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輪椅陪你掃馬路:最溫暖長情的告白

坐著輪椅陪你掃馬路:最溫暖長情的告白

在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人民路上,有這樣一道特殊的風景:一個穿著橘紅色工作服的環衛工在清掃馬路,一個穿著便裝的中年女子坐在不遠處的輪椅上,有時織毛衣,有時拾撿人行道上的垃圾。他們時而各自專注幹活,時而對視一笑。

他們是一對夫妻,從2016年7月開始,環衛工董基東每天帶著坐輪椅的妻子董錦香一起清掃馬路,彼此陪伴,相互取暖。他說:“我唯一的心願就是帶著老婆一直掃下去。”她說:“能陪著他,我覺得很幸福,這樣的日子很好。”

坐著輪椅陪你掃馬路:最溫暖長情的告白


生活不易,甘苦與共

董基東和董錦香都是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人。1993年,在親友的撮合下,青梅竹馬的兩人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不久,董錦香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董基東雖然不善言辭,但把妻兒照顧得無微不至。

女兒稍大一些後,董基東和董錦香一起進入當地一家水泥廠上班。董基東干的是體力活,上完班總是灰頭土臉,每天一下班,董錦香便細心地為丈夫擦拭臉上、身上的灰塵。兩人的互動常常惹得工友們“取笑”。每到這時,董基東雖然總是羞澀地不言語,但臉上的笑意藏也藏不住。每月發了工資,夫婦倆坐在一起算賬,再努力幹幾年,就可以蓋新房子了。可是,命運卻拋來了一個挑戰:董錦香因為年幼時雙側股骨頭壞死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到32歲時,雙腿就徹底動不了了,出門都得靠輪椅。

“當時孩子還在上小學,家裡全靠他一個人撐著。”董基東在廠裡忙碌一天回到家又開始忙碌家務,一刻也不得閒。看著丈夫瘦小的身子和過早爬上鬢角的白髮,董錦香心中滿是歉疚。

坐著輪椅陪你掃馬路:最溫暖長情的告白


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年幼的女兒和行動不便的妻子,在常年的勞累和壓力下,董基東的強直性脊柱炎越來越嚴重,背越來越駝。由於嚴重貧血,50歲的董基東看起來像六七十歲,隔幾天就要去醫院開一次藥。董錦香看在眼裡疼在心頭。

有一次,董基東準備吃藥。董錦香想幫他倒一杯開水,卻不小心把水灑到了外面,還差點燙傷自己。董基東一把搶過水壺,嚴肅地對她說:“以後不要碰這些東西,燙傷了怎麼辦?”

2015年年底,董基東的身體已支撐不了水泥廠的工作,他不得不辭職,到處打零工。有一次,一個鄰居來串門,看到董錦香又在織毛衣,便建議她:“你的手這麼巧,可以織些毛衣、帽子上街賣呀。”

第二天,董錦香便讓丈夫推著自己去毛線店買回了一大堆毛線。幾個月下來,她織了很多毛衣、帽子、襪子,拿到街上售賣很受歡迎。

坐著輪椅陪你掃馬路:最溫暖長情的告白


我看著你,便覺心安

2016年7月2日,董基東當上環衛工人,這意味著一家人又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而且董基東分派的路段人民路離住處只有20分鐘的腳程。

那天晚上,家裡難得買了肉和魚慶祝。吃完飯後,董基東讓董錦香坐著休息,自己則利落地收拾碗筷洗刷。看著丈夫的背影,董錦香眼眶忍不住紅了,一個念頭冒了出來:“我要陪著他去掃馬路!”

董錦香把想法告訴丈夫,卻遭到了反對。董基東覺得,外面風吹日曬,自己吃苦沒關係,但妻子不能跟著受這份罪。兩人為此還慪氣了一整天。

董錦香有自己的“私心”,丈夫的身體狀況不好,她害怕他有個三長兩短,沒有更好的選擇,便只能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陪伴:“如果真的有一天他倒下了,我也能離他近一點。”可董基東不答應,他沉默著拒絕了妻子,第二天依然獨自出門上班。

那是個燥熱的夏天,傍晚時分,許多人出來散步吹風透氣,董基東埋頭掃著馬路。這時,一個老大爺推著一輛輪椅從他身邊經過,上面坐著一個老太太,兩人有說有笑,好不溫馨。董基東想起了正獨自一人在家的妻子,因為忙於生計,他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推著妻子出門走走了。

當天董基東下晚班回家已經是夜裡12點了,董錦香正坐在床上織毛衣,董基東走過去問道:“怎麼這麼晚還不睡覺?”董錦香說:“你沒有回來,我哪裡睡得安穩?”妻子的話,讓董基東心裡暖流湧動卻又歉疚不安。

睡覺時,董基東發現董錦香的身上冒了不少痱子。出租屋窄小逼仄,他不在家時,董錦香便只能在床上或是輪椅上坐著。7月天已是悶熱難耐,到八九月就更別提了。董基東當下就決定,帶著妻子去掃馬路。但兩人約定,董基東清掃馬路時,董錦香遠遠地待在安全的地方,為了不影響工作,儘量少交談。

平時董基東自己從出租屋走到工作地要20分鐘,帶著董錦香上班的第一天,他特別提前了半個小時出門。下午4點剛過,董基東撐開摺疊輪椅,穿過狹小的天井,將輪椅穩穩地安放在門口,然後回到房內把董錦香抱到輪椅上,最後再返身拿了水壺和外套,放在輪椅背後的袋子裡。董基東推著輪椅,沿著彎彎曲曲的巷子走到大馬路,過兩個十字路口,就到了他負責的人民西路了。

董基東把輪椅停靠在工作區域內一個寬敞些的路口邊,又交代了董錦香不要亂動,有事第一時間叫他。說完,他轉身提起前一日放在綠化帶內的掃把開始掃馬路。

董基東負責的路段約一公里,單側從頭到尾清掃一遍要花近兩個小時,然後再到另一側車道清掃。他埋頭掃地,董錦香便坐在輪椅上安靜地看車來車往,有時掃遠了,董基東抬頭看看妻子還在老地方,便繼續掃地。

休息時間,董基東走到董錦香的輪椅邊,為她按摩捏腿,董錦香則為董基東擦拭去額頭上的汗水。夜裡11點多,下了班的董基東推著輪椅上的妻子漫步回家,順路撿一些紙皮、飲料瓶子貼補家用。路上的行人漸漸少了,往昔熱鬧的街頭變得冷清。“明天還來嗎?”董基東問,“當然要來,我可說過以後每天都要來的。”董錦香說。燈光灑在路上,兩人一高一低的身影慢慢移動著,伴著他們平淡又暖心的對話。

從那以後,無論早班還是晚班,董錦香都陪著丈夫一起上下班。有時董錦香也會帶著毛線去織,他們的相互陪伴的身影漸漸成了人民路上一道特別的風景。

坐著輪椅陪你掃馬路:最溫暖長情的告白


前路漫長,守望相助

一開始,也有人向輪椅上的董錦香投來異樣的眼光,讓她覺得有些彆扭,有時還會特意躲到不引人注目的大樹後面。但慢慢地,她就釋懷了:“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別人的眼光沒那麼重要。”

董基東的工作是輪班制,早班一般是凌晨5點到上午11點左右,晚班則是下午5點到11點。路邊行人不多的時候,董錦香會自己搖著輪椅跟著丈夫一小段路,順便幫著他清理人行道上的垃圾。

“我掃一些,他就少幹一些。”董錦香說,雖然丈夫總是讓她坐著不要亂動,但她還是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減輕一些丈夫的負擔,董基東的同事們都笑稱她是“編外環衛工”。對於這個稱號,董錦香也樂於接受:“說明他們接納了我,我沒有添亂。”但人多的地方她不會過去,一來她擔心自己搖著輪椅會影響路人,二來她怕自己出意外給丈夫添加負擔。

3年來,無論酷暑嚴寒,董錦香都跟著董基東一起上街掃馬路。冬天時,她坐在輪椅上織毛衣;夏天時,她整理丈夫撿來的飲料瓶子。“我身體不好,什麼都幫不上忙。能陪著他,我覺得很幸福,這樣的日子很好。”董錦香說話的時候,臉上始終掛著笑容,但眼睛有些泛紅。

十幾年來,董基東和董錦香都租住在老舊的出租屋裡,屋子雖然窄小,但董錦香總是打理得井井有條,有時看到街邊有賣花的,她還會買上兩朵,插在瓶子裡放在窗邊,微風吹過,淡淡的花香瀰漫在屋子裡,為儉樸的生活添了幾分亮色。

2017年秋天,董基東和董錦香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廈門大學研究生保送資格。董錦香說,女兒從小就品學兼優,不僅成績優秀,而且體貼父母、乖巧懂事。

雖然家裡條件不如意,但夫婦倆始終堅持讓女兒讀書。2014年女兒考上大學時,兩人為孩子的學費發愁,當時有人勸他們:“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如早點去工作貼補家用。”平常好脾氣的董錦香當場就把說話的人駁了回去,她告訴女兒:“我們家條件不好,所以更要努力讀書,讀書才是你的出路。只要你上進好學,你讀到哪裡,爸爸媽媽砸鍋賣鐵也會供你念下去。”

女兒沒有讓夫婦倆失望,學習上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過,大學期間還時常將勤工儉學的錢寄回家給父母貼補家用。當初董錦香提出坐著輪椅陪丈夫去掃馬路的時候,女兒雖然也擔憂,但很支持母親的做法,她知道父母彼此依賴,誰也離不開誰。除了心疼,她更為父母之間這樣相依相伴的深情而高興。

女兒寒暑放假回家時,也會陪著父母一起清掃街道,幫父親收拾工具、陪母親拾撿樹葉。一路上父女倆爭搶著要給董錦香推輪椅,場面十分溫馨。2017年夏天,女兒放暑假回家,給董錦香買了一頂很洋氣的帽子。起初,董錦香說不適合自己,有些不好意思戴,最後在父女倆的“哄騙”之下才戴上,女兒還給她拍了照片,發在了朋友圈上,配文“我的美麗媽媽”。

“現在日子苦一點沒關係,以後會越來越好。”這是董錦香的願景,更是一家三口的信念。有一次,一個大姐聽朋友說起了董基東和董錦香夫婦倆的故事,就特地找到正在馬路邊陪董基東掃地的董錦香,用300元買下了她剛剛織完的一件毛衣。董錦香說用不了這麼多錢,可對方還沒等她把話說完,就拿著東西走了。

性格開朗的董錦香慢慢也與沿街的商戶們熟識了,有時候碰到下雨,店家們便會幫著把董錦香推到店裡避雨,還有人給董錦香送來了功能更好的新輪椅。

2017年秋天,夫婦倆在親戚的資助下,買下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居,首付是董錦香的妹妹幫忙支付的。搬進帶電梯的敞亮樓房,進出方便了不少,日子也安穩了許多。

“很知足了,唯一的心願就是能讓我在這個路段帶著老婆一直掃下去。”董基東感慨地說。日子一天天向好,不變的是夫婦倆在人民路上的相互陪伴。他掃路,她織毛衣;他推輪椅,她給他擦汗……

一條街,兩個人,守望相助,訴說著最溫暖又長情的告白。

作者/左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