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出家人,为何半夜偷听林黛玉和史湘云作诗?

君笺雅侃红楼


首先申明,我不认为这是妙玉在偷听林黛玉和史湘云作诗。我们不妨来看地看当时的场景。

这是《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这个中秋节跟以往的中秋节比起来显得格外的凄清。因为抄捡大观园,宝钗和宝琴姊妹搬出去了,未曾参加,凤姐和李纨又都病着不能来,宝玉因为晴雯病着,早早地回了屋,贾赦因为崴了脚,下人来把邢夫人喊走了,贾政虽然回来了,却因男女有别,也不能一起尽兴。贾母一向是喜欢热闹的,这个原本应该热闹欢聚的中秋节,显然比平时都要冷清。到最后陪伴贾母的,只有探春和尤氏。

这其实是预示着,曾经辉煌一时、热闹非凡的贾家,风光已经一去不再,再也不能回到先前的样子了。呜咽的笛声似乎预示了一切。

黛玉和湘云虽然在,但是,这样的氛围显然十分压抑,与节日的气氛极为不相适应,也不是她们想要的,所以两人相约来到凸碧山庄旁边的凹晶溪馆,那么一个清静的所在,来了一个二人联诗。

诗结束的时候,跳出一个人来,是妙玉。妙玉是什么时候到来的,书中没有说。她是偷听她们说话吗?我不这么认为。可能,妙玉比黛玉和湘云来得更早,这个凄清地方适合她独自赏月。那边贾母带着一帮人赏月,妙玉也要赏月啊。只可惜,以她出家修行人的身份,她是不能跟贾家人一起赏月的,虽然她也住在大观园,属于她的却只有孤独和寂寞。静静的一个人与孤单的月影为伴。正像苏轼的诗里写的那样:“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大观园曾经是一个青春女儿的王国,也曾经是一个诗的王国。妙玉是大观园的一员,可是囿于她的身份,她不能参加她们的诗社。但是,她会不会作诗?她作诗的水平怎样?她的才情又怎样?作者一定要让她有一个机会显现一下。

所以,当湘云和黛玉对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时候,妙玉跳了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这一句话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妙玉是懂得欣赏诗的,她的才情不在黛、湘之下。

接下来,作者又说黛玉从没见过妙玉作过诗,所以要她也续上一下,再度证明妙玉不但懂重欣赏诗,而且也会作诗,后书《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黛玉和湘云看了都称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在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这句话给了妙玉极高的评价,也再度将妙玉的重要性体现出来。她为何能身居“金陵十二钗”正册,而且位居第六。她是一位诗情才情皆不逊于钗黛湘等的女子。

一个赏月的场景,将三位女子的诗情展露的同时,也似乎在给大观园作最后的总结陈词:青春或许就此散场,这已是最后的欢宴。就让这一场景给我们留下最后也是最美好的回忆吧。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妙玉突然出现在中秋夜月圆之夜的联诗现场,并不是故意要偷听黛玉和湘云联诗。妙玉本就为赏月而来,只不过恰巧碰到了黛玉与湘云在此作诗,实在是二人的诗作太过精彩,妙玉忍不住驻足倾听,细细品味。

只是妙玉出现的恰逢其时,巧妙地阻止了黛玉与湘云联诗过于颓丧悲凉之气。尤其将联诗暂时停止在“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终究是过于凄凉。尤其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一语成谶,预言了林妹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剧命运。

在中秋月圆之夜,三人相遇在凹晶馆,也凸显了三人寄居贾府的身世之悲。三人同样是无父无母,纵使性格迥异,在月圆之夜无法与亲人团聚,终究还是惹人怜惜。尤其此时的中秋联诗,正好发生在抄检大观园之后,贾府已经呈现出颓败之气。

即使妙玉恰巧出现,扭转了联诗的悲凉气氛,也无法阻止贾府“登高必跌重”的客观态势,更无法改变金陵十二钗“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的悲剧命运。纵使爽朗如湘云,高洁如湘云,最终也难免走上与潇湘妃子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
妙玉居住在贾府的栊翠庵带发修行,虽身在方外,却尘心难了。值此中秋佳节之际,妙玉也耐不住寂寞,

“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此刻的妙玉能欣赏这清幽雅致之景,终究也难逃世俗的风月无边之情。

以妙玉的视角审视贾府逐渐呈现出来的颓败之气,同时也给予妙玉施展“才华馥比仙”的有利机会。妙玉在扭转了联诗的悲凉之气以后,其续作也毫不逊色于黛玉与湘云之作。这次中秋联诗,也是妙玉才情与诗意的集中体现。
联诗之后,妙玉邀请湘云与黛玉到自己的栊翠庵围炉品茶,将这一夜的清雅情趣演绎到极致。欢愉纵使是片刻的,此情此景也让人颇感珍贵。在这繁华似梦里,纵使最终烟消云散,这曲红楼旧梦里,也有让人感动和不舍之处。

知音难觅,偌大的贾府,能有如此心意相通的三个女子,在中秋月圆之夜和贾府大厦将倾之时一起吟诗品茶,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此去经年,宁愿“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暂时忘却生命终将落空的寂寞与悲凉。


此笺


作者让她们三个人完成一首诗,是在说明这三个人其实就是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人的三个方面。她们的共同点是:父母双亡,孑然一身,寄人篱下。黛玉与妙玉相同之处是:小时候都身体不好,有出家劝她们出家,病才能好。不同之处是:黛玉没有听从和尚的话。二妙玉听从了和尚的话,带发修行。虽然一个在红尘,一个在空门,但他们都是和宝玉一类人,也都喜欢宝玉。黛玉和湘云的不同之处是:一个多愁善感,身体虚弱,把爱情视作生命。一个英豪阔大,身体健康,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最后这三个女孩子的结局是:一个质本洁来还洁去。一个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一个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在说明,黛玉的悲剧结局不是因为她自身的问题,她换个环境或者换个性格,仍然没有好结局。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事实,即不论什么样的女孩子,在那样的社会,最终结局都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wjl6324


云空未必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