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名称趣谈

大熊猫因为喜欢翻滚卖萌,近年来在网络上获得了“滚滚”这一萌萌的外号。“滚滚”其名,带有网友们“知之深,爱之切”的戏谑成分,这可是熊猫最新的名称吧。

滚滚探秘 | 大熊猫名称趣谈

△大熊猫宝宝 张志和/摄影

自古以来,熊猫或是或非的名称很多,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熊猫的几个名称吧。

“熊猫”这个词早在1915年编成的《中华大字典》上就有出现,字典里是这么说的:“熊猫,兽名,似猫而善升木”,说的是有一种哺乳动物,像猫而且爬树很厉害,叫做熊猫。然而仔细看它旁边配的一张插图,画的却是一只小熊猫。这说明最开始的“熊猫”指的就是现在的小熊猫。

一开始小熊猫的英文名是panda(熊猫)。在1869年,著名的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到了四川宝兴邓池沟第一次发现了熊猫,当时他给熊猫取的名字是“黑白熊”,还专门取了全世界通用的拉丁名,这个拉丁名翻译过来就是姓“熊”名“黑白”。后来法国的另一位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黑白熊的骨架和牙齿更接近小熊猫,认为黑白熊和小熊猫是一家,是大号的小熊猫,因此黑白熊的英文名变成了giant panda(大熊猫)。而本来叫做panda(熊猫)的小熊猫因为名气没有大熊猫高,大家管大熊猫叫giant panda久了后,panda这个英文名就慢慢被大熊猫占用了。名气没大熊猫高的小熊猫只好把英文名改成了lesser panda(小熊猫)或者直接改成了red panda(红熊猫),而其中文名也因为被大熊猫占用,随英文名一起被改成了“小熊猫”。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生活,那么古代人一定是见过大熊猫的。古人会给它取什么名字呢?关于熊猫古代的名字,流传较广的有“貘”和“貔貅”。

滚滚探秘 | 大熊猫名称趣谈

△古书《尔雅》和《尚书》

“貘”从夏商周就开始有了记载。中国第一本辞典《尔雅》里面就记录了一种叫做“貘”的兽类,给出的解释特别简略,就两个字“白豹”。那时候的人们可能都明白“白豹”是什么动物,但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到了晋朝,这个时期的人们就已经看不懂“白豹”是何物了。于是有位叫郭璞的晋朝科学家通过自己的调查并查阅了大量书籍,给“貘”加了一条注释:像熊、脑袋小、腿短、黑白相间、能舔食铜铁和吃竹子;骨头特别硬,皮毛能防水;又名“豹”,其中白色的又叫做“貘”。看到黑白相间和吃竹子,基本就能锁定是大熊猫了。但是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篇《貘屏赞并序》的小赋,里面说貘长着大象鼻子、犀牛眼睛、牛尾巴、老虎脚。这种描写,怎么看都不像大熊猫,倒是和以前中国就有分布的马来貘特别像。这马来貘确实有个短短的象鼻;明显区别于熊猫的眼睛,倒是和犀牛的小眼睛很贴近;尾巴也是像牛一样的长尾巴,而不是熊猫那种短短的尾巴。

另外,其他书上说的貘也是更像马来貘而不像大熊猫。加上郭璞最后的补充,很有可能是他确实见过大熊猫并仔细观察过,觉得大熊猫和同样黑白相间的马来貘可能是同一种东西,让大熊猫占用了貘的名字。而马来貘又渐渐从中国灭绝,那么到底是貘占用熊猫的名号,还是熊猫占用了貘的名号, 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同样是一种上古神兽“貔貅”,很多人也认为指的就是大熊猫,并且在当年帮助黄帝在阪泉之野打败了炎帝。然而当年帮助黄帝的是以熊、老虎、貔、貅等猛兽为图腾的部落氏族,其中貔和貅是指两种动物,直到后来郭璞所处的晋朝才出现貔貅合在一起用的。貔貅被认为是熊猫是由于清朝的时候一位叫王士桢的人写了一段描述:峨眉有一种动物叫做貔貅,黄白相间,像狗一样但行动迟缓,看见人也不害怕。然而王士桢这段话不是原创,是抄袭一位四川人胡世安所写的文章。而胡世安说其实熊猫在峨眉被叫做“皮裘”,用四川话说起来和貔貅读音相近,就故意改成了貔貅,这样念起来好听一些。到此,貔貅说法真相大白。

为何从古至今熊猫有各种名号?熊猫为了避开人类,利用面积广大的竹林栖身,藏在深山人不知。而正是熊猫的隐蔽,让偶遇熊猫的人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和前人的只言片语来描述,不免产生了这些误会。(来源:《看熊猫》杂志 作者:刘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