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有間普通的超市,可人人都為它點贊!啥情況?

糧油、服裝、日用百貨……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有一家超市,店面不大但日常生活用品齊全,在這裡,社區困難家庭買東西不花錢,每月可領取50元的生活用品。2009年德令哈市火車站街道辦事處開辦“愛心超市”以來,已為轄區300餘名低保戶提供免費及微利潤商品,為困難家庭提供一個長期的溫暖購物小店。


青海德令哈有間普通的超市,可人人都為它點贊!啥情況?


超市雖小人心暖

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內,擺放了4個貨架,明碼標價的各種商品擺放井然有序,價格對比單讓大家一目瞭然。

米麵油、牙膏、洗衣粉、肥皂、洗髮水、紙巾等日用品應有盡有。愛心超市的貨物由德令哈市火車站街道辦事處黃河路社區居委會管理,居民邵海山和妻子幫忙打理,每天夫妻二人早早就開門待客。

4月17日,70歲的居民李娟在愛心超市領取了一些日用品和幾件衣服。老人接過生活用品,眼眶溼潤並鞠躬道謝。邵海山介紹,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大兒子因病早逝,二兒子長年在外打工,生活拮据,愛心超市幫了她不少忙。

愛心超市分為“免費供給區”和“微利經營區”。轄區的貧困戶可憑低保證明在“微利經營區”享受低利潤價格購物,“免費供給區”則是為轄區特困戶及困難群體服務的,他們每月都可到愛心超市領取50元的生活必需品,每季度還能免費領取愛心人士捐贈的衣物。

記者看到,這裡每樣物品的下面,都用標籤標註著捐贈人及捐贈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醒大家食品的食用期限。”邵海山隨手從貨架上取出一本物品領取登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社區困難群眾領取物品的情況。

黃河路社區居委會主任趙剛說,有些生活用品是社區居民出資購買的,每年居民將一些衣物送到愛心超市,有一部分是新的,一部分是八九成新,讓困難家庭受益。

超市變“愛心快遞站”

“老闆,這是小李、小劉的快遞,他們家裡沒人,先放在這裡了……”“好的,你放在那裡吧,等下我們來整理。”每天,邵海山和妻子幫著快遞員將快遞一件件放在自家超市門口的貨架上。當大家誇起“愛心快遞站”,夫妻二人說,都是左右鄰居,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邵海山說,鄰居愛網購,可簽收快遞成了他們的煩惱。“剛開始我們就是幫熟人代收,漸漸地其他鄰居聽說我們可幫忙代收,他們乾脆都放這裡,我們天天在店裡,就在超市門口放了個小紙箱讓他們放。”邵海山說,超市可幫忙代收快遞的事在社區內傳開,附近鄰居和快遞員都把快遞放在超市門口小紙箱內,晚上大家回家前就到店門口來取。如果有的鄰居當天忘記來取,夫妻倆就把沒拿走的快遞搬進超市,等他們第二天來取,有的快遞長期沒人取,他們還主動打電話提醒。

快遞越來越多,為了方便代收快遞,夫妻倆還專門從家裡拿一個衣櫃改造成三層貨架用於存放快遞,便於居民查找。


青海德令哈有間普通的超市,可人人都為它點贊!啥情況?


受惠人士當義工

一袋米,一桶油,愛心超市為社區低保家庭免費發放生活必需品。在愛心氛圍的感染下,一些低保戶也參與到了黃河路社區義工的行列當中。

張玉珍老人今年快70歲了,她和患病的女兒生活來源有限,在社區的幫忙下渡過了不少難關。一次,聽說社區要義務打掃老舊樓院,老人二話沒說就參加義務勞動,這讓社區工作人員很感動。

平時除了愛心超市提供的生活用品外,黃河路社區居委會還會組織志願者和入黨積極分子定期舉行義務活動,為空巢老人打掃衛生、心靈疏導等,當地駐軍部隊和企業也參與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為居民提供慰問金和慰問品。

黃河路社區居委會主任趙剛告訴記者,愛心超市給予困難群眾幫扶近10年來,得到了州、市兩級政府的重視和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現在愛心超市運行一切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