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机器换人”为纺织行业节能增效

报告显示:

1、棉纺行业。大规模进行清梳联和简易清梳联、高效并粗、高效紧赛细纱长车、自动络筒机等的技术改造,纱线质量指标以及万锭平均用工、节能降耗达到新水平。尤其是细纱智能落纱机的应用,大幅减轻细纱工人劳动强度,用工可减少4成以上。

以福建长乐市长源纺织公司为例,对原有的10个细纱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工人从504人减少至317人,月工资人均增加1000元。

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2、化纤行业。通过柔性化技术、节能降耗等智能化技术改造,明显提升产品差别化水平、质量性能和生产效率,大量减少用工数量。

以福建百宏集团为例,推行“机器换人”后,自动落丝工序减少用工70%,自动包装工序减少用工80%;自动包装的设备更新成本3-4年就可收回。

3、功能性纺织品。企业大量引进高性能自动化经编机、针织横机、大圆机以及配套后整理装备,开发各类服装、家纺、鞋材、产业用功能性针织面料产品,适应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潮流。

以福建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为例,一次性引进400台全自动经编机,车工由原来的800多人减少至200多人;从人均管理1-2台机器升级为人均管理5台机器;月工资从人均4000元左右大幅提升,最好的技术工人月工资收入可达近万元。

4、鞋服制造。注重设计理念和提升智能制造,服装功能、艺术、时尚设计不断加强,设计和缝制加工、整理水平有显著进步。

柒牌、七匹狼、九牧王、劲霸等优势企业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铺布,实施物流过程自动化等,大幅度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5、印染行业。从先进地区经验看,印染类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后,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5%以上,能耗下降17%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10%以上,水重复利用率达52.7%,节约人工成本近60%。

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那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中小企业“机器换人”困难重重:代价太大了!

报告显示,“机器换人”在替代人工提高生产率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广大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仍然有很多困难。

首先,“机器换人”的一次性投入高,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投入巨资。

调研走访的企业中有超过一半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最高的甚至过亿。加之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上涨、融资难等因素,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机器换人”望而却步。

同时,部分老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厂房和生产线的布局,无法为“机器换人”的设备升级提供足够的空间,而厂房的改造、扩建甚至新建又将进一步提高“机器换人”的成本。

目前国家正在推动去杠杆、降杠杆、减轻整体负债率,银行可用贷款额度大幅减少,融资成本较高,并且只有额度没有资金。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经营,确保现金流,不愿意投资到大型设备、高技术设备上。

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其次,政府配套扶植政策有待进一步具体细化。例如,调研了解到,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在煤炭、化工、食品等行业推进“机器换人”计划,并计划每年建设50个省级智能工厂。但是河南省政府没有对纺织行业的具体帮扶政策,各市也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政策、资金帮扶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对“机器换人”意愿不强。

再次,国内纺织机械制作水平仍无法满足高品质纺织生产的需要,进口机械价格昂贵,延长了资金投入的回收周期,也增加了日常设备的维护成本。

调研显示,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的提升不像过去简单粗放的技术改造,通过仿造或者委托试制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企业更多借助高校和自动化设备研究单位共同合作,从工艺流程到整体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整合,研发的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第四,纺织企业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而自动化设备引进后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纺织企业需要进行培训或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这无疑也是一个较大负担。

第五,中西部地区纺织职工工资水平较低,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主观意愿不强。例如,河南省安阳市执行1600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15元的标准,本地基本不存在用工荒,即使偶尔用工紧张,适当提高工资后,一般也能找到足够人手。近年来,为了缓解我国纺织业用工紧张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难题,“机器换人”在一些有经济基础的纺织发达地区成为大势所趋。

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带来了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单位能耗的下降,用工成本的节约;与此同时也对高技能的岗位操作人才产生了新的强烈需求,在一些企业形成了一种“减人”与“找人”并存的现象。

一方面减了一线操作工人,而各类技术型人才需求急缺。设备的新旧更迭,对行业用工质量和人才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报告中所提到的,“机器换人”将改变行业用工结构,技术性岗位会相对增加,催生新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动能。

这一变化带给我们一个启示:纺织业的未来必将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行业要积极引导和加快促进对产业工人的培养与提升,给员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醒年轻一代也要转变观念:智能化时代的纺织时尚产业会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成为吸引人才的新的聚集地。

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来源/网络整理

广告

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近期热门文章精选

纺企最大的浪费是什么?这些才是我们看不到的!

纺好紧密纺必须遵从的5大原则

这20个不良习惯导致班组长执行力大打折扣!

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操作是什么原因?

纺织人的朋友圈VS微博

月薪3000VS月薪30000的纺织人

【刷屏】“佛系纺织人”惊现,人民日报热评!

大纤维来势汹汹,酝酿新一代纺织革命

未来,这六类纺织机械将面临何种局势?

在德国,班组长到底是怎么干的?纺织人必学!

挡车工必看小段子——一点点

【纺织人必转】图解纺织服装生产全流程 棉花→纱线→坯布→成衣

【精华版】工厂管理口诀 纺企提升必看

【姿势】纺织厂细纱落纱技巧

粗纱值车工应知应会手册

为什么有的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拿机器换人?

棉纺织技术新传媒(微信号:mfzjsxcm)

© 棉纺织技术新传媒(ID:mfzjsx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