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企業合作交流懇談會在廈舉行 簽約項目34個

人民日報數字福建4月26日訊(央廣網)4月24日,閩寧企業合作交流懇談會在廈門召開。懇談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王和山就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和重點產業發展情況作了介紹。

據悉,1997年,伴隨著國務院“三西扶貧開發計劃”的啟動、東西部對口幫扶戰略的施行,拉開了一段跨越22年的“幫扶接力”。寧夏永寧縣閩寧鎮被稱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範。22年來,閩寧鎮從無到有,經濟發展從弱到強。特色種植產業成果喜人,特色養殖產業發展壯大,光伏產業突飛猛進。近年來,閩寧兩地把特色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列為協作重點,瞄準精準幫扶,為對口協作的“閩寧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代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感謝福建省多年來對寧夏的關心支持。他表示,閩寧友好合作20多年來,成效顯著,寧夏經濟水平得到極大提升。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寧夏也在積極助推新興產業,改革傳統產業,對福建廣大企業和企業家來說,寧夏的發展潛力和商機依然巨大。

據介紹,寧夏作為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之一,是沿線重要的貿易樞紐。近年來,寧夏抓住機遇對外開發,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大力發展“互聯網+”創新數字經濟模式,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銀川綜合保稅區,不斷試點改革,積極推動寧夏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

而福建作為我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充分發揮歷史、區位、港口、人文等獨特優勢,以東南亞為重點區域,以海外鄉親為重要紐帶,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並舉,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並重,在“海絲”互聯通道建設、經貿平臺建設、人文交流活動、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石泰峰書記指出,這對打造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的寧夏具有良好的示範和借鑑作用。

記者獲悉,此次懇談會共簽約合同項目34個,計劃總投資131.2億元。其中,投資類項目31個,計劃投資129.5億元;貿易類項目2個,合同資金額1.7億元;勞務扶貧項目1個。簽約項目涉及現代農業、裝備製造、新材料、輕工紡織、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貿易合作、勞務扶貧等領域。

從投資規模看:20億元以上項目2個,佔投資總額的40.4%,10億元以上項目4個,佔投資總額的35.7%;1億元以上項目12個,佔投資總額的19.3%;1億元以下項目16個,佔投資總額的4.6%。

從投資領域看:現代農業項目3個,計劃投資10.9億元;裝備製造項目6個,計劃投資27.9億元;新材料項目2個,計劃投資27億元;輕工紡織項目4個,計劃投資3億元;生物醫藥項目1個,計劃投資0.3億元;精細化工項目1個,計劃投資28億元;現代服務業項目14個,計劃投資32.4億元;貿易合作項目2個,合同金額1.7億元;勞務扶貧項目1個。

另悉,廈門企業外貿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揚閩寧合作共贏的精神,2018年以資深跨境電商服務機構與寧夏絲路經濟園簽定了合作,並落戶寧夏絲路經濟園,開展佔地1200平米的外貿牛銀川孵化基地項目建設。

外貿牛創始人——廈門穀道集團董事長肖碧祥表示,打造“開放寧夏”,發力“互聯網+”,該項目建設的目的在於通過外貿牛跨境電商平臺,將真實、有效、精準的客戶推送給外貿企業,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外貿企業培養輸送外貿型人才,並利用自身外貿公司優勢,整合寧夏外貿資源,擴大出口額,助力寧夏產業經濟深化改革與發展,切實帶動當地經濟水平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