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些藏在房价涨跌背后的小趋势,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

我发现了一些藏在房价涨跌背后的小趋势,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

我平时闲来无事,总喜欢琢磨房产,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房地产这个巨大的怪兽会把中国经济带向何方,而自己在这股洪流里又如何才能安身立命。

早已厌倦了那些炸裂标题和新闻热点的我,现在已经慢慢学会让自己变得冷静,耐心地去寻找一些隐藏在房产大跃进背后的小趋势。

最近翻了一下历史数据,也聊了不少粉丝,我忽然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多的细小量变,正在慢慢凝聚成为一股质变,让楼市变得和过去彻底不同。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发现了什么。

01

第一个要分享的是,现在的楼市周期正变得越来越长,买房子还是要多留个心眼的。

我是2007年在上海买第一套房子的。

那是房地产的黄金年代,房价趋势简单粗暴,3年一个周期,涨、平、平。

除非是像我一样倒霉,买完房第二年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否则房价真是从不会跌的。

一轮30%到50%的房价大涨,只要给它两年时间蓄力夯实,然后就是接着涨。

那个时候,岂止是房价,经济、收入、心气,所有的人和事都在高歌猛进,快到停不下来。

直到2012年。

随着房价的抬升,经济基数的变大,刺激的作用越来越钝化。所以我们发现2013年即便有不错的货币宽松,但房价似乎没怎么涨。

当然2015年政策刺激用力过猛,造就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又重新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这一次我用心数清楚房价涨跌的跳动:房价趋势终于变成了5年一个周期,涨、涨、平、跌、平。

虽然涨幅还是一样出色,但更长的周期意味着,更多的等待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不管你是自住还是投资,如果买入时机不好的话,那后面几年的僵持和回撤,会让你非常不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买房子之前,都应该去盘一盘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价周期,大概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

这样做的的好处,不是让你每次都买在大涨前夜。说实话,我自己也做不到,我说的是至少不要买在顶部。

因为买房这件事,不犯错就赢了一半。

02

好,弄清楚周期这件事,那我们来看看当下到底是哪个阶段。

最近大家都在说小阳春,全国各地楼市都回暖了。

上海3月的二手房成交量大概是2.6万套左右,一举突破了2万套的牛熊分界线,我的心情也是大好。

不过每年3月就是一年楼市成交的旺季,我们不能简单拿它和1、2月比较。有经验的人士,会拿过历史数据来比较。

我帮大家找来了大城市过去五年的每年3月份二手房成交套数,下图数据采集自中指院。顺便说下,因为数据口径问题,可能会和新闻里略不一致,主要看变化就行了。

我们重点看上海,看红框。

我发现了一些藏在房价涨跌背后的小趋势,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

有过投资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话,量在价先,楼市里也是这样。

上海2015年至16年量价齐升;17年缩量,房价筑顶;18年地量,房价回撤;19年成交量反弹,房价筑底。

从成交量上来看,上海过去5年演绎了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还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判断是,上海现在就是房价底部,最好的买房时机就是当下。

我又比较了下各个城市今年3月成交量和牛市起点3月的成交量,发现只有上海不管是在绝对的成交量上,还是放量的时间节奏上,是最完美的。过去5年,上海经历了成交量上的涨涨平跌平。

所以我们的第二个判断是,下一轮大涨的全国领先城市,大概率是上海。

不过我想提示大家的是,房价的底部是由周期决定的,因为市场由热转冷,情绪的淡忘有时间规律。但是房价涨不涨,并不完全遵循五年规律。过去任何一轮大涨都伴随着限购限贷放松,以后也是。大家还是要期盼政策放松,这一点我今年看不到。

不过我们记住结论就行了:

房价见底看周期,上涨看政策。

03

第二个要分享的小变化是,买房人购买力涨的没有房价快,总价天花板压制越发严重。

我们继续以上海为例子。

没错,上海今年的楼市成交确是回暖了。可当我们真的深挖成交背后的细节,还是可以窥探出不少秘密。

下图是今年上海卖的最好的新房项目,都是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网红盘。重点看红框,里面是套均总价。

我发现了一些藏在房价涨跌背后的小趋势,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

大家发现没有,卖的好的新房项目都是在300到600万这个价格段的。超过这个价格段卖得好的项目,要么是被限价的前滩,要么是真正的中内环稀缺产品,吸引不差钱的土豪。

我记得我在2012年买房子的时候,上海房子成交的主力价格段就是300多万。这么多年过去了,房价翻一倍,总价抬升依然无力。

说实话,我一开始不太相信这样的结论。我又去拉了一下二手数据,结果发现今年3月相比去年同期成交量翻倍的区域是:月浦、罗泾、马桥、曹路、唐镇、曹杨、徐泾、青浦新城、泗泾、华泾、彭浦、淞南、顾村、长兴岛。

有些朋友可能不熟悉这些地方。没关系,大家只要知道:二手房成交的率先回暖,大多出现在外环外。

04

好了,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这一轮楼市回暖的核心购买力是刚需。

好消息是,真正的房价底部就是刚需能够接受的价格。

坏消息是,因为购买力增长缓慢,刚需的总价天花板就是600万,房子只能越买越小,越买越远。

由于资本回报率长期高于劳动回报率,房价总是涨的比工资快。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

所以为了你以后卖房有人来接盘,大家现在买房,心里一定要有个谱:

不管是刚需还是投资,尽可能把上海房子的总价控制在600万以内,二线城市打6折。如果超过这个标准,那一定要确保房子足够稀缺,你足够喜欢。

否则的话,你将来卖房的时候会发现,你再怎么吹嘘房子的优点都没用,能让下家买单的还是总价便宜。因为他也没钱。

05

第三个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楼市成交旺盛的背后是不同产品的分化。

我们工作室最近在帮助粉丝买房子。因为不少粉丝是置换需求,所以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些卖房建议。

可是一番操作下来,大家发现卖房子,特别是卖老破小真的好难啊。

虽然我们用了很多方法优化,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观观 | 为什么你的房子那么难卖?真相竟然是...#M180》但说实话,这些套路都只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

有个精品课学员,去年10月挂牌卖老破小,今年3月才降价成交。其他几个粉丝的老房子,只听到带看和砍价,至今没见到过诚意客户。

我记得十年前,完全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老破小就像金子一样,50平米的市中心95年的老公房,总价低,地段好,流动性非常棒。

现在的老破小已经荣光不再。只剩下一种还在涨,那就是学区房。但学区房老破小的涨,也是因为里面暗含的那张学票在涨,房子本身是不涨的。

中国去年卖了1700万套左右的房子,平均每天4.7万套,继续创了历史新高,但回过头来,大家却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卖的掉。

06

这样的现象出现是有原因的。

先给大家一个数字,中国目前的套户比是1.13,也就是每户人家有1.13套房产,超过了国际平衡线1.1的比值。

我们再来看看上海。上海有产证的住宅是780万套,上海的人口在2400万,平均每3口人一套住房,这个看上去也是挺合理的。

所以从总量上来看,不管是全国,还是上海,都是不缺房子的。

但是如果深扒下去的话,就会发现房产供应的结构问题很大。

我周二去参加了卢俊的3周年演讲。卢俊在演讲里分享到,中国有78%的房子是6层及以下没有电梯,有60%的房子是两房以下,有26%的房子没有卫生间和独立厨房,有15%的房子房龄超过30年。

按照我在上海多年的生活和踩盘经验,我的感觉告诉我这个数字是真实的。

我发现了一些藏在房价涨跌背后的小趋势,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已经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好房子的话,那我眼里的好房子大概是这样的:

1、大城市里,通勤便捷,配套完善,居住体面;

2、房龄至少是2005年以后,带电梯的次新住宅;

3、中高楼层,不靠马路、变电站、垃圾场,户型方正无硬伤;

4、想象当年开盘有摇号的话,只有前30%的人才能抢到;

按照这样的标准,你可以买到的好房子真不多,你可以用折扣价格买到的,那更是极少的。

特别是近些年来,我越发明显感受到,大众对品质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

买房要尊重主流审美,千万不要去挑战大众认知。

不相信的,卖房的时候就知道了。

07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

1、买房要有周期意识,关注成交量的节奏,抄底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耐心,等待下一轮宽松。

2、不要买超过你所在城市总价购买力限制的房子,就是连金融民工和码农都买不起的房子。

3、别把接盘侠当傻瓜,选普通人喜欢的房子,毕竟房子最终是用来住的。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小趋势,我们要做的是发现趋势,迎合趋势,而不是与趋势作对。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以上是正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魔都财观微博和微信,微博会发送一些短评,更新快而多,微信平台会发长评。另有数十个房产交流和热点城市群,语音分享干货,私聊实操技术。购房问题和入群,请加moducaiguan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