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雲管理平臺?

何為雲管理平臺?

若干天前,我們曾經用一篇長文討論了「國內雲建設普遍缺少的一環:雲管理平臺」,裡面提到了雲管理平臺對於落地企業雲戰略的重要意義。但是,在過去幾個月和客戶溝通中,我們發現一個新的概念混淆出現了,那就是如何定位雲平臺和雲管理平臺。這篇文章想闡述我們對雲管理平臺的理解,也希望能夠對客戶建立雲技術棧能力有所幫助。

1、什麼是雲管理平臺(CMP)?

雲管理平臺(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CMP)是由Gartner最先提出的企業雲戰略中的一種產品形態。來自Gartner的具體定義如下:

雲管理平臺(CMP)是提供對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整合管理的產品。

為進一步解釋如上概念,Gartner定義了CMP產品需要解決的問題範疇並對這些問題做了分層。下圖來自Gartner關於CMP的最新報告:

何為雲管理平臺?

上圖把CMP需要解決的問題歸類為“訪問管理”、“服務管理”和“服務優化”這幾個方面,並且對每類中需要重點提供的能力做了加粗管理。總結來說,CMP需要提供的核心能力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 提供多基礎設施的整合能力。由於異構基礎設施的廣泛存在,未來一段時間企業內部會同時存在公有云、私有云、虛擬化環境以及傳統物理機器。所以雲管理平臺需要能夠以可擴展的方式整合好這些基礎設施
  • 提供跨平臺的編排能力,可以讓用戶靈活、高效地在不同雲平臺使用雲資源。這種編排能力既可以來自對於雲平臺自身編排能力的延伸,也可以來自雲管理平臺自身的編排能力。
  • 提供以服務目錄為最主要載體的服務管理能力。服務目錄是在傳統ITSM中就普遍存在的產品形態,但是CMP對服務目錄的定義有了新的內涵。一個CMP中的服務目錄必須需要具有“跨多資源池”、“集群級別自動創建”、“內置的應用視角計量計費”等能力,而這些能力在傳統ITSM的服務目錄中都不具備。
  • 提供多租戶、多層次的資源訪問管理能力。目前的雲平臺管理界面普遍採用“扁平化”設計模式,即一個用戶能夠管理和查看當前帳號下的所有類型與所有應用的資源,這和大型企業需要多層次、多應用資源隔離管理的需求不匹配。例如,很多公司的網段劃分、防護牆端口設置都由專門的職能團隊管理,普通業務團隊需要遵循相應的規則。所以,CMP需要在資源訪問管理上能夠適配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
  • 提供開放的接口來整合其他外圍系統。用戶針對雲上業務的監控、部署、配置管理系統,針對基礎設施的用戶、權限管理系統都需要能夠和雲管理平臺對接,實現信息共享和交互。

除此之外,CMP還包括如費用管理、賬單分析、操作審計等多個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用戶進行雲平臺資源管理的一個基礎性平臺


2、為什麼需要雲管理平臺(CMP)?

前面提到了雲管理平臺(CMP)的定義和內涵,並引用了Gartner對於CMP解決問題範疇的分類。對於企業用戶來說,為什麼在雲戰略建設過程需要雲管理平臺?我們認為有如下幾個理由:

  • 管好雲資源。對於企業來說,雲平臺的出現引起底層資源形態的一次大變化。異構基礎設施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長期存在並會不斷變化。CMP的出現初衷就是要能夠統一管理這種異構性基礎設施。所以,企業的雲管理平臺應該有很好的擴展能力,能夠快速覆蓋業務發展需要引入的多種異構基礎設施和供應商,這其中就包括企業的物理集群、虛擬化環境和主流私有云平臺和公有云供應商等。
  • 用好雲服務。對於用戶來說,其最終需要的是運行在雲平臺上的雲應用,而不是各種雲資源。 所以,用好雲服務的關鍵所在就是在服務好雲應用的開發、測試、上線和運營。CMP的一個重要設計理念就是“以應用為中心”,無論是雲資源的展現和組織方式,還是資源的創建和運維都是以用戶應用為視角的。例如,對於CMP中的一個服務目錄,用戶可以用雲平臺或者CMP提供的編排能力,讓整個業務應用變成一個服務目錄項。當用戶需要創建一個應用的時候,可以從零開始一鍵實現整個應用的創建和部署。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可精確描述,可重複執行。另外,企業業務的持續交付流水線也經常和CMP對接,成為其中重要能力之一。整個交付流水線也是圍繞企業一個應用從代碼到最終上線的整個流程展開,實現業務持續、高效和可控更新和升級。相反,雲平臺的控制界面設計是以交付(售賣)雲資源為主要目標,以資源視角組織展現方式,普遍沒有圍繞用戶的雲應用展開設計和實現。
  • 控好雲成本。在企業內部廣泛推行雲平臺和自助服務後,一個必然的挑戰是如果控制好企業的雲成本(尤其是公有云的成本)。由於雲平臺(尤其是公有云平臺)提供了“無限量”資源,並按需付費,這給業務團隊在使用過程中形成資源浪費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而根據我們的經驗,用戶浪費佔整個公有云成本的比例確實不可小覷。普遍在10%以上,甚至最高能達到50%。CMP平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夠幫助企業管控好雲上成本,並提供成本優化建議。一般來說,CMP平臺提供的雲成本管理包括費用分析和可視化、費用預測、費用分攤、費用優化等幾個方面,對應要解決的問題為“錢花到哪裡去”、“未來會花多少錢”、“錢該由誰出”和“是否花了冤枉錢”等。

總結來說,雲管理平臺CMP是幫助企業在建設雲能力過程中讓雲資源好管、好用和和好控的重要載體。


3、國外雲管理平臺(CMP)的現狀

國外雲平臺的發展比我們早,企業在採納雲平臺的積極性和行動力整體也比當下的國內企業更強。自然而然,國外企業對於雲管理平臺的需求也來得更早、更強烈。目前,在國外,CMP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垂直細分領域。為此,Forrester今年一季度對這個領域的態勢做了最新分析,其結論如下圖:

何為雲管理平臺?

從上圖可以看出,CMP市場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垂直市場,並已經有多家廠商提供相應服務。這些廠商可以分成為兩類,一類是以RightScale為代表的從公有云管理切入的廠家,包括CliQr和Scalr等,它們目前整體處在行業領先的地位。另外一類以BMC為代表,從基礎設施管理向上延伸到雲管理平臺的傳統廠商,包括VMWare、HPE、Dell、Redhat等。它們目前處在相對落後位置,並且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發現CMP市場和大家日常討論的雲平臺(IaaS)市場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領域。即使如Redhat、Microsoft、HP等廠家會同時在CMP和IaaS市場,它們在兩個市場提供的產品也完全不同。所以,如Gartner在去年底的一份獨立技術報告(https://www.gartner.com/doc/3173523/openstack-cloud-management-platform)所述,我們也認同“

Openstack Is Not a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

4、雲管理平臺(CMP)的參考架構?

如上所述,CMP是用戶進行雲資源管理的基礎性平臺,在不同層次上提供不同的功能。如何在一個雲管理平臺上組織好這些功能則是關鍵問題。為此,Forrester在最新的雲管理平臺技術報告(2016-Q1)中提供了一個參考架構,如圖:

何為雲管理平臺?

如上圖所示,整個雲管理平臺(CMP)主要的架構模塊可以分為“Application Service Delivery”、“Infrastructure Service Delivery”、“Hybrid Cloud Operations

”和“Hybrid Cloud Goverance”,並且需要對下提供多雲接入API,對上提供自服務portal和管理portal。在水平方向同樣要對如 CI/CD、Monitoring等工具實現工具集成和信息交換。可以看出其功能內涵以及組織方式和前面Gartner對CMP平臺的定義基本一致,這說明它們對於該領域的認識基本一致並正在逐步形成行業內對CMP的主流認知。

5、FIT2CLOUD混合雲管理平臺(HCMP)

作為國內領先的雲管理平臺(CMP)供應商,FIT2CLOUD提供的混合雲管理平臺(Hybrid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HCMP)為國內企業落地雲戰略提供一站式的雲管理解決方法。下圖為我們產品的整體架構:

何為雲管理平臺?

總結來說,我們的解決方案有如下特色:

  • 我們的解決方案支持最為廣泛的基礎設施類型,包括主流公有云(阿里雲、AWS、騰訊雲、Azure、青雲、UCloud、金山雲等)、主流私有云(OpenStack、vCloud等)、虛擬化環境(vSphere、FusionSphere)和x86物理主機及AIX小型機系統;
  • 我們的解決方案提供最完備的功能集合,其核心功能包括應用視角的資源管理、企業雲帳號統一管理、費用管理與分析、資源權限及授權、雲服務目錄、一體化運維能力(監控、告警、批量腳本等)等;
  • 我們的解決方案提供端到端的DevOps解決方案,包括從業務代碼到最終服務的全交付流水線。FIT2CLOUD的DevOps解決方案採用成熟的技術標準,集成主流的軟件開發工具(如版本管理、構建管理),能夠快速落地(不需要修改業務代碼),並有在金融、互聯網等多個領域成功落地的實施經驗。
  •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包括插件式支持外部基礎設施、提供開放的API和SDK,能夠對接企業內部主要系統(如用戶AD等),方便企業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FIT2CLOUD混合雲管理平臺(HCMP)已經在各個行業的多家客戶成功落地,涵括銀行、證券、傳媒、互聯網、遊戲、IDC、政企等多個領域的重要客戶(如下圖)。

何為雲管理平臺?

本文作者:

徐桂林 FIT2CLOUD(飛致雲)首席佈道師、東區總經理。

文章發佈時間:2016年8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