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腊熟期有少部分农民给玉米去顶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还有很多农民不愿意去做呢?

ta164032303


玉米腊熟期去顶,就是在玉米籽粒灌浆完成、籽粒有一定的硬度之后将玉米穗上部的茎秆打掉的做法。对于这种人工打顶的方式没什么实质性的正向作用,反而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之所以会有玉米腊熟期打顶的做法,目的就是通过减少上部叶片的数量,使得光合作用的产物向玉米穗部积累。但是实际上呢?这么做有可能会影响玉米的成熟度和容重,反而会影响农民的收益。


农作物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造成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需求。在玉米穗的上部和下部有三片叶片最长的玉米叶片,叫做“棒三叶”,这个“棒三叶”是玉米穗部有机物积累的主要叶片。如果“棒三叶”受损,有可能会造成产量低的下降、品质的降低以及容重的下降等情况。


虽然说“棒三叶”的功能较强,但是也是主要的叶片,茎秆上部的叶片积累的光合产物也是向穗部供应的。如果把穗部上部的茎秆打掉,就意味着光合产物的积累缩水了,这就必然导致穗部籽粒的成熟度要差一些、容重也要差一些。而且,现在的玉米打顶都是人工作业,还增加了人工费用,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仅有的好处就是穗部脱水速度快、抗倒伏的能力增强了一些。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所谓的玉米腊熟期去顶也就是当田地里种植的玉米结穗后,穗里的玉米粒全部生长发育完成,能用指甲划破,玉米须由嫩黄转黑且开始集中成一缧时就砍去玉米杆顶部的带杆花絮。

据我了解,玉米去顶后具有三大好处:一,去顶后增强了光合作用,有利于玉米棒子集中养份,起到促进玉米成熟的作用。二,去顶之后,玉米杆的高度就降低了,一旦遇上狂风暴雨,玉米杆被风吹倒的可能性加强了。三,去顶之后太阳光能够直射进来,玉米棒子接收阳光照射就多了,水分就会降低,利于增产增收。

既然玉米去顶能够增产增收,那么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民不愿意做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询问了不少农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新的玉米生产技术不能有效在广大农村推行。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种植方法在许多农民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始终认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种植方法牢不可破,并认为玉米自然生长至成熟是玉米生长的自然规律,现在要把玉米杆砍去一截有背常理,本来种地就不易,更不想节外生枝。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农业科技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好好的推广这项技术,致使那些农户半信半疑,不敢尝试和冒险。

二,人工去顶费事费力,增产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现在没有切实有效的玉米去顶机械,农户在给玉米去顶时还得完全用人工操作。在用镰刀砍玉米顶的过程中很容易伤到叶子,这样一来,叶子就不能很好的受到光合作用,对玉米成熟就会受到影响。弄不好不增产反而减产。再者砍掉的玉米顶的花絮还要及时移除玉米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所以一部农户就会从心里抵触做这样的事。

我们村曾经有少部分农户给玉米去过顶,发现只要砍伤了两片叶子以上的玉米收获后玉米粒表面有明显凹陷,颗粒并不是很饱满。对同一地块采用正确方法去顶后的玉米产量和没去顶的产量相比较确实有增产,幅度在5%~8%之间,并且能早收3~5天。精明的农户把增产的收入和去顶所耗用的工时一比较,发觉并没占到多少优处。所以很多农户宁愿去打两天零工也不愿意花工夫给玉米去顶。我想这对于玉米种植大户和专业农业合作社来说给玉米去顶确实是一项增产增收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对玉米去顶的作用和部分农民不原因去顶的看法,希望各位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