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德雲社仍存致命缺陷,創始人張文順當年預測一語中的

當前,只要一提起相聲這個詞,大家腦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德雲社,現在德雲社幾乎成了整個相聲市場的標杆,即便是在國際上,當提起中國的傳統相聲藝術,老外們第一個印象就是DCA(德雲社國外簡稱)和MR.guo,德雲社在國內的相聲市場裡算是紅了半邊天,全國的相聲專場,各種的綜藝活動,頻頻出現德雲社的演員或者班主郭德綱。

而當前相聲界的龐然大物--德雲社還能繼續火多久,逐步走上正規的相聲團隊會不會對德雲社構成挑戰,當年的德雲社創始人張文順先生就預測到很多德雲社會發生的事情,幾乎一一中的,有些缺陷目前仍沒有很好的辦法來解決。

火爆德雲社仍存致命缺陷,創始人張文順當年預測一語中的

張文順:藉助互聯網說相聲,必然斷了一群人的財路

德雲社原來叫北京相聲大會,95年一開始的時候也是面臨極度萎靡的相聲市場,早期的北京相聲大會一開始並沒有人氣,所以只能在各個茶館裡串場,改名德雲社後,藉著互聯網的逐步興起,開始堅持郭德綱倡導的“相聲迴歸劇場”的理念,跟當時體制內的“輸文藝”(曲協根據各個地方的文藝演出等活動輸送藝人)是完全不一致的,早期跟優酷的合作,跟土豆的合作,大量相聲段子通過互聯網呈現在人們面前,逐漸引起一波相聲熱,張文順先生就提到過:藉助intel(互聯網)宣傳相聲,必然會斷了一群人的財路。很多文藝下鄉的體制內演員再說一些相聲段子,很多人不再感覺到新奇,就得逼著演員想新段子,新創作,原來“一個段子走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斷了一群不思進取的相聲藝人的財路。所以體制內的演員包袱不再響,柳貨不再新,勢必觀眾基礎越來越差。

火爆德雲社仍存致命缺陷,創始人張文順當年預測一語中的

致命缺陷一:作品跟不上,人員不團結,這門手藝就得黃

張文順應該是自侯寶林後,對於挖掘、整理傳統相聲段子最全的相聲藝術家了,很多的作品都是由張文順牽頭,郭德綱找尋全國相聲老藝人來彙總編制的相聲段子,大家也可以翻閱下早期德雲社的相聲段子,基本來說新段子,新作品特別多,這也是張文順一直在德雲社要貫徹的“這門手藝要做好,好作品,好人才一個都不能少”。如果沒有新段子,觀眾就會聽膩了,聽煩了!你再沒有改變,觀眾就沒了。

第二個就是人員儲備跟不上的問題,其實現在德雲社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真正的臺柱子很少,能撐起場面的人員就這麼幾個,也就是為何這幾年郭德綱不斷的在各種節目捧自己徒弟的原因,德雲社太需要一些站得住檯面的人了。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如果相聲人才遲遲不能撐起大梁,早晚組織會面臨人員匱乏。400多人的德雲社,能獨自挑大樑,也就是岳雲鵬組合、高峰組合、燒餅組合、閆鶴翔組合、張鶴倫組合、郭德綱組合、張雲雷組合,剩下的人員無論舞臺經驗、觀眾基礎、基礎功底都還需加強。這一點最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笑傲江湖》看到盧鑫和玉浩,郭德綱連續三次要求對方加入德雲社的原因。

火爆德雲社仍存致命缺陷,創始人張文順當年預測一語中的

致命缺陷二:吃大鍋飯會吃出問題來

張文順當年提到了德雲社如果能賺錢的話,再吃大鍋飯就可能出問題。這個生存問題是現在最致命的缺陷,也是當初德雲社骨幹力量離開的最主要的原因,當初德雲社的創始人就三個人:郭德綱、李菁和張文順,郭德綱當年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有一口吃的,就不能餓著這群跟著的徒弟和兄弟。”2012年《今夜有戲》和《魯豫有約》都提到過早期德雲社生存的問題,2016年作為郭德綱的徒弟,張康和賈旭明說相聲的時候也提到過。

所以早期的德雲社就是臺柱子賺錢,大家一起花。以前窮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無所謂,我賺口吃的,分給你點,後來德雲社火了之後,問題就越來越多了,臺柱子們都覺得自己賺了這麼多,還得分給師弟和其他演員,更不願意了,所以當初那麼多單飛的人,大徒弟何雲偉,師弟李菁,愛徒曹雲金劉雲天都離開了。

火爆德雲社仍存致命缺陷,創始人張文順當年預測一語中的

而現在這個問題據說還是存在,德雲社目前400多演員,能上場的跑各類的小劇場和巡演,演出的費用還得分出一部分來給一些學徒或者舞臺表演還不是很好的演員,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財務管理機制,包括大管家欒雲平也說過,好的劇場和活動,都一窩蜂的想去參加,一般的園子都不想去。

火爆德雲社仍存致命缺陷,創始人張文順當年預測一語中的

張文順老先生已然作古,但是留下了很多箴言給郭老師,也真心希望作為相聲界領頭羊的德雲社,能夠發展的更好,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相聲段子,帶來更多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