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究竟是如何被發現的?

李依舅


中國寶雞法門寺,據傳說始建於東漢明帝時期,大概在公元68年,這座寺的原名是“阿育王寺”,唐高宗時期改為“法門寺”。縱觀唐朝共有八位皇帝供養佛指舍利。文革時期,紅衛兵想開挖法門寺塔地宮,法門寺良卿法師自焚保護了法門寺地宮。1987年4月3日,在維修重建法門寺塔時,偶然發現了法門寺地宮入口。(現在的法門寺塔)

法門寺的衰敗和修繕。

唐宋時期,法門寺是皇家寺廟,非常受重視,皇家經常撥款修繕。明清時期逐漸衰敗,加之戰亂和地震,明朝晚期後基本沒修繕過。1939年,華北慈善會會長的朱子橋先生組織捐款對法門寺進行了一次大修,當時曾經發現地宮的一角,為了防止日本人對寶藏的覬覦,將地宮封閉了起來。(1981年的法門寺塔)

1976年8月,四川松潘地震,波及到法門寺,法門寺塔已經發生了嚴重傾斜。1981年9月塔身已經只剩下一半了。1987年,考古人員打算按照原樣恢復法門寺塔,但是法門寺塔內部都是土坯,原樣修復的造價非常高,只好將法門寺塔全部拆除重建。

拆除重建的過程中,1987年4月3日發現了法門寺地宮入口,於是進行了考古挖掘。

法門寺地宮的重寶。

法門寺地宮共出土4枚舍利,兩個為玉製,一枚為高僧舍利,這三枚屬於“影骨”,保護真實的佛骨舍利。當然裡面也出土了大量的佛教文物。

法門寺地宮只有31.48平方米,目前按照地宮樣式放大了100倍再建了一個新的法門寺地宮,可以容納2000人活動。

1.扶風法門寺的四鋪首漢白玉阿育王塔

2.阿育王塔內銅浮屠

3.八寶重涵。

4.佛骨舍利。

5.佛骨玉棺。

法門寺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佛教寺廟之最。


穿越再現彼岸


法門寺的地位之高,在此就不多做贅述了。據說,這個規格很高的寺院從漢朝桓帝和靈帝時期就有了,後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也一直比較興盛,只是,那時候叫做阿育王塔。到了唐朝,李淵為寺院取名“法門寺”,這所寺院也達到了鼎峰狀態,所以,地宮出土的精品文物幾乎都是來自於盛唐。


其實,法門寺地宮的發現還是來自一場意外。唐朝以後,法門寺雖然有所沒落,但也一直香火不斷。明朝隆慶年間,法門寺的木塔倒塌,僧人四處化緣,企圖重修,但一直到了萬曆時期才修起了一座磚塔。

1981年,法門寺的磚塔轟然倒塌,本來這個事兒在國內影響不大。但隨著《人民日報》對佛塔倒塌事件的報道,這個事情就變得沒那麼安靜了,居然在佛教徒之間引起了巨大震動,東南亞很多華人華僑紛紛致電陝西省政府,希望能夠重修佛塔。



既然要在原來遺址上重修,那麼,按照文物法的規定,還有以往慣例,還是要對遺址先進行考古清理,避免打地基時對文物造成傷害,於是,就組建了一個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勘探工作。


4月,幾個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個井口,是漢白玉材質,由於這些地方是明朝磚塔舊址,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個井口應該是明朝時期的地宮。打開之後,所有人都震驚了,裡面居然全部都是唐朝的藝術精品,被嚇壞了的考古隊員趕緊將此事向上級彙報,才有了後來震驚世界的法門寺發掘。

這就是法門寺地宮發現的基本情況,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指正、補充。


貓叔說歷史


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它建於東漢末年的恆靈時期。唐宋時期,香火最為興盛。由於地震的影響,法門寺的許多建築都受到影響。1987年4月3日,考古學家在勘察現場的時候,突然有人驚叫起來。在浮土下,考古學家偶然發現了一塊白玉石板。

當考古隊把碎石推到白玉石板旁時,人們面前出現了一個洞,那個洞又小又暗。不久,隊伍在大殿後面找到了一條通道,那就是地下宮殿的入口。

我是歷史領域創作者——史海閒聊,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看後有所收穫。歡迎關注我,更多的回答推送給你。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高見喲~~


史海閒聊


在《法苑珠林》的記載中,曾經描寫過唐朝的一次迎法門寺佛骨的盛況“忽聞塔內像下震裂之聲,乃見瑞光流益……塔內三像足下,各放光明……及旦看之,獲舍利一枚,殊大於粒,光明鮮潔。

以上的內容就是法門寺關於佛骨祈請的內容,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找來看看。根據記載,說當時唐朝初次開塔,一共有二十人多人下地宮迎接佛骨出塔,但是因為有幾個人就是看不見佛骨,因此無論怎樣跪拜祈禱,也無法始終見到,有高僧認為是業障太深,所以才看不到。但是究竟是不是真的,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古文獻中對於佛骨描述是: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孔方正,內外光淨。還有一點在這裡補充一下,在這次唐朝迎接佛骨的時候玄奘法師就沒有參加,因為玄奘法師曾經在天竺修習佛法的時候,就已經看到過留在印度的佛指舍利”大如手指節,光潤鮮白,皎徹中外“



唐朝的佛骨每三十年迎處來一次,一直到懿宗最後一次迎佛骨,才徹底結束。至此之後一直到1981年,法門寺因為下大雨,而整個塔身破壞,在85年的清理中,發現了地宮,隨後1987年開始發掘,才使得佛骨重新出世。在這中間相隔了一千多年。


超超4354


佛教發源於印度,在東漢傳入我國。佛教本是“舶來品”,也如其他的宗教一樣,各個宗教之間在教義上往往出現分歧。兩千多年來歐洲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爭端從未停止過。而在中華大地上佛教卻最終融入華夏文明,儒釋道成為箇中華文化的精髓。



在這過程中也是曲折的。

道教發源於中國,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當佛教傳入中國後,自然也要和本土的宗教發生衝突。南北朝時有很多國家篤信佛教,讓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琅琊榜》裡皇帝的原型梁武帝蕭衍就曾在在位期間三次出家,朝廷再花重金量他贖回。難怪詩人杜牧會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感嘆。那時僧人的待遇相當於公家公務員,在加上皇帝的喜好很多人都選擇出家,來保障自己的衣食無憂。從而導致無人從軍無人耕田的惡果。



前車之鑑,唐代初年,李世民開始抑制佛教,再加上他們自稱為是老子的後人(李聃),也就把道教作為了國教。

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三次滅佛運動,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武則天執政時期,自稱自己是彌勒佛轉世,大行佛教,讓佛教達到一個頂峰。在1987年法門寺地宮的諸多珍寶中就發現了武則天供奉的皇后裙一件。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 “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鹹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



舍利,是佛教的聖物。法門寺地宮供奉的是釋迦摩尼的正身佛指舍利,佛教信徒心中最神聖的聖物。


1981年,法門寺因為下大雨,而整個塔身破壞,在85年的清理中,發現了傳說中的地宮,隨後1987年開始發掘,才使得佛骨重新出世。在這中間相隔了一千多年。同時發現的還有歷代帝王和王公貴族們供奉在裡面的無數珍寶。


更多見解敬請留言,期待您的關注和轉發!


葉子寫實


之前的回答,審核沒通過。估計是涉及和引申到一些敏感方面的話題。

來而不往非禮也,也只得從新作答了。

法門寺地宮之開啟,對佛界乃至全世界,意義十分重大。

裡面有佛祖真身舍利,和佛教至上寶物。憑著它們的世界唯一性、僅存性、真實性。你說意義大不大。

法門寺之寶,能重見天日,保存完好。雖歷經災劫,在舊中國和文革期間幾乎就要毀於一旦之時,也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一般。

時機成熟了,國家安定了,它就出現了。

且看它的出場方式:

1976年,四川松潘發生地震,法門寺塔身傾倒,塔身出現裂縫並垮塌,

1981年9月,塔頂跌落,露出殘破的磚石臺基。

從此,法門寺地宮重見天日。

真乃天人感應。

法門顯世,時也運也。


月隱生


法門寺位於陝西扶風,一九八七年,法門寺寶塔倒了一半。在重新修建過程中,發現了地宮。在地宮中發現大量的唐朝文物,其中包抱佛祖舍利的寶盒,武則天的石榴裙,瓷釉碗等二千五百餘件,被稱為新中國十大考古奇蹟之一。


車工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