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熊孩子背后,有一个怎样糊涂的家长?

天作教育自然作文总部


第一,孩子是规则是在模仿中学会的。从孩子出生几个月,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微笑。模仿去孩子的本能,只要家长的言行符合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一般会主动模仿~例如,父母把拿出来的指甲刀收回到抽屉里,孩子也会这么做。

第二,逆反期。在人生的前两个逆反期,家长会感觉孩子故意熊给家长看。家长不用担心,因为这是孩子在与家长进行心理上的分离。孩子只有用言行上“我要和你不一样”才能逐步分离,孩子才有机会去幼儿园和上小学。这个阶段孩子熊一点没什么。

第三,表达攻击性。孩子经常用熊行为来发泄情绪,这是每个孩子都会使用的办法。如果此时家长比孩子脾气还大,压制住了孩子,那么孩子习得的办法是“力量可以战胜一切”,结果就是到了青春期,再也无法教育。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表达完了攻击情绪之后,父母表达同理心,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在知道父母其实了解自己的情绪之后,还存在一点愧疚感,感觉不应该这样。这一点愧疚感的长期积累,是孩子日后遵守规则和自我控制的心理基础。

熊孩子要想不再熊,不是父母管出来的,是自身的愧疚感建立起来的自我控制。






未成年心理与家庭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熊孩子,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批评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但很少反省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首先是自己的语言,当孩子特别调皮的时候,尤其是有外人在的时候,我们经常就随口说,我们家的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他就是一个熊孩子。孩子这样的话听多了,无形中就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一份熊孩子,就应该不听话。

其次,家长的行为也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尤其是脾气急躁的人,一生气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可能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我就说我自己吧,我曾经脾气特别不好,一生气就控制不了自己,会忍不住发脾气,扔东西。有一天我发现,我儿子生气也扔东西,我第一反应就是他是受我的影响,我必须改正这个问题,我儿子才会改正。

所以,从那以后,我要求我儿子做什么之前,我就要求自己先做到,我希望我能给他树立一个榜样。


栋栋妈玲玲


并不是每个熊孩子背后都会有糊涂家长,我小时候就是个熊孩子可我妈一点也不糊涂,每次我犯错都不敢被她发现不然会被她教育一顿。

那气候读学前班,我家邻居的小哥哥读一年级,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他上一天课而我只上半天课,有天我们去上学的路上心血来潮说要不不去学校了,我们就在附近的山里玩到中午,后来觉得实在无聊了就跑回了家,我本来就只上半天学家里没人发现,他家里人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他就说学校今天只上半天课,第一天蒙混过去了,第二天我们又照前一天的半路跑到上山玩到中午回家,一连五天我们都没去学校每天都在山里玩,第五天我们也开始觉得无聊了,书都撕完拿来折纸飞机了,中午我们回到家里看到我的班主任在我家跟我妈聊天,当时我妈没说什么,班主任走了之后我妈拿了一根竹条让我跪在地上狠狠的把我揍了一顿,邻居的小哥哥也被他妈狠狠的揍了一顿,没过一个月邻居的阿姨就把小哥哥转学到了另外一座学校,说不能再跟我混在一起了,那几年里我们那里周围几个村没有人不认识我们俩,只要看到我们就会问我们在山里好不好玩。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回想起以前就会觉得那时候的行为跟想法太傻太搞笑,如果不是连续逃学几天而是去几天不去一天也许就不会被发现了。



一心求死的坑货


的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不好,定会造就出熊孩子。

我一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都有欲望,欲如火不遏则滔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任由孩子自由成长、不加管束,孩子就会像不加修剪的树苗一样,弯弯曲曲,枝枝蔓蔓,难以成材。如果家长三观不正、素质不高,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当然,有的家长本身素质不低,但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庇护,当孩子出错时,教育态度暧昧,管教手段软弱,也会使孩子“得陇望蜀”、得寸进尺,慢慢的就会形成不良性格和习惯。这也是一种糊涂家长、不负责任的家长。

有其父必有其子,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规范自身的言行,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对孩子严加管束,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