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第四章 曲折的發展

就在蘇聯海軍積極發展遠洋海軍的同時,海軍領導人發生了多次變動。不久,蘇聯在1938年5月恢復了軍銜,授予Л.M加利爾(1932-1937年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1938年任海軍參謀長,1940年10月任海軍人民委員-分管造船與裝備)、И.C.伊薩科夫(時任黑海艦隊司令,後任副海軍人民委員,1940年10月任海軍參謀長)、H. Г.庫玆涅佐夫(1937年8月任太平洋艦隊第一副司令員;1937年底為海軍少將,任太平洋艦隊司令,1939年4月-1947年1月任海軍總司令)海軍上將軍銜,授予時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的B. Ф.特里布茨與太平洋艦隊司令И.C.尤馬舍夫(1939年3月擔任,原為黑海艦隊司令,戰後1947年1月-1951年7月任海軍總司令)海軍中將軍銜。同時在1939年6月22日確定了海軍節,即每年七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此外,1937年12月,從國防人民委員會部分出獨立的全蘇海軍人民委員會部及其作戰指揮機關-海軍總參謀部;12月30日,通過了成立全蘇海軍人民委員會部的決定。1938年1月1日,海軍航空兵脫離空軍建制併入海軍編制。3月13日,成立了蘇聯海軍軍事委員會。

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伊薩科夫的紀念郵票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在1930-1941年一共服役了4艘巡洋艦、7艘驅逐領艦、30艘驅逐艦、18艘護衛艦、38艘掃雷艦、1艘佈雷艦、8艘淺水重炮艦、潛艇206艘(大型34艘、中型94艘、小型78艘)、各種艇船477艘。戰爭爆發時在建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15艘、掃雷艦25艘、淺水重炮艦6艘、潛艇91艘(大型12艘、中型46艘、小型33艘)、獵潛艦12艘、佈網艦10艘。當時蘇軍軍艦的建造思想是優先建造戰時不可能投產的主要艦種,認為護衛艦、掃雷艦以及其他輔助船隻戰時可以動員或者改裝民船來補充。

而戰前的1937年,鑑於海軍實力的變化以及海軍思想的轉變,紅海軍暫行戰鬥條令宣佈生效。規定各艦隊首要任務是阻止敵登陸兵在領土登陸,保衛大的工業中心和行政中心防止敵海上突擊的破壞。第二個任務是支援在沿岸地帶實施防禦和進攻的陸軍。此外,還應破壞敵交通線,對其基地和沿岸軍事工業目標實施突擊。

鏈接-紅海軍的相關條令

在1937年頒佈的工農紅軍海軍暫行戰鬥條令中,闡明瞭有關海軍訓練與海上作戰的基本原則:對敵人的艦艇、岸上目標和海上交通線,要以有限的艦隊兵力與大量設置水雷障礙相結合的方法對其不斷實施短促突擊和突然襲擊。為了破壞和切斷敵人海上的戰略、戰役運輸線,潛艇、航空兵和水面艦只要在敵海上交通線上獨立作戰。以部分艦隊兵力或區艦隊的連續作戰或偶爾出擊的方法,直接支援和掩護瀕海方向、臨湖及沿河地區作戰的陸軍部隊同樣也是可取的。為了掩護艦隊的主力和陸軍的集結與展開地域以及沿海交通線免遭敵人的海上襲擊,要構築強大的雷炮陣地和設置防禦性水雷障礙。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受到極大重視,將從海軍保障力量變成突擊力量。1939-1940年陸續制定了《海上作戰實施教令》(HMO-40),《潛艇作戰教令》(HПЛ-39),《基本戰術概論》,《海軍航空兵戰術》,在理論上奠定了一定基礎。

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潛艇Д-6

然而儘管蘇聯海軍立志成為遠洋海軍,也建造和計劃建造了一些認為是遠洋海軍象徵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只,但是在海軍學術上,由於“小規模戰爭理論”的根深蒂固,持防禦觀點的依舊佔了上風。這個問題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儘管蘇聯海軍在當時已經擁有在沿海以外海區作戰的條件,不過依然死守過去的理論。沒有一個艦隊提出過到大洋作戰,因而也就產生了將潛艇、巡洋艦等遠洋兵力侷限於近海戰術使用。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北方艦隊作戰區域中的巴倫支海進入大洋的條件最好,但是潛艇數量卻少於波羅的海艦隊與黑海艦隊。

同時,即便按照“小規模戰爭理論”,海軍主要用來支援陸軍側翼,但蘇聯海軍既無也沒有建造專門的登陸艦艇。而在一些戰鬥訓練中,只是使用代用艦艇或者未加改裝的運輸船。而蘇軍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在今後的戰爭中登陸作戰中經常由於缺少專門的上陸工具而導致作戰失敗。

此外,蘇聯海軍此時的想象中的遠洋海軍還是以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為核心的大型水面艦只為指導方針(也就是當時風靡的大艦巨炮主義),對於航空兵作為海上突擊兵力的巨大能力明顯考慮不周。與此同時,蘇聯海軍的軍事理論同樣也是以水面艦艇為主,沒有能夠論證在遠洋海軍編成中,必須要有可靠的艦載航空兵這樣才能在岸基航空兵有效距離之外掩護防空能力薄弱的艦艇。所以,艦艇不可能在較遠海區尤其是敵航空兵控制海區取得戰果。

最終,已經建成的遠洋海軍實際只能在沿海活動,任務依然是配合陸戰地區的陸軍部隊作戰和支援陸軍。原先認為海軍還可以遂行破壞敵海上交通線,但卻未為此建立足夠的兵力。

而海軍航空兵建設也是問題不斷。雖說飛機數量不少,但專用的海軍飛機只有近程偵察機,而沒有專門的反潛航空兵。由於在海上擔任掩護的飛機多為前線航空兵的飛機,作戰半徑較短,因而無法有效掩護水面艦艇,在許多情況下造成巨大損失。

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滿載炸彈的MTБ-2 飛機

第五章 血的教訓

戰爭期間,由於輔助船隻和運輸船隻極端不足,給保證軍事運輸造成嚴重困難,不得不抽調執行其他任務的作戰艦艇。舉個例子來說,戰爭初期幾個月,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魚雷艇部隊70%出航都是為了運輸各種軍用物資。為了彌補不足,收集了各種民用船隻1600餘艘。

由於戰爭初期的嚴峻形勢,1941年7月國防委員會決定,停止建造費工大、工期長、需要稀缺材料、設備和武器裝備的大型軍艦,重點建造輕型水面艦艇。由於工廠的搬遷以及一些造船廠轉產坦克,造船工業能力下降了50%,為此只能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一些艦艇(數艘護衛艦、22艘掃雷艦、108艘獵潛艇、86艘魚雷艇)部分彌補了不足。

經歷了4年的蘇德戰爭,原先海軍建設的許多問題暴露了出來。例如

-缺少執行保障任務的艦船,掃雷艦、反潛艦艇、登陸艦艇數量明顯不足,造成的原因還是之前對於戰區內水雷和水下威脅估計不足。

-艦載高射炮與雷達發展有限,原因在於對於空中威脅估計不足

-缺少現代的聲納裝備,增加了同潛艇鬥爭的難度

-缺乏與水雷鬥爭的手段和先進裝備

-艦體牢固性、海上適航性和艦艇生命力也存在一定缺陷

-海軍航空兵技術裝備不夠現代化,飛機現代化程度不足,同時轟炸機與魚雷機數量偏少

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1942年7月在新羅西斯克被炸沉的“警惕”號驅逐艦

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戰爭中蘇聯海軍艦船損失中被敵方航空兵與敵方佈雷造成的損失比例很高,蘇聯海軍作戰艦艇損失原因27%因為航空兵、7%為潛艇、12%是水面艦只、19%為岸防火炮、35%為水雷;運輸船隻損失原因46%為航空兵、5%為潛艇、2%為水面艦只、32%是岸防火炮、15%是水雷。

各艦隊艦船損失原因具體如下

黑海艦隊:47%為航空兵、2%為潛艇、5%為水面艦只、19%是岸防火炮、27%為水雷

波羅的海艦隊:26%為航空兵、3%為潛艇、6%為水面艦只、16%是岸防火炮、49%為水雷

北方艦隊:48%為航空兵、5%為潛艇、12%為水面艦只、13%是岸防火炮、22%為水雷

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被轟炸後的敖德薩

戰後,蘇聯海軍深刻進行了總結,認為存在下述教訓

-缺少海上戰略軍事行動的明確目標。這個直接導致蘇聯海軍在戰前發展中在兵種、艦艇級別、艦隊部署和裝備系統等方面的平衡造成了負面影響。戰前關於海軍建設與海軍使用的各種選擇性構想沒有一個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還錯誤的一味追求真實在作戰環境並不需要建立的地區建立水雷-火炮陣地。

-戰前關於水面艦只戰術觀點完全錯誤。幾艘戰列艦僅僅作為火力支援艦隻,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基地。巡洋艦的利用率相對高點,但實際承擔任務與戰前設想的基本任務並不相符。由於海上作戰行動本身需要多方面保障,使得對於護衛艦、反潛艦艇、反水雷艦艇需求大量增加,而戰前忽視這些艦艇發展的問題暴露無遺。另外,由於受到情況限制,海軍不可能建造新的也無法大規模使用大型水面艦只,蘇聯海軍試圖大規模使用魚雷艇來作為戰前海軍不平衡發展的補救措施也是不切實際。

-對於海軍航空兵重要性認識不足。蘇聯海軍在戰前雖說對於這個軍種有所重視但並未意識到她在海上作戰行動中的決定意義。戰爭期間,蘇聯海軍才深刻意識到只有岸基和水上飛機作戰能力有限,極大縮小了與敵方海軍在海上與基地的作戰範圍,限制了在海上保交與破交的作戰能力,無法組織對在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之外地方海上編隊實施有效打擊。

-對潛艇戰術使命的不正確理解。這個尤其表現在對於中型和小型潛艇的使用方面。事實證明,蘇聯海軍對於使用這些潛艇對付敵方水面艦艇存在過高期待,並沒有考慮到一些封閉海區的有限作戰容積。

-對於海軍陸戰隊使用缺乏正確的概念。一方面缺少實際的應用經驗,另一方面缺少相對應的上陸工具,使得許多登陸行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結果往往遭到失敗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軍艦的設計理念。戰前蘇聯海軍軍艦設計往往只注重高航速與高武備,但戰爭實際表明沒有意義。軍艦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而戰爭中的經驗表明需要至少考慮適航性、自主性和生命力等。

這些血的教訓為戰後的海軍十年計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出發的M型潛艇

而戰前的“小規模戰爭理論”也在這場戰爭中經受了一次考驗。實踐證明,這個理論有其適應戰爭需要的一面,也有不適應的一面。

首先,這個理論是防禦性的,也是戰前蘇聯軍事理論對海軍的要求。應該說,戰爭期間證明這個理論順應了戰爭的實際需要,使得海軍沒有像陸軍那樣經歷理論指導的大波動。

其次,這場戰爭是一場大陸戰爭,陸戰場決定著最終戰爭的結局。海軍主要任務是與陸軍協同作戰,扼守和解放瀕海地區。在這個大前提下,採用基地防禦、登陸與抗登陸、炮火支援陸軍等方式,正是這個理論所堅持的作戰方法。可以說,這個理論在戰爭中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然而,這個理論十分強調對海上方向入侵之敵的防禦,其兵力的配置、作戰樣式以及戰術指導均以如何殲滅海上之敵為出發點。然而戰爭實際卻是海軍要以很大力量協同陸軍扼守瀕海要地,抵禦陸上敵人的入侵,這是戰前理論所未曾預計到的。

再有,理論對於到較遠海區作戰的思想準備不足,致使海軍作戰思想受到嚴重束縛。

追逐夢想-上世紀30-50年代蘇聯遠洋海軍的發展4

海軍官兵作戰前宣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