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額捐贈追蹤(二):不同捐贈形式激勵民間捐贈熱情

在此前的報道(《2018大額捐贈追蹤 | 碧桂園數筆大額捐贈一次性到賬》)中,我們介紹了碧桂園集團和物美集團2018年大額捐贈執行情況以及西湖教育基金會和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2018年度接收大額捐贈情況。本期,我們將繼續介紹三家企業2018年大額捐贈執行情況,同時還將分析不同捐贈形式對行業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向西湖教育基金會捐贈1億元牧原股份股票

2018大额捐赠追踪(二):不同捐赠形式激励民间捐赠热情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圖片來自網絡)

2018年4月16日,牧原股份發佈晚間公告,公司董事長秦英林為資助西湖大學及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籌建及發展,促進西湖大學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及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自願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無償捐贈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億元對應的相應數量股票,捐贈的具體股票數量以過戶時的股票價格確定。

據牧原股份2019年2月18日晚間公告透露,2019年2月15日,秦英林完成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無償捐贈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億元對應的數量股票260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0.29%,佔公司總股本0.12%。西湖教育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也向《公益時報》記者證實了此事。

據瞭解,牧原股份創立於1992年,是一家集約化養豬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我國自育自繁自養大規模一體化的較大生豬養殖企業,也是我國較大的生豬育種企業。經過26年的發展,其現有88個全資子公司和2個參股公司。

在2017年的胡潤排行榜中,秦英林、錢瑛夫婦以255億元財富排名108位,較2016年上升19位,成為當年河南首富。在2018胡潤百富榜中,牧原股份秦英林、錢瑛夫婦以355億身家再次成為河南首富。

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向浙江海亮慈善基金會捐贈10億元有價證券

2018年5月5日晚,“上善行——讓愛的分貝響亮”華語名主播海亮專場公益詩會在浙江諸暨市海亮教育園舉行。據瞭解,這是一場以聽障兒童救助為目的的詩會。當晚,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宣佈,個人向浙江海亮慈善基金會捐贈價值10億元的有價證券。此外,2018年海亮慈善基金會還捐贈200萬元用於救助聽障兒童。

2018大额捐赠追踪(二):不同捐赠形式激励民间捐赠热情

據海亮集團黨委副書記、海亮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姚慧介紹,根據承諾,該筆捐贈將在2019年年底前執行到位。

海亮集團官方網站顯示,該集團創立於1989年,目前確立了三大核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事業、有色材料智造以及健康產業。1995年,海亮教育集團成立,辦學層次包括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國際教育及教育培訓等。

姚慧表示,該筆捐贈用途和企業自身業務有很大關聯,將主要用於教育扶貧、救濟幫困、孤兒贍養、鄉村振興等領域。而這些也是海亮集團以往捐贈的主要方向。據記者瞭解,2018年海亮集團捐贈總額為5379.6萬元,截至目前其捐贈總額達到5.23億元(現金捐贈)。

2007年,經浙江省民政廳審核批准,海亮集團正式成立浙江海亮慈善基金會,由海亮集團獨家全額捐贈,現有公益基金規模為1.86億元。

萬向三農集團董事長魯偉鼎:6億出資額對應股權設立慈善信託

2018大额捐赠追踪(二):不同捐赠形式激励民间捐赠热情

2018年11月1日,魯偉鼎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

2018年6月29日晚間,萬向德農、承德露露同時發佈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魯偉鼎基於慈善目的設立“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並將其持有的萬向三農6億元出資額對應的全部股權無償授予該基金。

此舉導致“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通過萬向三農間接控制萬向德農48.76%股權及承德露露40.68%股權。兩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仍為萬向三農,實控人仍為魯偉鼎,間接控股股東變為“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

2018年10月8日,萬向德農發佈公告,稱已收到控股股東萬向三農的工商變更通知,這意味著萬向三農100%的股權已全部被魯偉鼎置入“魯冠球三農扶貧志基金”。至此,“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慈善信託的設立工作宣告完成。

該筆慈善信託受託人萬向信託股份公司發文稱,“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是我國資產規模最大的永久存續的股權慈善信託,在我國慈善信託發展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

魯偉鼎及其家族成員通過設立慈善信託,讓渡了萬向三農集團的全部經濟利益。通過慈善信託的路徑和方式,將公司股權無償用於慈善事業和國家三農事業,是當前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一個創新性的有效途徑,對國內其他企業家也會產生積極的引領作用。

點評:不同捐贈形式激發民間捐贈熱情

據中國慈善榜分析,2018年國內大額捐贈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在單筆捐贈金額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的同時,捐贈方式也更加多元。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現金及物資捐贈,股權捐贈、慈善信託、有價證券捐贈案例也層出不窮。這對於公益行業的發展以及公眾參與捐贈的熱情也是一種正向激勵。

不過就目前來看,我國很多慈善組織包括一些大型基金會在內,投資理財能力非常有限,大多數仍舊選擇保守理財方式。很多基金會並不具備專業的投資理財人員,而股權捐贈或有價證券捐贈對於專業性的要求非常高。

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福利與法治研究中心(慈善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健博士表示,“除了對內部治理以及人員專業性等方面的要求,慈善組織也可能會面臨一些法律風險或財務風險。比如說涉及股權捐贈,慈善組織有可能被動或者不得不去面對如何處理與其他股東的關係問題或捲入企業發展問題中。”

另外,金融投資和商業領域有很多准入門檻,慈善組織有沒有合法身份參與其中,也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而股權及有價證券捐贈還涉及稅收抵扣等現實問題,這需要民政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以及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等聯手解決。否則,制度困境也會導致企業捐贈動力不足。

不同捐贈形式給慈善組織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但這也值得鼓勵和肯定。“本身有價證券的種類就特別多,可選擇性很大,這對於慈善組織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因為其拓寬了捐贈的來源和範圍,對於慈善組織自身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李德健談到。

- END -

2018大额捐赠追踪(二):不同捐赠形式激励民间捐赠热情

作者/ 皮磊

2018大额捐赠追踪(二):不同捐赠形式激励民间捐赠热情

從15億到200億 西湖教育基金會如何跨過籌資關?

2018大额捐赠追踪(二):不同捐赠形式激励民间捐赠热情

2018大額捐贈追蹤 | 碧桂園數筆大額捐贈一次性到賬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