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滴滴成了垃圾桶?

這幾天,因為順風車的事件,滴滴被一路唱衰,不多的理性意見基本被淹沒,可謂“牆倒眾人推”。

歷史地看,從摩的、出租車到網約車,問題總是存在,一禁了之肯定不是根本辦法。客觀地看,壞人在任何群體、平臺都會存在,我們一方面在主動防護,同時在壞人帶來禍害的時候,能夠主動修正發展,這是該有的理性方式。

這個不難理解的道理,相信許多發表倒滴聲音的朋友也能明白,可是我為什麼要參加這場以正義之名的倒戰,恨不得滴滴樹倒猢猻散,除了行使自己的言論自由、進行輿論監督、促進社會發展,還有其他原因嗎?肯定是有。一種答案是:洩憤。

一次集中的洩憤,肯定背後有數次的積累。這和兩口子過日子一樣,一忍再忍導致最終的總爆發。之前看過一個例子,說高考後離婚率增加,原因就是父母雙方為了孩子忍受了18年彼此對對方的噁心,孩子長成後終於解脫,離婚就是一次徹底的洩憤。

回到這個事件,一些朋友洩的是什麼憤?滴滴不是官、不是富、不是特權群體,為什麼要拿他洩憤?答案很簡單,腸胃不適的時候來了垃圾桶。

第一類朋友可能與滴滴有過交集,例如乘坐滴滴車時有過不愉快遭遇,例如坐快車時候司機態度冷漠、順風車上車時被司機要求取單等等,自然要發聲倒滴。第二朋友可能是最近生活不愉快,沒地方發洩,老婆打不過,孩子捨不得,剛好這事來了,這麼好的垃圾桶,不用白不用。

第三類朋友,可能跟前兩者有些區別,他們的焦慮與此沒有直接關聯,但時機卻剛剛好。這些朋友總是感到頭頂上懸把著劍,尤其是貿易戰背景下。具體來說,這把劍叫“槓桿”。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我們在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許多家庭的債務也在水漲船高,這個壓力在誰身上?都壓在一家之主身上,他要祈禱父母孩子身體健康、老闆公司天天向上,大家好他就好,他知道眼前的繁榮很脆弱,可是他不能表現出來。

哭,被認為是最好的減壓方式。可是在重壓面前,人只會越堅韌,尤其是男人們,兼職開滴滴的男人更是堅韌!寧願自己受苦,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往返在求好評的路上,就是要讓家人們過的好一點。

但心頭的負面情緒總是在不斷積累,得不到釋放肯定會出問題,這是每一個對自己有自我清醒認識的人的理性認知。剛好滴滴來了,而且出師有名,以正義之名,來一次心理釋放、啟動了社會洩氣閥,維護了家庭與社會穩定。

所謂牆倒眾人推,痛打落水狗。結果是犧牲了一位花季女孩,多了一個重刑犯,還有順風車下架,霸座男下半生不遂——史上最慘人肉垃圾桶。更多的人,是得到了一次釋放,重新認識了生活、對妻子認了錯,避免成為別人需要的人肉垃圾桶。

逝者已逝,活者艱難。該考慮迴歸生活了,讓孩子純真的眼神、讓彼此的信任、讓禮貌的溝通,溫暖彼此、稀釋暴戾,從生活到網絡,讓我們充實平靜。

為什麼滴滴成了垃圾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