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google,28歲華人兩年成百億富翁

打敗google,28歲華人兩年成百億富翁

編者:你相信嗎?只要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你就可以創造奇蹟!追尋、挫敗、再追尋……熱愛生活的真心,永遠都奔跑在路上。這顆真心就好像一棵高大的樹木,不怕風吹雨打、更不怕白雪覆蓋,牢牢守著信念之根、享受四季更迭,在最輝煌的時候迎來一片綠蔭覆蓋、鮮花燦爛。你聽見過大樹的笑聲嗎?風聲雨聲裡,那嘩嘩作響、不絕於耳的笑聲,那正是一顆顆融於自然、熱愛生活的真心所迸發出來的歡笑啊……

創立平均65年的美國三大電視網,晚間熱門時段收視總人數,被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網站超越,它叫YouTube,3名創辦人年齡平均不到30歲,其中一名大學還沒畢業。

YouTube,意即“你的電視機”,它以每天1億次影片點閱流量,成為全球收視用戶最高的影片分享網站。

YouTube在影音市場的影響力,連網絡搜尋龍頭Google都打不過。

去年11月,Google以1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億元)的高價,購併YouTube,創下6年來網絡購併金額第三大,更刷新該類併購案中,網站成立距被購併時間最短的記錄。

這宗併購案,被稱為“搜尋引擎之王與影視之王的結合”。

放棄即將到手的學位下海

陳士駿,是YouTube的3位創辦人中,唯一的華裔青年。

他在臺灣出生,8歲移民美國,在伊利諾伊數學與科學學會附屬高中與伊利諾大學,接受了“問題解決”的訓練後,大四下學期就休學,進入只有4名員工的PayPal工作,後來更創立YouTube。誰也沒料到,當Google將YouTube納入子公司後,一夕間,他成為年僅28歲的百億富豪。

故事,從2005年年初一場對話開始。

當時,陳士駿剛離開待了6年的網絡公司PayPal。另一份穩定工作正等著他,但陳士駿卻打算創業。

“你確定要這麼做嗎?”陳士駿的好友卡羅力勸他,“你才剛買了房子,房貸壓力不小,這樣做風險太大。”卡羅勸他接受安穩的工程師工作,但陳士駿滿腦子卻想著一次朋友聚會的情景。

那場聚會,參與者各自拍攝錄像帶與照片,事後想互相分享,卻發現網絡上沒有好用的影片分享平臺———不是要下載特殊的軟件,就是上傳影片內容要讓網站審查,有些網站甚至得等上5天,才能看得到影片。

身為計算機高手的陳士駿與舊同事賀利以及卡林姆討論後發現,要解決這技術問題根本不難,只是沒人願意花心思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解開它,是多麼有趣。”

3人深信,只要能幫消費者解決難題,建構便利的影音分享平臺,就有創業成功的機會。因為,他們剛剛見證過,網絡影音的力量。

創意靈感源自印尼海嘯

“那是第一個通過民眾的手機轉播的重大災難片!”卡林姆回憶。

2004年12月26日早上7時59分,31歲的瑞典修車工人湯米在印尼的普吉島度假,突然,“轟隆轟隆”,海上響起奇怪的低吟聲,霎時,3層樓高的海浪凌空席捲!湯米大叫快跑,隨手拿起手機,拍下這一幕。這一幕,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沒拍到。

這則短片最早在挪威的《Dagbladet》日報網站上播放,12小時內,包含CNN在內的全球媒體都在追著湯米買影帶。陳士駿3人驚覺,科技的進步已讓全民都擁有了創作權,修車工人也能打敗CNN記者。

他們還發現,南亞海嘯短片剛播放,就有12個博客轉載,其中一個原本無名的博客,5天內吸引了68萬人次上線觀看,當時至少有超過130萬人在網絡上看到南亞海嘯的內容,這個數字,比美國《商業週刊》每週120萬本的發行量還高。

分享的力量如此強大

為何人們喜歡在網絡上看影片?是想與他人分享?還是能決定何時欣賞的自由感?

打敗google,28歲華人兩年成百億富翁

“我們就開始實驗,大家真的這麼愛分享嗎?”陳士駿說。他們立刻在維基百科輸入一段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的解釋,這簡單的兩行字,幾個月後,在網友參與下,竟變成滿滿數百行內容。

結果證實,“分享的力量好大!”陳士駿說。維基百科就是全民分享的標準產物。《大英百科》花238年,每次編寫都要動用三四千名學者,才累積出12萬篇文章。維基百科只花兩年的時間,用兩位專職人員就辦到了,錯誤率所差無幾。

小螞蟻也能扳倒大巨人!陳士駿先前在網站PayPal的工作經驗,讓他不只知道而且更加堅信“消費者為王”。PayPal因為提供了讓消費者容易使用的付款服務,竟打敗了全球最大購物網站eBay的線上付款公司Billpoint,讓後者甘願花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億元)買下PayPal。

消費者正以一股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力量在覺醒!連串的發現,激勵了陳士駿日後作出了一個沒人敢下的決策。

2005年2月,陳士駿3人在賀利家的車庫中創業。“幾臺計算機,一張信用卡(陳士駿的信用卡),就把系統建立起來了。”陳士駿說。

每月揹負60萬元的卡債

2005年5月,3人愁眉苦臉地坐在堆滿雜物的車庫裡對望,他們想提供平臺給eBay網絡拍賣者使用,但賣方不喜歡以影片介紹產品,結果就是“沒有人用”,陳士駿說。

怎麼會這樣?陳士駿檢討,自己雖然嘴巴強調消費者,但手裡仍緊握住自己的利益。YouTube滿腦子想的,是把這個服務給誰用才會賺錢,企圖為未來的收費服務鋪路,卻沒把全部心力放在怎樣讓消費者輕鬆分享影片這件事上,違背了初衷。

想通了,陳士駿做的第一個決定,是鬆開雙手,“不是把我們創造的產品塞給消費者,而是創造他們要的產品。”“這簡直是自殺式行為!”網絡數碼執行長官陳銘堯評論。

他們宣佈,提供“嵌入式服務”,消費者上傳影片到YouTube網站後,其他喜歡影片或是想要觀賞影片的人,可以直接設立鏈接,貼到自己的網頁上。也就是說,所有人不需要進入YouTube的網站,在自己的網頁上就能看到那些影片。

YouTube提供嵌入式服務已經是創舉,他們更進一步,讓消費者拿出自己有興趣的影片,“使用者不只是消費者,更是產品共同開發者。”陳士駿說。

“我相信消費者的力量。”陳士駿說。當時,他剛離開eBay,向銀行貸款在舊金山買了房子。成立YouTube後,為了支付每個月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元,合臺幣60萬元)頻寬費用,被迫向銀行協商要求提高3倍信用額度。這麼辛苦,只為了讓消費者上傳自己喜歡的影片。

薩達姆被絞畫面被放上YouTube

2005年10月,一群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發現了YouTube的好處,開始利用影片在自己的博客寫日記,並在全球最大社交網站MyS-pace造成轟動。

幸運之神這時也眷顧了YouTube。通過PayPal老同事牽線,曾經投過Google與Yahoo的股王制造機———紅杉創投,願意聽陳士駿他們的演示文稿,“那時候我們連辦公室都沒有,網站也沒有營運計劃……”但,看到暴漲的點擊人數,紅杉一出手,就以350萬美元的金額,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YouTube上的影片,

令人快樂,更令人屏息

坐在嬰兒椅上的小嬰兒,聽到“叮”“咚”的聲音,就不由自主地“哇哈哈”。叮一聲,他笑一番,長達1分40秒的短片,他從頭笑到尾。大家把這個影片在YouTube的網址,傳送給好友時,寫著:“願你也同樣快樂。”

而薩達姆被行刑吊死的畫面,被用手機偷拍放上YouTube後,竟引發伊斯蘭教世界的派系抗爭,差點引起國際紛爭。

打不過YouTube,

Google把它買下來

1年零8個月的時間,陳士駿就讓全世界瘋狂。先驅者的優勢,讓網絡社群粘上YouTube,縱使Google與Yahoo急起直追,仍不敵網絡族群對YouTube的忠誠。兩者同時間發展影音分享平臺,一年過後,擁有一萬名員工的Google,所能創造的收視人口,卻是隻有60人團隊的YouTube的五分之一。

Google決定併購YouTube。即使YouTube仍未獲利,但是憑著它“粘著”的3400萬雙觀眾眼球與背後帶來的廣告商機,《時代》雜誌認為,Google買到YouTube是賺大了。

陳士駿回憶整個併購過程。當他和合夥人賀利第一次與Google創辦人佩奇與布林見面時,他形容自己緊張得忘記說了什麼,只知道自己真的辦到了,見面後不到一星期,他簽下合約,從一個負債的小子,變成了百億富翁。

“回頭看,我笑我自己,還有我所堅持的安穩道路……”當初勸他找安穩工作的卡羅,在將出版的書中這麼寫到。當年,卡羅看到的是危險,而陳士駿看到的是機會,因為他對消費者至上深信不疑。這個相信,決定了兩條迥然不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