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出特大型城市土壤汙染治理“桃浦樣板”

上海市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正在進行,預計2019年底即可完成包括農業、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的汙染情況調查。

上海探索出特大型城市土壤汙染治理“桃浦樣板”

2017年8月,中央多部委召開聯合會議,要求在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汙染的面積、分佈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汙染地塊的分佈及其環境風險。

界面新聞4月15日在中國第20屆中國環博會國際場地修復高峰論壇現場獲悉,上海市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正在進行,預計2019年底即可完成包括農業、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的汙染情況調查。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沈發在高峰論壇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市建設用地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對工礦企業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實現城市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工礦企業關閉搬遷後遺留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汙染問題凸顯,環境安全隱患突出,目前已受到廣泛重視。如何科學診斷和有效管控城市再開發場地汙染風險,已成為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關鍵。

“上海在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防治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符合實際情況的經驗模式。”黃沈發說道。

“自從常州毒地案發生後,國內各級部門意識到土壤汙染防治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陷入了誤區。典型的一種表現是大開挖、大治理。土壤汙染的治理預算動輒都數十億元。最終讓土壤汙染治理淪為形象工程。”黃沈發表示。

上海探索出特大型城市土壤汙染治理“桃浦樣板”

2018年8月,我國出臺了《土壤汙染防治法》,確定了我國土壤汙染防治的根本規則是風險管控。這與水體、大氣、固廢的汙染防治存在根本上的區別。黃沈發認為,土壤汙染的風險管控可以從三個環節進行,即汙染源的治理、汙染暴露途徑的阻斷、受體人群的控制。

而傳統的治理思路僅是對汙染源的治理,將土壤中的汙染物一次性剔除,因此帶來了非常昂貴的治理成本。

黃沈發透露,上海已經在部分城市老舊工業區轉型用地的汙染治理方面,應用了全新思路,並取得成效。

他以桃浦工業區場地治理為例。

上海桃浦工業區地處於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北側,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聚集了大量的工業生產企業,涉及化工、醫藥、印染、電鍍、農藥、危化倉儲等重化汙染行業,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上海的重汙染地區。2013年起,桃浦地區被列入上海市重點區域整體轉型發展地區,規劃建設“桃浦科技智慧城”以實現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規劃面積約為7.92平方公里。

相關部門綜合考慮土壤和地下水汙染風險、規劃用地功能、區域環境條件及地塊開發進程等因素,論證確定了“風險管控,分類施策”的治理修復策略。

這一策略包括,首先按照經調查評估確定的區域汙染底圖,對“桃浦科技智慧城”規劃用地功能及其控制性詳規方案進行規劃調整和佈局優化,將部分高風險場地調整為城市景觀類、市政配套設施類和商業服務類等非敏感性建設用地。

其次,針對不同用途功能設定場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復目標,如對規劃的停車場等用地設定風險控制的修復標準,而規劃的學校、居住區等敏感性用地則按照清潔土要求進行汙染物去除修復。

最後,對於異位處置的汙染土採用“區域土方平衡、就地消納利用”方案,分類設定再利用方式的風險控制標準,經治理達標後實現資源化安全再利用。

治理技術方面,項目組借鑑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措施,通過實驗室試驗和工程規模試驗確定本土化技術應用的工藝參數,治理修復技術應用到了固化穩定化、冒封阻隔、化學氧化還原、生物與微生物、氣相及多相抽提等多種處理工藝和原位異位組合技術,以實現汙染場地安全利用。

黃沈發表示,項目組還建立了一整套場地複查和長效監控機制,以加強對場地汙染衰減狀況及風險水平的全程跟蹤。

上海探索出特大型城市土壤汙染治理“桃浦樣板”

他表示,對於土地汙染防治的方法,除了上海之外,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出臺將土壤汙染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讓各地先行先試的做法有法可依,也在一定局面上打破了以前“九龍治水”的亂局。接下來,法規的有效貫徹實施,還需要在技術標準規範層面以及地方管理體系方面加以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