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蜀國有那麼多名將,最終還是敗在魏國的手上?

90後女孩打工日記


這話說得,難道只有蜀漢有名將,曹魏就沒有名將?別的不說,魏滅蜀之戰的兩位主將,鄧艾和鍾會,哪個不是名將,即使放在英傑輩出的三國前期也是一流的。而蜀漢可以和這兩位相提並論的,也就只有一個姜維了。雙拳難敵四手,國力也不行,皇帝也不行,姜維是神仙也救不了蜀漢。

鄧艾有韓信之勇,鍾會有張良之智


作為統治了大半個中國和大部分人口的中原政權來說,只要政治上不出大的問題,足以產生大量的人才。首先曹魏人口七百萬,蜀漢只有一百萬,大家都是同等程度的文明,拼人口基數曹魏誕生的人才也足以碾壓蜀漢了。

和佔據了當時中國精華的曹魏相比,蜀漢實在是太小了,人才出產率也太低了



你看鄧艾和鍾會自相殘殺而死,馬上繼承曹魏的西晉又出現了王濬、羊祜、杜預這樣的一流名將。現代老有些人胡說蜀漢打壓本地士族,那你看看從蜀漢263年滅亡,到西晉278年滅吳,中間十五年的時間,益州本地出了什麼一流名將?一個也沒有!

王、羊、杜,都是足以和鄧艾、鍾會並駕齊驅的名將



《晉書》裡提到的羅憲、楊稷、毛炅這些益州籍二流名將,本來就是蜀漢將領。羅憲在魏滅蜀之戰時坐鎮永安(重慶奉節),率二千漢軍擋住了三萬吳軍,這不能說蜀漢打壓吧,只是崗位不同。楊、毛二將是南中人,南中沒和魏軍交戰就投降了,也不能說蜀漢打壓吧。

至於西晉統一全國後,益州也沒有出什麼一流名將。直到五胡亂華時,在益州力撐危局的羅尚,也就算個三流吧,居然還是蜀漢的官二代——羅憲的侄子!

蜀漢前期之所以那麼多名將,足以和曹魏相抗,那是因為開國皇帝劉備在四方征戰中,招攬了大批各地英豪,關羽是幷州人,張飛是幽州人,趙雲是冀州人,馬超是涼州人,黃忠和魏延是荊州人,陳到是豫州人。

只是後來僅剩下益州一塊根據地,與曹魏長期相持,各地英傑相繼死去,益州本地的人才有限,補不上這個缺口,自然慢慢就耗不過地大物博的曹魏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我來回答:

蜀國雖然名將多,但失敗是遲早問題。

1、三國時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大,無論是軍隊實力還是財力與人口。蜀與吳國都是小國,互相依靠唇亡齒寒。

2、蜀國後期自劉備病亡後蜀國五虎上將基本凋零,劉關張後代也不是很厲害,關興、張苞又陣亡了,導致後期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

3、後期諸葛亮七出祁山,每次出兵攻魏,小國攻打大國,其實是為了自保,化被動為主動。讓魏國不會主動攻擊。

4、蜀國屬於四川境內,山高水遠,棧道難行,也不是魚米之鄉,貧困之地,魏國也無心吞併。

5、魏國司馬懿也存帝王野心,不想飛鳥盡良弓藏,所以蜀與吳國必須存在,這樣他才能穩把兵權。諸葛亮空城計司馬懿是故意放他走的,否則他也沒有對手了。


楓橋小百姓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等的影響,腦子裡一直有“得xx者得天下”、“千軍易取,良將難求”等思想,覺得有人才就有了一切。事實上,打仗就是打後勤,經濟實力決定了一國軍事的持久力和戰後恢復力,人口數量決定了冷兵器時期的戰爭動員力,經濟和人口一同決定了一國的戰爭潛力。

需知如同蜀漢這般,疆域和人口僅相當於漢時的一洲,以一洲對一國,戰爭潛力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此時名將的作用便沒那麼大了。即便魏國沒有司馬懿、鄧艾、鍾會等名將,也看不出蜀國有多少出頭之日。


野人無所謂


劉備死後,諸葛亮專權,打壓益州士人,重用荊州系,可荊州早被關羽所丟,荊州系成為無源之水。諸葛亮死後,劉禪仍然打壓益州士人,造成了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另外,蜀國人口遠少於魏國,是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當代曹植


蜀國雖然前期人才輩出,但是劉備和諸葛亮死後人才青黃不接,真正能獨當一面的人才只有姜維、張疑。而且蜀漢地處四川盆地,易守不易攻,經過諸葛亮和姜維多年北伐中原耗費國力,民心逐漸下降。而魏國國力一直處於上升階段,還有鄧艾、鍾會、羊怙等人才。長此以往下去,如果沒有什麼大變故蜀漢定敗


大清孝慈神聖純皇帝


首先蜀國國力遠遠弱於魏國,魏國佔領的地盤都是當時人口興旺的地盤,而蜀國就佔領一個宜州,其次將領方面,魏國也不差先不說前期的五子良將,後期的鄧艾,陳泰,鍾會,羊祜等人可以說人才濟濟,而蜀國就一個姜維。


曾經的董小姐


後備人才匱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