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鳳雛龐統沒有英年早逝,劉備的蜀漢有希望統一天下嗎?

相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叫做:"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得天下"。這句話是荊州的著名隱士,被稱為水鏡先生的司馬徽所說的。他的意思是說,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有經天緯地之才,都能夠輔佐帝王成就一番大業。因為在那個以人才為導向的戰爭時代,誰得到的優秀人才更多,誰便擁有了獲取天下的最佳資本。

但是很多人卻對司馬徽這句話產生了質疑,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雖然諸葛亮和龐統都在劉備的帳下效命,但是劉備不但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是三個國家之中勢力最弱小的一個。但事實上,司馬徽所說的這句話也並不是完全不正確,因為諸葛亮和龐統對劉備所產生的作用是突破性的,他們兩個人對於劉備和產生的戰略性貢獻是無人能比的,就算是被劉備視為智囊的法正也沒法跟她兩個人相比。

因為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之前,可以說連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都沒有,還不得不投靠在劉表帳下。而這個時候諸葛亮對劉備的事業產生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諸葛亮是孫劉聯合的主要促成者。正是因為孫劉聯合在赤壁之戰打贏了曹操,劉備才得以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並且迅速的收取了荊州南部的三個郡,這可以說是劉備所擁有過的最大的一片土地,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諸葛亮功不可沒。

如果鳳雛龐統沒有英年早逝,劉備的蜀漢有希望統一天下嗎?

而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則是龐統的功勞,因為劉備正是採取了龐統的建議,才能夠順利的奪取了益州。所以說諸葛亮和龐統,奠定了劉備日後蜀漢政權的疆土基礎,他們兩個人幫助劉備成就了一番大業,這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說,司馬徽並不是完全說錯了,只不過後來有很多事情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龐統在攻打雒縣的時候,因為被流矢射中而死,這可以說是一件意外,老天爺對劉備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讓這位劉備可以倚仗他爭奪天下的謀士鳳雛英年早逝。龐統的意外死亡可以說是劉備的一個巨大的損失,因為劉備手下的人才謀士本來就少,而龐統和法正則是劉備最優秀的兩名謀士,而龐統的綜合能力是遠大於法正的。所以因為龐統的英年早逝,使得司馬徽的那句預言也沒有了實踐的機會,但是我們卻可以設想一下,假如龐統死得沒有那麼早,劉備有沒有機會一統天下呢?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劉備晚年的時候,蜀國的國力之所以由盛轉衰,主要是因為發生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因為關羽的死亡和荊襄地區的丟失,這是因為關羽樊城之戰的失敗導致的,這次失敗使得蜀國失去了戰略要地,關閉了蜀國北伐的重要門戶,使得諸葛亮後期北伐的時候不得不六出祁山;第二件事情是因為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吳國都督陸遜火燒連營讓劉備數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爭使得蜀國國力被嚴重的消耗,根本沒有能力再發動一場大的戰爭,所以蜀國也失去了問鼎中原的能力,這兩次打擊對於蜀國來說都是致命的。

如果鳳雛龐統沒有英年早逝,劉備的蜀漢有希望統一天下嗎?

這兩次失敗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劉備缺乏一個頂級的謀士。如果龐統在的話,不可能考慮不到吳國的陰謀,所以至少能夠保全荊襄地區,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失敗,甚至有可能完全不會失敗。而對於夷陵之戰,這是因為劉備的固執所造成的,龐統這個人個性非常的率直,如果他當時活著的話,他肯定能夠制止劉備發動這場戰爭,絕對不會破壞孫劉兩國之間的聯盟。

即使真的是發動了這場戰爭的話,至少蜀國也不會失敗或者是敗得這麼慘。如果沒有這兩次重大的消耗,蜀國日後是完全擁有問鼎中原的能力的。所以,如果龐統沒有死的那麼早的話,蜀國絕對不會那麼輕易的滅亡,而且三國的歷史也完全有可能改寫。

而且後期諸葛亮屢出祁山,但是卻始終沒有功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諸葛亮長於政治而短於謀略。如果是龐統帶的話,那麼形勢可能會完全不一樣,諸葛亮和龐統兩人之間的配合,完全有可能對魏國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但是至於說統一全國,這個事情恐怕還會值得商榷。

如果鳳雛龐統沒有英年早逝,劉備的蜀漢有希望統一天下嗎?

因為我們都知道,蜀國的一個重要的短板就是缺少人才,而且蜀國的很多人才都英年早逝,比如五虎將的前四位,還有法正和馬良等,而且後主劉禪確實不是一位雄主。況且曹魏還有司馬懿、賈詡等一流的謀士,所以蜀國統一全國其實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保全自己應該是問題不大。但如果日後魏國發生變故,而蜀國又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那麼長久來說,統一全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