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屍”字形相近之字

對先秦文獻和古文字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先秦文獻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為同一個字或一句話因為不同的手抄版本、漫長的流傳過程及歷朝歷代的避諱改字等原因,流傳到今天會出現一些偏差;而古文字,尤其是象形字,由於最初造字非一時一人,不同的人造字會在不同的角度取象。因而導致一個字會有多種不同的寫法,而不同的字,有時卻字形相近或相同這樣的特點。這些都對先秦文獻的釋讀產生著較大的干擾作用。此外,很多字形還經過了戰國時代的變異,日趨多樣。這些都為今天先秦文獻的學習、研究者所熟知,此處便不再贅述。

與“屍”字形相近之字

《山海經》一書的材料可早至夏商時代,寫作時間最晚也應在秦漢前後。故而上文所言先秦文獻和古文字的特點都對《山海經》的學習和研究產生著很大的干擾作用,具體到本文,“屍”字本即為一象形文字,與其意象相同相似的字,其字形皆可能與“屍”字之字形相似或相同。即 “屍”有可能會是與其他文字由於字形相近或相同而被統一寫為“屍”字,進而流傳至今。具體來說即有可能為“人”、“氏”、“夷”等字。

與“屍”字形相近之字

下表將分別將“屍”與“人”、“氏”、“夷”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書寫法對照比較,其字形相近甚至相同之處便可一目瞭然:

與“屍”字形相近之字

據林義光《文源》所述“屍古與夷同音,疑即夷居之夷本字”。且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容庚《金文編》對“屍”的解釋,也多和東方人,即東夷有關;“人”字無論正寫或反寫皆與“屍”字幾乎完全相同,“屍”、“人”異字同寫,由此可證;“氏”字則與“夷”、“屍”字意、字形皆相近。這樣以來,《山海經》中“某之屍”即亦有“某之人”、“某氏”或“某夷”之可能。這就為《山海經》中“屍”的研究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拓寬了思路和視野。下文將會逐條做詳細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