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燃”事件並非個案 只談技術不談安全難發展

本報記者/錢馨瑤

汽車圈的事情,都是人命。

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節目《查理·羅斯訪談(Charlie Rose Show)》專訪時被問及滴滴是一個高科技公司還是交通運輸公司時,柳青回答兩者兼有。“因為這個產業不僅要發展科技,而且是在運輸每一個真實的人。他不像是雲或者互聯網技術,所以肯定是兩者兼有的。”

滴滴作為互聯網服務公司,在公司快速佈局階段因為忽視了“安全”問題,所以受到了大眾的討伐。

但特斯拉作為一個追求高端、炫酷、黑科技的汽車企業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創始人伊隆·馬斯克的聲音在哪?消費者的討伐又在哪?

特斯拉上海自燃

4月21日晚,據媒體報道,上海徐彙區文定路一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起火。特斯拉自燃之後殃及周圍車輛導致至少三輛車被燒壞,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事件中特斯拉車主在接受採訪時回憶道,事發半小時前他將車停入地下車庫隨後回了家,如果當時車主還在車上,那後果更加嚴重。

針對這起“特斯拉自燃事件”,官方已作出緊急回應。特斯拉方面表示,已經在第一時間派出團隊趕往現場,我們正在積極聯絡相關部門並配合核實情況。然而馬斯克當時忙著在推特上發表言論懟松下公司消極怠工,影響產能,然後雙方互掐。

據媒體報道,事件發生後,大多數網友指責特斯拉技術不達標,導致車輛發生自燃爆炸情況。也有極個別網友表示網友指責特斯拉是“選擇性失明,對特斯拉吹毛求疵、雙標”,並表示燃油車也有很多自燃情況發生。

在汽車事故統計中,電動汽車起火現象是比較常見的,不過一般都是發生車輛碰撞後才會出現爆炸燃燒現象,但此次起火爆炸的特斯拉汽車地處陰暗潮溼環境中並且是熄火靜止狀態,這種情況實屬少見。另外,視頻中的特斯拉在出現明火到自爆這個過程僅僅只用了兩秒鐘。

車主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輛特斯拉自燃時並未進行充電,但在幾小時前進行過超級充電。同時車主也透露這輛特斯拉在購買時是一輛試駕車,型號為Model S P85,當時折後車價約72萬元,目前車輛還沒過保修期,三年半累計行駛里程約6萬公里。據車主透露,車輛購買至今,還從來沒有壞過。“沒想到,一出事,就出了這麼大的事情!”

沒有人員傷亡,是特斯拉能逃過此劫最大的僥倖。

安全事故全球頻發

據不完全統計,特斯拉Model S、Model X系列電動車自上市以來,在充電、行駛、碰撞中,已發生近50宗燃燒或爆炸事故。這裡麵包括人員死亡。

2019年3月26日,在廣州某小區地下停車場一輛特斯拉發生燃燒事故,這輛車起火時並沒有進行充電。

2019年2月26日,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報道,一位名叫奧瑪·阿萬(Omar Awan)的特斯拉車主在佛羅里達戴維市的南弗拉明戈路上行駛時發生車禍,導致車輛被大火包圍,車主奧瑪·阿萬當場死亡。可怕的是,這輛特斯拉的電池在事故發生一天後,在警方停車場多次燃燒。

2018年3月23日,特斯拉車主沃爾特·黃(Walter Huang)駕駛特斯拉Model X在加州山景城附近的101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撞上中間隔離欄後發生起火,隨後這輛特斯拉又與一輛馬自達和一輛奧迪相繼撞上,最終,沃爾特·黃不幸離世。

事實上,除了電池撞擊後燃燒引發嚴重後果外,特斯拉的Autopilot也因多次發生事故而飽受質疑。已故車主沃爾特·黃的朋友曾向媒體表示,沃爾特·黃曾多次向特斯拉投訴AutoPilot多次轉向障礙物,但並未引起對方的重視。

有專家指出,即使沒有直接接觸空氣,如果電池放電時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擴散,同樣會引起燃燒。

為了防止空氣進入電池內部,汽車電池製造商一般會用多層外殼或塑膜來封閉電池,使得鋰不會與氧氣接觸。同時採取空氣冷卻或液體冷卻來控制電池工作時的溫度。但如果防護層老化受損或者因碰撞事故遭到破壞,那麼電池一樣會故障乃至起火。

據報道,特斯拉或知道電池存在問題。此前特斯拉前工程師馬丁特里普在社交平臺上稱特斯拉的電池缺陷可能會影響司機生命安全。

同時,他還表示,特斯拉CEO馬斯克對該情況是瞭解的,但並沒有做出任何行動。

同樣的,特斯拉在汽車發生燃燒或者爆炸事故之後沒有做出過積極的回應,甚至還用燃油車起火事件遠多於電動車來進行辯解。

技術罪

相較滴滴“人性”安全事故,特斯拉的問題在於技術。而技術為人類帶來全新出行體驗時,搭乘著的是生命。

在特斯拉麵臨有關Model3緊湊型轎車需求是否正在降溫的質疑之際,首席執行長馬斯克希望投資者聚焦於該公司更遙遠的未來——邁入自動駕駛出租車時代。

柳青曾表示:“自動駕駛這個應該是世界的趨勢。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把重心放在這個技術有多麼的安全,而非關注這個技術能多快投入市場。”

特斯拉的發展存在安全問題。即使馬斯克再怎麼為銷量與產能問題四處奔走和解釋,特斯拉身負“不安全”的特性又如何讓消費者買單?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佈、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