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影视口碑榜


科恩兄弟是我见过的最不诚实的电影导演。在这部《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上映后,凭借影片中出现的这样一本装裱精致、看似年代久远的短篇故事集《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就把我的偶像高晓松老师骗得好惨。


更可气的是,科恩兄弟哥俩已经不是头一回做这样的事儿。早在1996年,他们的第三部电影《冰血暴》上映时,在电影开头就大大方方打出这样的字幕:“本片所述事件发生在1987年的明尼苏达州。应生还者要求,所有人名已被更改。出于对受害者的尊重,故事的其余部分完全依据事实。”


然而,在影片上映后,作为编导的科恩兄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作出了否认的解释。有一次说故事的框架来源于真实案件,但细节都是自己编的;又有一次说案件并不是发生在明尼苏达州;而最近的一次是在2015年,科恩兄弟之一的乔尔索性彻底坦诚了故事完全出自虚构。反正兜来兜去,至少有一件事是真的:我们都被科恩兄弟骗了。这个科恩兄弟影片背后的故事甚至在2014年被大卫泽尔纳导成了一部叫《宝藏猎人久美子》的电影。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位日本女子在观看《冰血暴》后对剧情信以为真,前往明尼苏达州寻找宝藏的故事。


但虽说科恩兄弟屡屡欺骗粉丝情感,电影鲨对他们的作品还是迷般中毒、每部必追。原因就是喜欢他们这份戏里戏外的黑色幽默。


科恩兄弟很善于实现欢笑与凄然之间的平衡。以《冰血暴》为例,电影的背景是个女婿绑架女儿,然后向富翁岳父骗取赎金的搞笑故事,可由于片中频频出现犯罪惊悚的伏笔,使得这部以寒冷冬季为背景的作品变成了兄弟俩最令人寒心的作品之一,一段悲惨的背景音乐响起,这部影片便不再是喜剧。这让观众不得不怀疑,也许从一开始导演便一心一意要打造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恐怖片。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的节奏和《冰血暴》挺相似,电影中的6个故事,一步步带领观众进入从开心到受惊,从轻松到致郁的情感体验。第一个故事“会唱歌的快枪手”是轻松诙谐的,第二个故事“两次上绞架”就是荒诞无奈,再到第三个故事“饭票”则是完完全全地黑暗悲凉。第四个故事“黄金谷”还能看到点正义希望,到第五个故事“受惊吓的女孩”则遗憾悲观,再到最后一个故事“尸体”,讲的就是死神索命,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得接受他们的审判。

1,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会唱歌的快枪手)

2,Near Algodones(两次上绞架)

3,Meal Ticket(饭票)

4,All Gold Canyon(黄金谷)

5,The Gal Who Got Rattled(受惊吓的女孩)

6,The Mortal Remains(尸体)


很多人会说看完《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就像是看完了一部精彩的短篇小说集,作为资深短篇小说爱好者的电影鲨,觉得在这一层面上,真的要感谢科恩兄弟为大家普及了“短篇小说”这种较为小众的艺术形式。另外,说起《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式短篇小说,电影鲨不由得想起博尔赫斯《恶棍列传》里,那些由荒蛮无知导致的悲剧故事,简直篇篇为科恩兄弟量身定做;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立体几何》、《蝴蝶》、《化妆》,与他的短篇小说集《床笫之间》也是极尽暗黑之能事,大概符合科恩兄弟的口味;关于《搏击俱乐部》原著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短篇小说是何等的重口味,大家可以到豆瓣去搜《肠子》来看一看;甚至大文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如《印第安人营地》、《杀人者》、《大双心河》等,充分体现了他犀利简洁的“冰山理论”,作为烧脑电影来看,也算是不错的改编来源......


最后,纠正高晓松老师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他所认为的科恩兄弟历时25年,积累下来的《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里的这6个故事,其中比较出彩的两个:4,All Gold Canyon(黄金谷)和5,The Gal Who Got Rattled(受惊吓的女孩),其实并不是科恩兄弟写的,而是分别改编自杰克·伦敦和Stewart Edward White的短篇小说。


不管怎么说,由短篇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也罢,因为电影爱上的短篇小说这种虚构的文学形式也罢,它们都是以故事为基础进行的创作。不靠嗨爆的爽片人设,也不靠腻歪的情怀投射来骗取观众情感。电影鲨觉得有本事的导演编剧们,都应该以拍出这样的电影为目标,以拍出这样的电影为光荣。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电影鲨


电影开端就颠覆我了我对电影的认知。通常意义上讲,电影结构一般是以三段四幕式,而这部电影开始于一个人翻看一本叫做《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的旧书,电影第一个人物便是巴斯特·斯克鲁格斯。

在高山荒原的美国西部,巴斯特穿着一身白衣,骑着一匹白马。独自一人弹琴唱歌,跟面对镜头跟观众互动,调侃自己骑的老马,给人的第一印象以为他是将故事的吟游诗人,知道他自己告诉观众,他实际上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还上了赏金猎人通缉榜。这种打破第四道墙的方式果然令人大呼意外。巴斯特能够上通缉榜,必定是一个强悍之人,在小酒馆遭遇莽汉挑衅,一对四分分钟秒杀对手,展现了他神乎其技的枪法,而在到了镇上之后,在酒馆智杀挑衅的人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外,又与被杀的人的弟弟决斗,他炫技似的羞辱对方将他的骄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俗话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当他射杀了对手,遇到了真正地对手,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就被对手秒杀。

第二个短片则讲了倒霉银行劫匪的故事。第一次抢劫银行的劫匪没能制服银行职员却被对方反制,交给了警察,在执行绞刑时又遇到了印第安人偷袭,所有的警察都死了,就剩他自己骑着马脖子被吊在树上,而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马上就要死去之时,他被一个赶牛的牛仔救了,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安全了,没想到遇到的牛仔是个偷牛贼,被警察误会而被绞死。原本应该抢劫被处死而没死成,结果被误会当成偷牛贼处死,真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影视口碑榜


看完这部科恩兄弟的新作,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你说这人生到底是什么?也许人生就像影片第六个故事中演的那般,无论贫穷富贵,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坐上了死神驾驶的马车,中途不会停止,终点即是死亡。俗话说,尽人事,知天命,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许早已被上帝编纂成册,直到盖棺定论的那一天,都不要想逆天改命的事情,人世无常,何必自寻烦恼呢?电影中的六则死亡寓言,更像科恩兄弟对其人生观的自我表达,搭配荒凉萧瑟的西部背景,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人性的思考和生活的感悟。

英皇娱乐经纪人


简单地说吧。如果真把电影看成艺术,或文学的的一种,就会明白这部电影的制作人是在创作,而不是为了搞一部贺岁片赚取票房,在异国买几座豪宅。对了解民间文学的人,这部片子值得一看。如果了解自欧文华盛顿以来的美国乡土文学的人,就更值得一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