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未來在哪裡,尤其是喪失勞動力的農民(六十歲以後)?

倔強的石頭0814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幾十年如一日,用一句話來形容農民的境況一點不為過。“農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只要是有一口氣在,就會想辦法做些農活,因為不勞動就沒有收入,生活就會成問題。很多農民在年輕的時候做夢可能都不會想到現在孩子結婚這麼難,看病這麼難,養老這麼難。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現在時代快速發展,很多年齡較大的農民由於自身能力有限,已經很難跟上發展的步伐,尤其60歲以後的老人,在身體和精神狀態上都已經力不從心了。那麼60歲以後的老人(尤其是喪失勞動力的)未來在那裡呢?養老應該是他們最關心的未來了,現在農村有農村養老保險金,每個月雖然不多,但能補貼下老人的柴米油鹽,如果生病或者家裡有困難,可能就會捉襟見肘了,那麼農民可以通過什麼方式來養老呢?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有目前現存的養老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有勞動力時耕地養老為主。

60歲以上的老人,外出務工很少有合適的工作,只能回到農村,如果有勞動能力時普遍以耕地養老為主,子女都在外務工,老人幫著子女帶帶孩子,耕田在家。雖然過了60歲但是還沒有喪失勞動力,依舊在通過種植自家的土地和部分養老金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沒有疾病困擾時,生活還能夠自給自足。

二,喪失勞動力後依靠子女輪流養老。

通過子女照顧養老是農村普遍的養老觀念,父母為了兒女操勞一輩子,當農活幹不動時,又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只能依靠子女養老照顧。農村最常見的一種養老方式是依靠子女輪流養老,老人在每個子女家輪流生活一段時間或者子女輪流去老人那裡照顧老人。在老人有重大疾病需要治療的時候,兄弟姐妹們通過協商給老人拿治療費用。由於農村的子女的經濟壓力較大,所以這種養老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對老人的照顧上會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對老人的身心和生活狀態造成一定影響。

三,喪失勞動力後靠養老機構付費養老。

農村也存在這種情況,子女在城市中生活,工作比較忙,沒辦法照顧父母,但是經濟相對較好,這時候,父母就可能會被接進城市當中,送入付費的養老機構當中,日常生活起居依靠看護人員照料。還有一種情況是一生無兒無女單身未婚,年輕時努力賺錢有存款,年邁之後依靠自己的存款住進養老機構當中。雖然這種養老方式比不上子女照料精心,但是由於付費較高,一般農村家庭難以承受,也只能是家庭經濟相對較好的農村老人才能享受得到的待遇。或許這個後期也是一種比較主流的養老模式,比較越來越多的農二代都外出進城工作了,後續老人的養老和工作都會難以兼顧,這種養老方式相對更實用一些。

四,特殊農民靠社會養老

現在很多農村老人出於種種原因,有的因病致貧,有的因殘致貧,有的失獨喪偶,他們中大多數人目前生活基本靠政府救濟,以後養老應該也需要依託於政府扶助。目前這部分人群數量較少,養老問題還沒有被重視,隨著農村光棍數量的增加,這部分人群也會相應的增多,或許到時候會出現一些公益性的養老院,通過社會公益資金來贍養這些孤寡老人。

總之,誰都變老的一天,誰都會面臨養老的困境,養老是全民都會面臨的問題,然而城市養老設施相對完善,城鎮居民收入高於農村居民,養老方式較多。
但是農村養老問題卻面臨著諸多困境,是多數農村老人的心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農民的一種美好期盼,除了需要靠年輕時候的自己和子女努力奮鬥之外,受制於太多的外在因素,同時還需要更多的人能夠關愛農村老人身心健康。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民這個屬性固然不能同城市居民相提並論,他們在年老之後也不會有什麼退休金,從身邊大多數農民的現狀看,即便是年滿60歲,只要身體還能夠從事勞動,依舊有一些農民在從事建築、農業生產、設備維修等一些體力勞動。對於這些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科學興農看大致有以下幾樣:1、老人自己養老,2、孩子養老,3、社會養老。

自己養老型

通常而言農村老人即便是年滿60歲也還不至於喪失勞動力,當然了城市老人也是同樣的,因此來說科學興農在農村所見到的最多的一種也就是老人自己養老,直至自己完全喪失活動勞動能力。以老家那邊的情況來說,每人2畝地,而有些家庭女兒出嫁之前所佔有一部分土地,但是無論如何老兩口四畝地還是有的,種植一些小麥、玉米,偶爾複雜一點種植一些大蒜,效益好的時候年收入可以過萬元,即便是比較一般的情況下,年收入4000-5000塊錢還是可以的。沒病沒災的情況下,日常生活還是足夠的。

孩子養老

對於這些老人,一般來說都是孩子比較有出息一些,大多能夠在外地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因此他們在贍養老人方面往往能夠提供更加充沛的財力,每月為家庭老人負擔一筆費用,而對於家中老人所擁有的土地,基本上選擇承包租賃出去,四畝耕地一年租賃費用也就是2000塊錢樣子,加上孩子每月負擔給老人一部分費用養老也是妥妥的。當然也有不少孩子在外面工作,順帶把老人接走到城裡“享清福”,當然說是享清福,大多都是為孩子照看子女。

社會養老

這一種類型屬於比較少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年老之後去養老院,或許對於城市來說比較流行,但是在農村卻幾乎沒有什麼人在年老之後去敬老院,都喜歡在老家。比如說鄰居打了一輩子的光棍,而且家中也沒有什麼積蓄,也沒有什麼親人,說起來是完全可以去養老院的,但是依舊守著農村的老家。還有一部分老人屬於五保戶,軍人、烈士家屬,在年老之後選擇去養老院。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也日益突出。養老問題是社會國家問題,也是大家自身的個人問題,如果自己有足夠的積蓄的話,自然不必擔心年老之後的養家餬口問題。因此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趁著年輕,多奮鬥幾年,手中多攢一些積蓄,將來老年時候,可能會讓你輕鬆不少。


科學興農


農民的未來在哪裡,尤其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民(六十歲以後)?

這個問題問的好,這也是很多農村老年人想知道的,歸根到底是農民養老的問題,今天就來說說這個事。

當下農民養老的現狀:

根據對農村的觀察,農民到年齡大了之後,養老情況主要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居家養老,就是老人和子女一起居住,由子女負責老人的生活起居,有多個子女的,不在身邊的照顧老人的子女拿一部分贍養費,再加上老人個人的承包地收入、60歲以後的養老保險金收入(目前一般每人每月75元),這樣就可以安度晚年了,這是比較好的一種情況。



二是集中養老,一般是指五保戶、鰥寡孤獨戶,這樣的老人由於孤身一人,只能由村委會送到敬老院,費用由村集體或上級有關部門承擔。三是社會養老,這種情況一般都有子女,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子女在身邊照顧,由子女送到社會辦的養老院、老年公寓等經營性養老機構,費用由子女共同承擔,子女條件好的,就送到條件好一些的養老院,子女經濟條件不好的,就送到條件一般的養老院。



針對上述幾種養老情況,要想提高養老的質量,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是作為養老者本人,要為自己的養老做些打算,趁年輕的時候多攢一些錢,求誰也不如求自己,手裡有錢了,老年的生活狀況自然會好一些。二是作為子女的,要儘可能以居家養老的形式贍養老人,因為贍養老人不僅僅是供其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老人需要家人的陪伴,需要獲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三是國家對於農村養問題也是非常重視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超過60歲農民的養老金也會逐漸上調,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收入,提高老年人的養老幸福指數。



總的來講,農民的未來、農民養老問題既撐握在自己手裡,也需要家人的關愛,更需要國家的支持,只有大家齊心協力,農民的未來大有希望,農民的養老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瞭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本號!


三農廣訊


現在農村不可能有城裡發達,恐怕以後也不會,農村熱火朝天的景象也不會再顯現。如今看到的是恬靜,與冷清。

喪失勞動力,一般溫飽不愁,以種田為生的很少,在家看看孫子,接送孫子上學,種點菜地,農村人多數都是自種自足,上街也很方便,我們村到街道都以通了公交,七八里的路程,十幾分鍾就到。因為通了公交的原因,沒事就上街道上去玩,畢竟熱鬧是人喜歡的地方。三五成群,在車上說說笑笑。

除了接送孫子,種菜之外,(我們這還有一景,自已種的菜,吃不完,還拿到集上去賣,現在冬季菜幾乎都罷園,趕上春節種的莧菜,竹葉菜,毛豆都沒出來,平常幾毛,塊把一把,換個零碎錢),就是抹個小牌,再就是家長裡短的鬧搕鬧搕,回憶過去,現實,哪家有錢,哪家媳婦等

上了這把年紀的都很節儉,還有老人錢,一個月二三元不多,還有田畝錢,儘管不多,也能平靜地過。

我們壪六十以上還真不小,卻沒有一個進福到院,都是在自家種種小地,養著孫子,再就是在批發部門前鬧家常。


憶江0806


一,六十歲這個年齡段的應該趕了國家養老保險政策,如果繳費不滿十五年的可在六十歲時一次性補繳。所以說你應該享有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二,在六十歲以前應該有地種,有工可打,因此應該有一定的存款。

三,如果沒有兒女,這時你在有一定存款的情況下,集體會按照“五保戶”政策給你養老。

四,如果有兒女,而你打工種地的收入肯定為兒女上學結婚買房等付出了,這時的你應該有兒女養老。

五,如果你為兒女窮其所有,但兒女又不孝順,你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尋求依法解決。

六,如果你不忍心起訴兒女,你可把土地經營權轉讓,從而獲得部份轉讓費,再加上你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維持基本生活應該沒問題。

七,如果你即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又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兒女又不孝順的情況下,生活的確就有點困難了。可考慮把土地經營權轉讓;在房前或庭院內種點蔬菜,養些雞鴨,也能適當填補下生活;省吃儉用也要購買醫療保險,這對你生活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八,如果是老倆過日子還好些,能有個照應,老來伴要相互多關心體貼,始終注意身體健康,養好身體,保持心情輕鬆愉悅。如果一個人生活,更要多關心自己,可粗茶淡飯但不要吃了上飩不管下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要直面現實,健康的過好餘生!



鞠維坤1


我國農村人口占據我國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隨著目前人口老齡化的比重越來越高,農村養老也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大問題。現在我國農村老人當中有很多不同的家庭情況,因此在養老問題上也有很多種方式。特別是一些到了60歲以後,而且又喪失勞動力的農村老人來說,這樣的問題更需要及時解決。



現在我國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主要是通過子女撫養、社會救助、國家農村養老以及國家補貼等方式進行。而對於一些自己有子女的農村喪失勞動力的老人,他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子女照顧來進行。

同時現在國家也早已經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現在到了60歲的農村老人原則上都是可以獲得100元左右每月的農村養老保險金。這個養老保險雖然不多,但是也幫助了很多目前生活困難的農村老人。



其次,社會福利院、鄉鎮養老院撫養。由於個人原因或者歷史原因,現在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並沒有子女。而且現在年事已高,已經喪失勞動力,這個時候國家就會特殊照顧。以自己老家為例,目前針對村裡一些到了60歲的孤寡老人、光棍等,通過向當地鄉政府民政辦申請,可以獲得300~450元/月的資金補貼。

而且國家也採取個人意願原則,那就是如果自己現在還不願意去當地鄉鎮養老院的,可以獨自在家中生活,每個月還可以獲得300~450元/月的補助。但是自己選擇去鄉鎮養老院的,那麼這個補助就被沒收,當然在養老院一切開支自己都不需要負擔。



其次,社會救助的方式經進行。現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也獲得了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比如我們村在每年的五一、國慶、春節等節假日期間,都會有很多愛心人士慕名而來,為當地的一些貧困戶、孤寡老人送來溫暖,同時通過社會集資,愛心助力,把一筆筆善款帶到老人手中。這也讓很多農村老人在晚年感到些許溫暖。

總之,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通過個人、國家、社會共同幫助下,更多的喪失勞動力的農村老人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並且能夠讓他們安度晚年。


鄉村波比


很多人在講,現在的農民兄弟們幾乎是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未來,對未來也看不到任何的出入,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民兄弟喪失勞動力以後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未來? 首先我先跟大家更正一件事情,那就是農民工兄弟們現在喪失勞動能力的時間真的就是六十歲?


其實情況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的,很多的農民工兄弟們到了六十歲以後仍然在不停地工作,甚至有的可以幹到七十歲左右,這種情況再農村真的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而且就算是沒有勞動力農村的兄弟們的未來也有很多。

第一個方面它們可以領到屬於自己的退休金,哪怕錢不是特別的多,但是依然可以解決溫飽問題,現在的養老金基本上都是每年都在長,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農村們的老人大多都有子女,農村千百年來就是講究的而兒女養老,所以就算是老人沒有勞動能力了,但是隻要子女們混的好一點很多問題都是可以解決掉的,所以根本就不用擔心農村老人們的未來!



其實農村的老人們在自己沒有勞動能力以後,會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甚至政府的照顧,生活有的比城市裡過的都好,當然這也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如果大家有什麼認為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的給我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惠農圈


農民養老問題一直比較熱議,但是比較好的方法目前還沒有看到。

目前來說,農村養老還是談不上什麼真正的養老,農民沒有除了國家每月補助的100元左右,其他什麼都沒有。

農村老人只要還能幹,都在勞動,打工,種地,樂觀點說,還能自給自足。

不能幹的就只能靠子女了,子女有能力過得好點,沒能力也沒有辦法。還有部分孤寡老人送去養老院,國家幫扶。

未來出路在哪裡不知道,不能說埋怨這個埋怨那個,也不可能向政府和社會要什麼幫助,維持現狀吧,這麼多年都這麼過了,平和一點,自己努力吧。

個人見解,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交流。


小明的農村


農民的未來?尤其是喪失勞動力的農民。

現在祖國在發展中,待祖國最強大後,不會忘記你們曾經為貢獻過的辛勤勞動。

未來將隨著時間推移,三個五年計劃後應該會不斷提高。

農保不是從每月五十元提高到百元了嗎?夠買鹽,不用買米、菜。每月有百元總好過沒有吧!

所以,安全靠和平,生活和未來還得靠自己。而確實喪失勞動力的只能靠子女供養,沒子女的政府給低保戶,每月也得有三、四百元。這就是農民兄弟的未來!


手機用戶老糊塗


農民這個稱呼!誰聽了都置之不理,農民於農民互朕照應,互幫互助,己經成了中華民族歷史階段中傳統美德。在清朝前,農民交人頭稅,按人,收稅,當官者,有萬畝良田,不交稅。有一戶農民,十囗人,交銀子十兩,有地三畝,所收入不夠十輛紋銀。河南省大官田文境,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奏摺上寫,攤丁入畝,去掉人頭稅,每畝土地收銀子一輛。河南省所有官員極力反對,逼田文境不要推行新政。而田文境堅持推行新政。因為新政,政策條文,家有一萬畝土地之官,交銀一萬輛,對官員有損失。實施起來比較慢。今天沒有休息日的農民,國家對農民扶貧工作補助,惠農政策優惠加大,逐步為農民過上好日子而制定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要過好多官員手批閱,所以實施起來慢,歡迎農民耐心等候。因為在反腐倡廉鬥爭中,截留私分,燕過撥毛的官員,逐步成了遺臭萬年的貪官。走向犯罪道路。因為他們將農民血汗錢,付於流水。社會主義優越性,離農民越來越好。農民好日子不遠了,在宜川縣壺囗鎮,全部住進了新式房。而云巖鎮閣樓原上,在今年天旱時,有四處大型抽水設備,每畝果園用水量,超過四十立方。而每立方4元錢。而壺囗鎮原上每畝用水量為2立方,每立方水補助除過,果農出資1O元。通過壺囗鎮政府補助現金,顧汽車從十公里外拉水。解決果園缺水。這個世界充滿了愛。如果壺口源上有一臺大型抽水設備,每畝用水也達到四十立方。才能體現農民也有平衡點。今天有二十位老幹部,在廣場觀看三十輛三輪搶水車,並於果農交談,因為他們在等政府拉水車到來,分水。這批老幹部全部騎自行車,觀摩壺口瀑布。於農民談心。因為他們不是一般人,沒敢拍實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