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持牌消金公司2018业绩比拼,北银净利润0.35亿元“垫底”

首批持牌消金公司2018业绩比拼,北银净利润0.35亿元“垫底”

亿欧金融消息,4月25日,北京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其中披露了北银消费金融2018年业绩。

截至报告期末,北银消费金融资产总额39.55亿元,全年投放个人消费贷款40.54亿元,存量客户111万户,全年实现净利润0.35亿元。

同一天,成都银行也发布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其中披露了四川锦程消费金融2018年业绩。

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锦程消费金融总资产33.05亿元,净资产8.83亿元,营业收入2.30亿元,净利润0.76亿元。

至此,国内第一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全部公布了2018年业绩。

首批持牌消金公司2018业绩比拼,北银净利润0.35亿元“垫底”

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以净利润13.96亿元排在首位,中银消费金融以净利润5.59亿元排在第二,锦程消费金融以净利润0.82亿元排在第三,北银消费金融以净利润0.35亿元垫底。

虽然在2018年业绩比拼来看北银消费金融处于“垫底”的位置,但是不得不说北银消费金融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为573.74亿元。北银消费金融2015年末披露的数据显示,其贷款余额约200亿元,占整个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总量的34.9%。

当时,捷信消费金融披露的贷款余额为140亿元,占比为24.4%。

如果北银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可以一路平稳地走到现在,其发展势头应该不会太差。

但天降灾祸,一场“骗贷”风波将北银消费金融拉下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头把交椅。

这场风波影响了北银消费金融2016、2017整整两年时间,且不仅仅是资金的损失,还有消费金融行业的“风口”。

“骗贷”也就是欺诈行为,据了解,一直以来欺诈都是不良资产最大的“始作俑者”。相关数据统计,国内60%以上的不良资产是因欺诈造成。

据此前媒体报道,当时,北银消费金融展业依靠中介,而中介通过拉人头的方式进行“欺诈”,大量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了北银消费金融的20万消费贷款。

2015年11月,北银消费金融因当事人变相突破监管规定发放贷款;贷款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个人消费贷款用途不真实,部分资金被挪用;无合理理由和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上调贷款风险分类,资产质量严重不实等被北京银监局处以150万元罚款。

2016年,这场“欺诈”隐患大规模爆发,数据显示,2016年北银消费金融亏损约13.49亿元。

而捷信消费金融,2016年净利润为9.31亿元,同比增涨2726.97%,消费金融正式迎来了“风口”期。

到了2017年,北银消费金融,再次接到北京银监局的970万元罚单,主要是因为北银消费金融贷款和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超经营范围开展业务、提供虚假且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开展监管叫停业务等。

在这一年,北银消费金融净亏损0.79亿元,虽然亏损大幅收窄,但对比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0.22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涨9.85%的成绩,北银消费金融还是差了不少。

虽然2018年北银消费金融实现了盈利,但是平台已经错过了消费金融最佳“风口”,未来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是否能够“重振雄风”还面临着时间和业务的考验。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也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净利润大幅度下滑。

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因“办理部分贷款时以贷收费的行为”、“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被央行上海分行、上海银监局处罚三次,合计金额298.68万元。

从业绩来看,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为5.59亿元与2017年同期的13.75亿元,同比下降59%。

对此,中银消费金融表示,2018年受资本金充足率影响,公司业务规模以及营业收入受限,同时,资金等成本上升,业绩有所波动。

值得一提的的是,锦程消费金融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平稳的业绩,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锦程消费金融净利润为0.76亿元,2017年净利润为0.61亿元,2016年为0.75亿元,2015年为0.67亿元,2014年为0.69亿元。虽然成绩“稳定”,但是在行业整体向上的进程中,锦程消费金融业绩“原地踏步”也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作为第一批获批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不论是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还是捷信消费金融都是消费金融行业的领路人,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为后来者趟出了“经验之路”。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他们各自也陷入了一些风险事件,但从整体看,随着整个消费金融大市场的活跃,未来“消费金融四大头牌”或将能为行业带来新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