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雞兩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把握好階段性,提高產蛋量

熱愛生活,熱愛頭條。大家好,我是崔兒,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烏骨雞的飼養管理。

首先是飼養的密度,適當的飼養密度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品質優秀的重要內容,數量過多的話容易導致室內空氣髒汙,溼度高,讓雛雞採食擁擠及飢飽不均,生長慢,發育不整齊,並且相互啄咬,以強欺弱,很容易發生傳染病。在育雛的前期飼養密度以25到30只每平方米,育雛後期15只每平方米為宜。

烏骨雞兩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把握好階段性,提高產蛋量

烏骨雞的雛雞體重標準一般要求75%,達到200克左右為宜。再來看看育成雞的平日管理,作為種用烏骨雞或者是產蛋用的無骨雞的育成雞,要採用限制飼養,因此不需要太高的營養,此期間以生長骨骼為主,注意陽光的吸收跟飼料的供給。採用限制飼養法來控制體重的生長,因為過量的才是容易導致後期過肥,從而影響產蛋雞的生產性能。

但採食量過少又容易引起基質營養不良,不僅影響成活而且影響成雞的慘淡,所以要根據育成期生長髮育的標準來控制飼養。一般每天喂2到3次,要定時定量,但必須有足夠多的槽,以保證所有的雞都能夠吃上東西,使雞群發育整齊,有利於後天的飼養管理。這個期間,要求溫度為14度到23度,溼度在50%左右,小雞飼養好壞影響成活率,而育成雞的飼養好壞會影響無骨雞的生產性能。

烏骨雞兩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把握好階段性,提高產蛋量

烏骨雞在開產前,也就是150日齡左右,母雞的體重要求達到0.75公斤以上,公雞的話在一公斤以上,這樣才能夠保證正常的開產和配種。再來看看成年雞的管理,成雞的管理指的是開產前即轉入產蛋雞舍或種雞舍,直到淘汰期間的管理。它包括產蛋雞,種雞,開產期的管理,烏骨雞開產日齡大約在160到170天,所以150日齡以後的飼養管理非常重要,它直接和間接影響開產以及以後的產蛋性能和種用價值。

除了體重要求達到0.75公斤以上以外,還必須將原來的生長日糧改為產蛋日量,同時每週增加光照時間一小時,增加15小時為止。以控制它的產蛋日齡,提高其產蛋性能,這個期間如果只注重體重和營養狀況而不增加光照,會讓母雞體內脂肪沉澱,從而影響產蛋。

烏骨雞兩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把握好階段性,提高產蛋量

如果只增加光照不增加營養,會使開產推遲,並且在開產時造成機體營養不足而死亡,影響成活和產蛋,要是突然間增加光照會導致母雞脫肛,影響產蛋和成活。過早增加光照和飼養營養會讓開產日齡提前,但是蛋重降低,不僅使產蛋量不能增加,而且種蛋合格率也會降低。所以用人工光照和調節飼料營養,可以有效的控制母雞開產。

烏骨雞兩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把握好階段性,提高產蛋量

烏骨雞要求150日齡前轉入成雞舍,轉入前舍內要求將產蛋箱放好,以每5到6只母雞一個產單箱即可。產單箱要把它放在暗處,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出現外蛋,還為產蛋雞創造了安靜的環境,上面就是烏骨雞兩個階段的飼養管理要點,平日一定要注意。

感謝您的觀看,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轉發。我是頭條號農村崔兒,我們下期見,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