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

南昌新闻网讯 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提升我市省会担当、聚力省会经济,着力形成省会特质现代经济体系的绿色崛起之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南昌奋进号角已吹响,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科学规划,拿出了全局性思路和一系列举措,通过高处“谋局”、细处“落子”,为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凝聚共识

编制服务业发展总体发展规划

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贡献稳步提升,业态不断丰富,商贸活力彰显,政策日趋完善,环境更加优良。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

服务业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一块“短板”。

4月19日,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暨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大会上,我市发出“动员令”,动员全市因势而动,乘势而上,务必凝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共识,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同时,顺应发展规律,认清短板,重视短板,补齐短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全力以赴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让服务业成为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的新引擎。

如何做好“服务业”这篇大文章?我市锁定突出规划引领,把科学规划作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依据,坚持高标准、高水平规划设计,做到从总体上指引方向、从业态上突出重点、从区域上优化布局。

市发改委主任张小飞告诉记者:“今年1月,我市出台的《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南昌行动纲要(2018—2020年)》,算是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的‘小规划’。下半年,我们将紧扣全市工农业生产需要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布局生活性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布局特色优势服务业,并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推进‘多规合一’,科学编制服务业发展总体发展规划。”

主攻重点

编制产业体系规划

规划先行,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推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加速度发展,首先要画好发展蓝图。

把握主攻方向,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我市将编制产业体系规划。按照“一业一策”的要求,我市明确战略导向、发展路径、主攻重点,聘请行业内知名科研机构、知名专家进行产业发展研究,全方位构建“5+3+N”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壮大现代金融、交通物流、创新创意、总部营运、综合消费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三大“幸福产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若干“希望产业”。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我市编制了《南昌市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市空间规划推进及城市服务业发展要求,在顶层规划中开展服务业空间布局相关研究,并在《南昌市高铁东站周边地区发展概念规划》等城市新区规划中,开展产城融合发展及服务业空间布局落实相关研究。

今年,我市将制定出台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区域性创意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区域性营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在6月底前,5个方案全部发布实施。同时,我市将建立全市服务业重大招商项目库,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撑服务业发展,并重点推进安义县石鼻镇、湾里区太平镇、进贤县文港镇和李渡镇等服务业特色小镇发展,按照特色小镇资金管理办法,对重点扶持特色小镇建设中报备的服务业基础设施给予奖补。

板块布局

打造服务业区域发展格局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商贸消费升级,要有科学的目标引领、明确的原则遵循,还要注重宏观布局与板块协同相结合。

在融入全市整体规划中,我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将因地制宜地布好局、联好片、落好子,重点按照“中心城区提能级、三县两区做特色、工业园区促融合”的要求,打造“五大中心板块、五大特色板块、三大园区板块”的服务业区域发展格局。

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我市将深入挖掘各县(区)比较优势,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类型多样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其中,中心城区以提升高端服务业能级为主,沿赣江黄金水道两岸打造高端服务业产业带,布局金融保险、现代商贸、创意设计、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等高端产业;开发区以服务区域主导产业为导向,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满足区域便利的生活性服务业;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新建区、湾里区依托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条件,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布局重点行业领域,我市将围绕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推动红谷滩新区规划建设“会展产业园”,聚集会展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吸引组展、策划、广告、会议、传媒、设计搭建、运输、印刷等公司以及承接北上广展览业务的企业入驻,提升会展集聚效益。高质量推动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二次开发”,将出台《全省金融商务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修订《全省金融商务区优惠政策》,培育“红谷看金融”品牌。加强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通过采取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争取培育打造5家以上产业特色鲜明、专业服务能力突出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全媒体记者 张代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