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斬殺欽賜過丹書鐵券的功臣,過河拆橋,看這五個字就明白了

古代不少犯死罪的家族都會用先皇或當今皇帝御賜的丹書鐵券作為自己的保護鎧甲,他們利用這一個東西逃過懲罰,並且有的人會利用這個東西一舉消滅自己的政治敵手,可以說是中國文物史上最具價值的文物。丹書鐵券形狀像覆瓦狀,大小是6寸照片的10倍之大,在其上還刻有26行銘文,整體呈現金色,是貨真價實的"金屬鐵券"。而這一東西並非朱元璋首次發明。丹書鐵券原為"錢鏐鐵拳"。錢鏐是吳越之地的國家君主,為人秉直,在唐昭宗時期,有的節度使逐漸成了國家的禍患,由於長期據守在外,董昌權力日益膨脹,又有軍權在手,索性反了唐朝自立為王,而唐昭宗各方面實力還不具備出討條件,便希望勸降董昌,多次勸降無果時,錢鏐自願為唐朝除去叛敵。錢鏐敢於在董昌勢力強盛時期出戰,並且一舉平定了董昌。唐昭宗感激涕零,便封錢鏐為鎮海節度使和鎮東節度使。接下來一年,唐昭宗追賜刻有333個金字的"金書鐵券"。就是民間流行的說法;免死金牌。有些電視劇還誇張讓紈絝的富家子弟帶著免死金牌到處行惡。

朱元璋斬殺欽賜過丹書鐵券的功臣,過河拆橋,看這五個字就明白了

這兒不僅要有疑問了,為什麼錢鏐自己是一國開國之君卻幫助唐朝滅敵還被封為節度使呢?這就體現了錢鏐的聰明之處了。在他精明有理有序的統治下,吳越之地的百姓生活富足,可以說當時的吳越屬地人人嚮往,而實則為一國之君的錢鏐並沒有稱帝,而是拿著權力作為這個地方的統治者,他明知現在的自己在唐朝領地的旁邊,若稱帝便是將自己送到了唐朝的眼前,他日必然會被討伐。稱帝的時日不到,反正手中握手權力又擔心什麼。錢鏐沒有越軌行為,還屢次幫助三朝出兵,建立功勞。唐昭宗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了他免死鐵券,這張免死鐵券寫著,可以饒恕錢鏐自己範的九次死罪和平常刑罰,免去子孫三次死罪。吳越只是一個小國,有了大國的免死金牌,自己更能放手管理本國了。

朱元璋斬殺欽賜過丹書鐵券的功臣,過河拆橋,看這五個字就明白了

從這兒可以看出丹書鐵券的弊端了,這也是朱元璋在自己賜的鐵券丹書後題字的原因。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原本在建立之前十分愛才的朱元璋就暗自想賜予免死金牌來彰顯功績,可免死不是小事,怎麼能隨便賜於他人呢?所以朱元璋寫了兩個前提;"首先,授予丹書鐵券的對象在戰場上殺敵作戰,被封為公爵等爵位的大臣。其次便是鐵券丹書要根據賜予對象設立七個不同等級的丹書鐵券,每一等級用途不同。"朱元璋是一位能夠守住江山的好皇帝,他做事有原則,能夠考慮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考慮事情絕對圍繞本家的利益。

開國之後,國家事情都處理得當,整個國家正常的運轉著,朱元璋意識到封爵賜位的嘉獎功臣的時機到了。開國第三年,朱元璋封賞34人,他們都被賜予丹書鐵券,此外還陸陸續續的向新建立功業或者晉升爵位的人頒發了鐵券丹書,他的兒子朱棣登位後也為助力他靖難登位的26人頒發丹書鐵券。而只看著這父子兩人的行為,再結合後來的朝廷大清洗,似乎這表面上可以免死的丹書鐵券都成了他們必然被殺的標誌。這些功臣所效忠的人登位做了一國之君,自己因為賣命,家族逐漸興旺,財富聚斂,而後來賜予的丹書鐵券更是可以讓他們凌駕在了法律之上,可是這些他是他們的臆想罷了。之後,被賜予鐵券丹書的功臣們差不多被清洗,只留了幾位有意圖而無力的老人,有的人還落了個家族被殺,只能自己守著丹書鐵券度過晚年光景的老人。朱升便是個例子。

朱元璋斬殺欽賜過丹書鐵券的功臣,過河拆橋,看這五個字就明白了

朱升原是朱元璋帶兵打仗出謀劃策的謀士,朱元璋稱帝之後,他繼續任用朱升在中樞部門中擔任要職,開國功臣加上身兼要職,他的政治地位可以說一人之下。效忠跟隨朱元璋十餘載,一路助推這朱元璋走上皇位,朱升本人倒是沒有膨脹多少,因為他明白這位皇帝對於功臣肯定要進行清洗的。朱元璋可以駕馭這些功臣,因為他是開國皇帝,與這些人同生共死,而朱元璋的下一任皇帝呢?他能夠駕馭嗎?朱元璋和"我們"靠武力拼打的天下,若是下一皇帝你想文治,還要先和"我們"打個招呼!朱升倒是會來事,在朱元璋受封功臣時,朱升用年邁不能再為國效力,希望過一個安樂的晚年為由辭職,朱元璋以他的功績高為理由,想要重賞,但朱升執意拒絕,只為了自己那不爭氣的兒子求了一個鐵券丹書,希望今後如果兒子犯事可以逃過朱元璋的殺戮。

朱元璋斬殺欽賜過丹書鐵券的功臣,過河拆橋,看這五個字就明白了

腳印沒到前邊,誰也不知道下面會發生什麼。依仗父親朱升功勞高的朱同在任職期間,貪汙受賄,被朱元璋查了出來。蒼天饒過誰,自小朱元璋便生活在貪官的荼毒下,對貪官可是恨到骨子裡,朱同他仗著一張丹書鐵券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貪汙,可謂活膩了。朱元璋管你有沒有鐵券丹書,一律處斬。朱元璋本想制止住貪汙行為,沒想到立馬就有很多人來領死,並且大多為擁有鐵券丹書的家族,這是示威!朱元璋的回應;"一律斬殺!"可是貪汙行為僅僅是減少了而已。後來,有人為藍玉、胡惟庸求情,被告知少看背後五個字;"除謀逆不宥"。接下來,朱元璋以謀逆罪殺害了明朝30個功臣,僅留下來了朱升、沐英等4人。

朱元璋並沒有背棄當初的承諾,是因為自己在後面刻寫五個字,而他一手製造的牽涉幾百人的大案,徹底的為朱允炆掃清了舊勢力,同時也讓朱允炆少了抵抗朱棣靖難的勢力,最後被朱棣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