.Watson(小沃森)特别清楚TR-1的重要性,Regency TR-1让小沃森第一次下定决心让IBM公司这艘巨轮开始转向半导体技术。在公司,他经常时不时的采用TR-1的事例去刺激着那些不情愿接受新技术的工程师们。具体有关IBM发展半导体的相关叙述请见随笔后文。

这一时期,特别是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 1),强烈刺激了美国政府。美国人开始意识到,既然半导体晶体管技术可以民用化,那么也可以军事化。

由此,美国人下定决心以半导体晶体管技术为发展路径,追赶并超越苏联的国防军工技术;由此,由美国政府和国防部主导的全面转向半导体工业的建设,以及控制和引导大型计算机的半导体化的发展,使其复杂程度可以和实际尺寸和重量的火箭相匹配。半导体技术,乃至于后来的集成电路技术才得以在军工领域的率先发展,具体内容请参考随笔后文论述之。

这一时期,是美国军工“八大家”垄断半导体“锗”晶体管之工业和商业市场的时代。

晶体管发明后,到1951年,美国仅有4家公司从事商业化的晶体管生产活动;到了1952年,一共有8家公司从事晶体管生产;到1953年,一共有15家公司;到1956年,全美国生产晶体管的企业超过30家公司。

可以说,全世界最早从事半导体生产和制造的企业是源自于电子真空管企业,在50年代,美国前三名电子真空管企业分别是通用GE公司美国无线电RCA公司希尔凡尼亚(Sylvania)公司,这三家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电子真空管市场75%的份额,而其他公司诸如雷神、飞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Tug-Sol和西屋电气等一共8家电子真空管公司紧随其后,号称为美国军工“八大家”

在1952年,这“八大家”电子真空管公司也全部都参与了半导体锗晶体管的生产和制造。随后,一批新的参与者开始也进入了半导体“锗”晶体管市场,这些新的进入者以西方电气公司(贝尔实验室下属的生产制造部门)为代表,还包括有摩托罗拉(后文会讲述其起源和发展)、德州仪器(后文会讲述其起源和发展)等直至今天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全球半导体巨头之一。

整个50年代时期,美国国内的电子真空管市场大约在10多亿美金的规模,累计销售数量超过13亿个。而半导体晶体管市场累计销售额仅仅只有5000万美金左右,全部锗晶体管的累计销售量大约在1700万个,除了军用市场,最大的民用市场只有晶体管助听器。

但是,传统的电子企业—电子真空管生产制造商们,他们有着美国军方的饱满的订单,有着充沛的现金流去支持他们对晶体管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他们通过持续的“科技红利”投入,通过持续的“有效研发投入”,依旧牢牢占据并掌控着新生的半导体工业市场。

整个50年代期间的十年内,美国8家电子真空管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等有效研发投入的经费,一共占据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全部有效研发投入的57.8%,而获得的科技成果占据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全部科技成果的63.4%。

比如雷神公司,在美国电子真空管产业中并不显眼,只是其中的一家小公司而已。1951年进入半导体晶体管领域;1952年自行生产的晶体管面世;1953年,生产的晶体管产品大规模上市,平均每个月就生产制造了1万个结型晶体管;到1957年,雷神公司就占据了美国助听器市场80%的市场份额。

可以说,美国传统的电子企业,将原先在电子真空管市场的垄断优势延伸到了新生的半导体“锗”晶体管领域,面对着这种绝对的实力差距,新进入的半导体企业们开始思索着破局的方向——半导体“硅”晶体管呼之欲出。

如果说,半导体“锗”晶体管开启了人类“硅文明”时代的大门,那么半导体“硅”晶体管就代表着人类正式走出了“硅文明”时代的最为重要的第一步

感谢您一直以来、长期持续关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思考——随笔》和《芯片战争——亮剑!国运之战》相关系列报告以及敬请您持续关注后续系列!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和转载。谢谢。

注1:本文部分图表、数据等引用于互联网、公司公告等;

注2:本文相关专利信息和说明等引用于互联网以及国家相关专利机构等;

注3:本文相关公司信息、产品等引用于互联网,外媒、公司公告等;

注4:本文相关行业数据、产业信息等来自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