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认成小偷,18岁男学生起诉苹果!索赔10亿美元!

广州普法

人脸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例如无票乘车、上班打卡、协助警方逮捕犯罪分子等等。

然而,如果依靠不成熟的人脸识别技术,则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近日,纽约一名18岁的学生起诉了苹果公司,并要求索赔10亿美元,原因是苹果的面部识别软件错误地将他与苹果商店的一系列盗窃案联系在了一起。更糟糕的是,苹果将错误的信息提供给了警方,逮捕了这名学生。

被误认成小偷,18岁男学生起诉苹果!索赔10亿美元!

网络图

原告:罪犯很可能使用了我的身份实施盗窃

彭博社的报道中称,这名叫奥斯曼·巴(Ousmane Bah)的学生于2018年11月29日凌晨4点在他纽约的家中被逮捕,当时他被指控从一家苹果商店偷窃物品。

奥斯曼在本周一提起的诉讼中称,警方的逮捕令中显示的嫌犯照片并不像他,但警方还是对他进行了逮捕。他表示,他被指控的一起盗窃案发生在2018年5月31日,实施盗窃的罪犯使用他的身份信息冒充了他,并在苹果商店内偷走了价值1200美元的商品。

奥斯曼还表示,他当天在纽约曼哈顿参加毕业舞会,根本不可能在波士顿实施盗窃。

“我被迫对多项虚假的指控做出回应,这些指控也导致了我严重的压力,并给我带来了诸多困难。”奥斯曼在起诉书中说道。据悉,奥斯曼此次起诉的被告中包括苹果公司和一家名为Security Industry Experts Inc.的公司,但两家公司都拒绝置评。

奥斯曼表示,他曾经丢失过一个学习许可,上面包括了他的姓名、住址和个人信息,但没有照片。他称,这张学习许可可能被真正的盗贼发现或者偷走,并在苹果零售店用作身份证明,这或许导致他的姓名被错误地和苹果面部识别系统中的盗贼面孔联系在一起。

奥斯曼认为,苹果公司可能是相信了这名男子的话,随后苹果商店内的安全系统就将这名嫌犯的面部识别成了他的脸。

除了波士顿的这家苹果商店外,真正实施了盗窃的罪犯还在新泽西州、特拉华州和曼哈顿的苹果商店实施了盗窃。法庭文件显示,直到在去年6月收到法院的传票后,奥斯曼才得知自己被指控盗窃。截至目前,除了新泽西州外,其他所有州对奥斯曼的指控都已被撤销,新泽西州的案件目前仍在等待判决。

“由于苹果的疏忽,奥斯曼在多个州被指控犯有多项重罪。在此之前,奥斯曼从未面临过法律的指控,也从未与执法部门发生过任何冲突。由于被告的疏忽,奥斯曼先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奥斯曼的律师Subhan Tariq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被(错误地)逮捕让奥斯曼感到羞辱、害怕和深深地担忧。”

纽约警察局的探员们认为,在其中一起盗窃案中,真正的犯罪人是使用了奥斯曼的学习许可作为身份证明,这就导致奥斯曼的名字与小偷联系在了一起。起诉书中称,探员们“怀疑实施这些盗窃的人一定在其中的一次盗窃中使用了奥斯曼的临时身份证明。”

起诉书中还称,苹果“在其商店中使用面部识别软件来追踪涉嫌盗窃的个人,这是消费者应该担心的一种监控形式,尤其是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的面部正在被秘密地分析。”

被误认成小偷,18岁男学生起诉苹果!索赔10亿美元!

网络图

人脸识别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尽管人脸识别系统在过去几年的时间内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但也有严重失误的例子,苹果的这起案例也只是众多人脸识别失败案例中的一起。

在2017年9月苹果iPhone X的发布会上,也出现了极其尴尬的一幕。当时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在发布会上表示:“iPhone X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解锁,从而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然而,费德里吉在发布会上展示这一全新功能时,他手上的iPhone X并未能识别出他的面部信息,他随后便被迫使用密码来解锁这部iPhone X。后来苹果表示,面部识别解锁是能确保的,问题的发生是由于费德里吉操作不当。

被误认成小偷,18岁男学生起诉苹果!索赔10亿美元!

除了苹果外,三星手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被误认成小偷,18岁男学生起诉苹果!索赔10亿美元!

网络图

网上疯传的几段视频显示,只要将在另一部手机上的用户自拍照对准三星的手机,拥有面部识别功能的三星手机便能成功识别并解锁。这随后引起了三星手机用户极大的担忧,因为这样任何人有用户自拍的人都能很容易地解锁手机。后来三星承认,人脸识别功能并不意味着100%的安全,这只是解锁手机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也是一个人脸识别技术惨败的案例。

尽管事后有监控录像显示两名嫌疑人的图像,但警方使用的人脸识别检测系统还是无法识别出任何人。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因为图像的像素太低,不利于算法的运行。

此外,谷歌广受欢迎的照片应用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脸识别来对用户相册中的照片进行分类,但当这款应用程序错误地将一对黑人夫妇贴上“大猩猩”的标签后,也遭遇到了广泛的抨击。

要说人脸识别最可怕的错误,那么就要说到美国丹佛的金融顾问史蒂夫·塔利(Steve Tally)两次被诬告抢劫两家银行。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面部识别系统发现史蒂夫·塔利和抢劫银行的人有相似之处。但尴尬的是,因为面部识别器未能识别出塔利右脸颊上的痣,并且他的身高比真正的罪犯高了3公分,随后对塔利的所有指控全被撤销。塔利也因这次错误的逮捕失去了工作和家庭,在他被捕期间还受伤,目前无家可归。

塔利也对此提起了诉讼,要求赔偿他1000万美元。

“刷脸”应用广泛,对隐私权的威胁值得重视

“刷脸”进站、“刷脸”支付、“刷脸”签到、“刷脸”执法……

人脸识别技术正走进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与指纹、虹膜等相比,人脸是一个具有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因此,这一技术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性尤其值得重视。

被误认成小偷,18岁男学生起诉苹果!索赔10亿美元!

网络图

人脸特征具有终身唯一且无法改变的特点,若不法分子将获取的用户身份特征用于违法目的,将对公民个人隐私造成泄露甚至侵害。

“人脸图像或视频广义上讲也是数据,如果没有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就会容易侵犯用户的隐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说。

“大数据时代,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任何行为都会变成数据被沉淀下来,而这些数据的汇集都可能最终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湖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研究所所长李伦认为,用户已经成为被观察、分析和监测的对象。

虽然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但对于信息的使用、存储、运输、管理仍需进一步细化。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强调,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和企业自律,切实加强管理,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惩戒力度。

“虽然‘刷脸’的应用越来越多,但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大对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力度,关注和防范由算法滥用所导致的决策失误和社会不公。”

在个人数据权利的保护方面,段伟文建议,应促使数据交易各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数据如何被处理,特别是用于其他用途的情形,减少数据滥用,让人们清楚知道自己的“脸”还是否安全。

因此,还需加快建立健全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统一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使人脸识别技术朝着高安全性、高便携性、非接触性以及低成本的方向良性发展。

对此,你怎么看?

往期精彩回顾

◇著名相声演员实名举报黑恶势力:曾遭报复,但不害怕

◇【关注】快递员私拆包裹,内衣化妆品被摆拍发朋友圈?

◇【提醒】这张“罚单”你不一定见过,但一定得知道!

◇开车34分钟用手机30次!司机隧道内当场身亡!教训太惨痛!

◇【提醒】女子过海关时被捕,差点被判死刑!竟是因为……

◇【拍案】假“葫芦娃”被真“葫芦娃”起诉,罚50万余元

来源 | 每日经济新闻、腾讯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区文化科技促进会

温馨提示:如果本公号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公号联系,本公号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安排处理。请致电:020—83100091。

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