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巡禮丨宋清娥:“俺的生活跟城裡人一樣”

要想富,先修路,安陽縣崔家橋鎮雙塔村經過五次修路,完成了華麗轉身。如今,雙塔村路寬燈亮、花紅柳綠,家家戶戶用上了天然氣、沖水式廁所。請看——


鄉村振興巡禮丨宋清娥:“俺的生活跟城裡人一樣”

▲安陽縣崔家橋鎮雙塔村一景 (安報融媒記者 王小彤 攝)

眼下,花兒吐豔、柳枝婀娜,走進安陽縣崔家橋鎮雙塔村,只見道路整潔、屋舍儼然,綠樹白牆相互映襯,健身器材、文化舞臺等設施一應俱全,處處呈現出整潔、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風貌。

“雙塔村的柏油路真寬敞,和城市裡一樣。如果把我們那裡比作邯鄲市區,那麼這裡就是深圳!”4月16日,來自河北省臨漳縣幾個村的幹部連連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說。聽說雙塔村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他們特意趕來參觀學習。

“說起俺村的道路,那可是前前後後修了5次。”雙塔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宋玉印伸出五指,感慨地說。

雙塔村距崔家橋鎮政府1.5公里,有兩個村民小組,全村182戶共798人。20世紀80年代初,村裡全是坑窪不平的黏土路,長年積水,一腳踩下去再抬起,鞋便粘在泥中,自行車在上面根本蹬不動。“路太難走,外村的姑娘都不願嫁過來,就連本村的姑娘也光往外跑。那時,俺村是有名的‘光棍村’。”62歲的村民翟付海回憶說。

要想富,先修路,就算勒緊褲腰帶,也要把村中的道路先修好。1986年,雙塔村首次修路,鋪了鋼渣路,結束了“村外人騎車,村內車騎人”的歷史。1998年,雙塔村第二次修路,將鋼渣路換成了水泥路。

“修鋼渣路時,俺穿著小背心,開著東方紅剷車在前面鏟路,村裡幹部群眾跟在周圍。修好鋼渣路的頭一年,全村27個光棍有一多半人娶上了媳婦。”宋玉印哈哈笑著說,“有了水泥路之後,大家都覺得這就是最好的路了,從來沒想過還能更好。”

2005年之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雙塔村爭取到“村村通”項目資金,使全村道路有了進一步提升。54歲的村民翟四清說:“2012年到2015年,俺村修了兩次路,道路全部硬化、加寬,先由4米寬變成5米寬,又從5米寬加寬到5.5米。在此期間,村裡還建了衛生室、小學、幼兒園,村民生活條件提升了一大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雙塔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經濟效益良好,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發展集體經濟,建蔬菜大棚,種植優質品種韓黃梨、經濟林。經濟作物的大量運入運出,需要高質量的道路。

“今年,俺村第五次修路,全部鋪上了柏油,道路加寬至6.5米。”村民楊玉鳳踩踩腳下新修的柏油路得意地說,“有了這麼寬的路,大型運輸車也能通過,可以把俺村的農作物源源不斷地運出去、賺大錢。真是想想就高興得睡不著覺。”

“現在說得好聽,當初你不是還反對過嗎?”翟四清聽了楊玉鳳的話,半開玩笑半挖苦地說。楊玉鳳頓時不好意思地笑了。

雙塔村處於洩洪區,村民的院子普遍比村道高出1米左右,大門口的斜坡較長。要想拓寬道路,這個斜坡就得往回收。不光楊玉鳳反對,村裡1/3的人都不贊成。

“當時咱不懂嘛。後來村裡組織村民代表去林州參觀新農村、去湯陰參觀‘廁所革命’、去鶴壁參觀產業小鎮,開闊了眼界。再加上村幹部的開導,咱很快就同意了。”楊玉鳳連忙說。

村民轉變了思想,紛紛收緊門前斜坡,為道路拓寬讓出空間。為減緩門前斜坡的坡度,楊玉鳳將走廊地面下降了半米,在庭院與走廊之間砌了3級臺階。楊玉鳳還請來電焊工,在兩扇大鐵門的頂部又續了半米,才重新關嚴了院門。

“如今,雙塔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俺都快認不出來了。”回雙塔村探親的宋清娥笑著說。55歲的宋清娥原是雙塔村人,30餘年前嫁到其他村後,每年都要回來小住幾天。前兩天,她在雙塔村轉了兩圈都沒找到家門,最後只好打電話讓孃家人出來引路。

“現在,雙塔村修了柏油路,還安了新路燈、栽了綠化樹、鋪了地下管網、建了汙水處理廠,家家戶戶用上了天然氣、沖水式廁所,俺的生活跟城裡人一樣。”宋清娥說。

原標題:“俺的生活跟城裡人一樣”(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鄉村振興巡禮)

(安報融媒記者 邱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