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公元前八世纪到四世纪,当时的古希腊虽然在地域方面可以称为一个国家,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政权,而是分为多个城邦,如雅典、斯巴达等。这些城邦国家的时代叫作“古典希腊”,在此之前是“古代希腊”,也叫“希腊的中世”。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希腊城邦卫城旧址,虽然如今已经破败,但依稀可见当年的雄伟。

古希腊语中的“政治”一词源自“波里”(Polis),“波里”即是雅典的山巅卫城“阿克罗波里”的简称,在当时,雅典人将卫城称为“波里”,将卫城周边的“市区”称“阿斯托”(asto)。所以在《荷马史诗》中,“波里”即为堡垒或卫城之意,和“乡郊”(demos)相对。

后世的希腊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再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演变为“城邦”之称。希腊的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相当于希腊土地上独立的小国家。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不同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虽然各自为政,但周王室仍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路诸侯国在名义上仍是周王室的诸侯国。而古希腊的城邦完全没有过共同的统一,在名义上也是如此,所以城邦可以看作全都是独立的国家。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古典希腊时代的特色就是“城邦”,有着独立自主和小国寡民的特点。

在希腊的众多城邦中,斯巴达可谓是最独特的一个。如果说其他文化与艺术并重的希腊各邦是处于神话时代,那么几乎不发展任何文明或者艺术的斯巴达就是处于铁血的战争年代,因为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多指独揽政权,实行专制统治,二战时期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就是个名副其实的独裁者。)和军国主义(即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近代的军国主义就是二战时期的德国与日本。)而闻名,斯巴达人生来就是作为战士培养的,他们所信仰的只有赫拉之子,战神阿瑞斯。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斯巴达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即可,所以他们语言简明,直截了当,就如同军事口令一样

斯巴达原先是指“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侵略者南下占领了拉哥尼亚,他们将拉哥尼亚的所有城邦摧毁,建造起了属于自己的城邦,也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这是一个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的城邦。于是侵占了这里的多利亚人自称为斯巴达人,而拉哥尼亚的原住民则沦为斯巴达人的奴隶,被斯巴达人叫做“希洛人”,之后斯巴达通过战争获得的奴隶都被叫做“希洛人”,如斯巴达征服麦西尼亚后,麦西尼亚人亦被贬为希洛人。

在斯巴达的压迫下,希洛人过着水深火热、牛马不如的日子。再加上斯巴达人经

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有一首诗歌写道:“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从勤苦劳动中得来的果实,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寥寥数语,已经写尽了希洛人的悲哀。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希洛人曾多次武装起义反抗,斯巴达人就以“克里普提”(秘密行动的意思)的方法来迫害和消灭希洛人。

斯巴达实施寡头政治,即指少数人掌握政权,偏于独裁的一种统治形式,以严酷的军国主义统治全城。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方面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这些奴隶军队既无良好的装备,也没有军制训练,在战场上几乎毫无战斗力,但斯巴达方面则让他们担任轻装部队,用他们去打头阵,让希洛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虚实,以此来削减敌军的战斗力。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希洛人是属于城邦的奴隶,固定在土地上,毫无人权,但人数众多,所以其实一直被斯巴达所畏惧。

斯巴达不但对奴隶狠,对自己人更加狠辣,在军国主义和寡头政治的影响下,斯巴达人对当权者有着盲目的信从,“国家至上,军事第一”是他们的基本政策,男人的意义就是为国家作战,女人的意义就是为国家生育,斯巴达人的一生都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新生儿刚一出生,就要得接受严密的检查,如果被认为不合格,就会被葡萄酒灌死,弃尸荒野,因为斯巴达中不需要软弱之人。如果侥幸合格,婴儿还需接受用烈酒洗的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不配作为斯巴达生存于世,其父母会任由他死去。经过这么一批筛选,剩下的孩子证明了自己作为战士的资质,那么他们就会被父母抚养到7岁,在这几年里,文化上的教育极其稀少,多培养孩子们的忍耐力和意志力。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难怪斯巴达人数稀少,用烈酒浇身,婴儿的存活率是很低的。

等男孩们到了7岁,真正的考验来了,他们会进入学校学习。但在斯巴达里,一切皆以军队为准,所谓的学校等于兵营,老师就是军官。为了让男孩们学会服从,培养他们悍不畏死的意志力,学校中不仅会进行艰苦的身体训练,每年还要对学生进行鞭打,并不许求饶或叫喊,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到了12岁,他们会正式进入军队编制,成为少年队队员。在军中,他们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都只能穿着一件外衣。而且,生活所需的食物完全不够,只有靠偷窃为生,偷到了会受到表扬,反之会受到严惩。(所谓的“偷窃”,在斯巴达有明文规定的。一是“偷窃”的年龄仅限11至12岁,“偷窃” 范围仅是斯巴达的奴隶,希洛人的食物。)20岁时,留下来的人会成为真正斯巴达的战士,面临的是无尽的战争。30岁时,军人们被允许结婚,但在婚后仍要回到军队,参加训练和战斗。直到60岁,他们才有退役的可能,但如果战争爆发,那么这群老人依然会是战场上的一员。

武力至上的斯巴达,严酷的军国主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占整个希腊。

在严苛的训练下,斯巴达军队成了一支战无不胜,所向无前的军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国主义的弊端慢慢显露出来。在称霸希腊不久后,就先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后又被亚历山大的率领的波斯大军打得体无完肤。在马其顿帝国和亚历山大的阴影下,斯巴达彻底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最终被罗马共和国所吞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