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历任皇帝都是大才子,为何没有一人能得以善终?

文史砖家


中国历史五千多年间,出现过的政权成百上千,但依据正统所归、疆域大小、威望强弱等标准,能称之为王朝的却只有二十几个。在这大大小小的王朝当中,就帝王们的文艺水准而论,再没有一个朝代能超越南梁的。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南梁的历任皇帝虽然都是大才子,却无一人能得以善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南梁的开国皇帝-武帝萧衍出身千年名门望族-兰陵萧氏,自幼便以多才多艺闻名于世,对经史、诗文、音乐、书法、绘画、星象、佛学等各领域无所不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萧衍还精通兵法,在战场上也颇有建树。正因如此,正史对其推崇备至,称他“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见《梁书·卷一》)。



萧衍跟南齐皇室属于同族,累官至雍州刺史,曾两次率军抵御北魏,与兄长萧懿一起同受齐明帝的器重。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期间,身居宰相之职的萧懿被佞臣诬陷,最终惨遭杀害。消息传至雍州后,萧衍愤而起兵为兄报仇,并迎立萧宝卷母弟萧宝融为帝。公元502年,萧衍攻入建康并杀死萧宝卷,随即在同年四月逼迫萧宝融“禅位”,建立起南梁帝国。


萧衍在位之初,还算是一位雄才大略、志向高远的皇帝,曾推行过很多富国强兵的政策,使得国势蒸蒸日上。然而晚年的梁武帝却变得昏聩起来,整日里大肆溺佛、不理政事,导致国势迅速滑落。但梁武帝虽然疏于治国,却对北伐事业却念念不忘,因为贪图河南十余州的土地,竟接纳东魏叛将侯景的归降,结果给王朝种下灭亡的祸根。



由于实际上并未得到河南的土地,所以萧衍便决定舍弃侯景,拿他交换侄儿萧渊明(被东魏俘获),结果消息被侯景侦知,后者由此举兵反叛。侯景起兵后,在内应的帮助下,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都城建康,并将梁武帝囚禁在台城。萧衍被囚后,被断粮断水,没多久便饿死在台城,享年85岁,时在公元549年。


侯景饿死梁武帝后,又扶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虽然艺术造诣比乃父稍差一些,但是萧纲在文学、玄学、医道、阴阳学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学方面,萧纲公开倡导描写宫廷生活、词藻靡丽轻艳的文风,由此形成影响后世百余年的“宫体文学”。对于这种文风,后世批评者甚多,比如由魏征领衔编写的《隋书》中,便直斥其为“亡国之音”。



萧纲做了2年的傀儡皇帝,在任期间根本不可能有所作为,他存在的唯一价值,便是配合侯景篡位称帝。然而萧纲即使无条件地配合侯景,却依旧没能逃脱被杀的命运。大宝二年(551),萧纲被侯景用土囊压身而死,终年49岁。萧纲死后,侯景又短暂地扶立宗室萧栋为帝,但仅过了四个月便将其废杀,然后自立为汉帝。


侯景僭号称帝后,遭到梁武帝第七子萧绎(时为湘东王、荆州刺史)的讨伐,仅仅过了1年时间便被南梁大将陈霸先、王僧辩联合诛杀。侯景伏辜后,萧绎在群臣的推戴下登基,时为梁元帝。作为另一个艺术型皇帝,萧绎与父亲萧衍、长兄萧统(昭明太子)、三哥萧纲(简文帝)并有才名,其中文章、书法、绘画造诣最深,当时便有“三绝”之称。



然而,梁元帝虽然艺术造诣极高,但在政治上却是个“低能儿”,在平定“侯景之乱”后拒绝还都建康(萧绎当时驻屯在江陵),又对近在咫尺的强敌西魏熟视无睹,以至于最终酿成大祸。承圣三年(555年)十一月,梁元帝因为领土纠纷跟西魏交恶,遭到对方的重兵突袭,几乎没做任何抵抗,便被敌军破城后俘获。


江陵城破后,梁元帝被土囊压身而死,死前将宫中珍品藏书14万卷付之一炬,制造了秦始皇焚书以来最大的文化浩劫,实在是可恨(“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



梁元帝遇难后大将陈霸先、王僧辩拥立其子萧方智为帝,后来王僧辩又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结果被陈霸先攻杀,萧渊明也被迫逊位,自此国柄落入陈霸先之手。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逼迫萧方智“禅位”,随即建立南陈帝国,立国55年的南梁至此灭亡。次年,陈霸先命人毒杀萧方智。


作为史上最有艺术气息的王朝,南梁历任皇帝均以博学多才著称,然而却无一人能把国家治理好,也无一人得以善终(三位伪皇帝萧正德、萧栋、萧渊明也均以多才多艺著称,但最终也全都被杀),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梁书》、《南史》、《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建立南梁,到557年灭亡,一般史书记载是萧衍、萧纲、萧绎、萧方智四帝,其实还有不被正统承认的萧正德、萧栋、萧渊明等几个皇帝,几乎都不得善终。

一、萧衍身为南齐宗室,凭借襄阳兵力而灭齐,不到四十岁而称帝,在位近五十年,晚年爆发了侯景之乱,以八十六岁高龄而饿死台城。这个时候,其实南梁已经相当于结束了

公元502年,萧衍建立南梁时,北方推动改革的北魏孝文帝已经去世两三年了,北魏正进入它的衰落期。大概在萧衍在位二十多年的时候,北魏爆发了六镇之乱,而后北魏长期处于内乱和战乱中,一乱十年,群雄并起,北魏分裂为由权臣高欢掌控的东魏和由宇文泰掌控的西魏,后来两人的儿子都篡了位,建立北齐和北周。正因为北方一乱如此,高、宇文两家又互相争锋,梁武帝这快五十年的皇帝生涯总体来说是安逸富足,外患很少。因此,他得以大力推行文化,推行儒学,当然梁武帝最出名的是他的崇佛行为。南朝宋、齐、梁、陈,要讲国势最强,其实是刘宋,可惜的是那时候北方的北魏同样处在鼎盛时代,但要将文化最发达,那一定是萧梁,因为北方乱了,人家梁武帝还时不时发动点北伐,也算小有成果。

《琅琊榜》电视中所演的那个猜忌可恶的老皇帝,大概有点萧衍的影子,然而事实情况却是江左没有梅郎,也没有靖王那样的人。萧衍是南梁统治最成功的皇帝,也是整个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真实执政情况是,政治上放纵皇族和江东世家大族的贪污腐化,以博取他们的支持,却对小民极尽压榨之能。军事上,长期武备废弛,江东少见可以带兵作战的将领,以至于往往不得不重用北方投降来的将领。文化上,大力兴学重教,宣扬正统,自树为华夏正宗。

正因为如此,萧家皇帝个个都是大文化人,但却在政治、军事上极为低能。

二、东魏大将侯景投降梁朝,梁武帝却想用他去跟东魏换自己的侄儿,于是侯景之乱爆发,梁朝全没有抵抗能力,反而梁武帝的子侄们要么坐视成败,要么干脆当了内奸

梁武帝晚年崇佛,对他的儿子、侄子们几乎是一种病态的溺爱。东魏管理整个河南地区的大将侯景,因为与高欢之子高澄有巨大矛盾,在高澄继位后来投,梁武帝接纳了他。但是高澄提出了以侯景交换梁武帝侄子萧渊明(战败被东魏俘虏)的请求,梁武帝居然答应了。

这个侯景是什么人?是高欢打天下的左右手,是当时北方除了高欢、宇文泰、慕容绍宗少数几个人以外,最会打仗的人,而且比起这些人更加狡猾多变。他南下的时候,已经见到了南梁武备废弛,不堪一击的状况,对这个百战余生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块儿不能不吃的肥肉。何况,你梁武帝还敢出卖了他。于是,侯景攻入建康,把梁武帝围在了台城。梁武帝宠了一辈子的那些儿子、侄子们,全都手握重兵,坐看成败。他的侄子萧正德,居然还当了内奸。

梁武帝摆出一派老皇帝的威风,在宫中接见了侯景,他的雍容华贵的帝王之姿,的确让侯景这个只会打仗的暴徒还是震惊了一番。然而,到最后,侯景还是吼出了:“整个天下都是我的了。”梁武帝再无一言,后来,被饿死在台城。

梁武帝萧衍一死,无论什么萧正德(梁武帝之侄,后其帝位不被承认)、萧纲(梁武帝太子,简文帝)、萧栋(梁武帝之孙,后其帝位不被承认),都成为了侯景的傀儡。萧正德、萧纲都被侯景害死,萧栋后被其叔叔梁元帝萧绎害死。

三、梁元帝萧绎是个大文化人,和他哥哥简文帝萧纲是当时文坛的正副盟主,大家把萧纲比做曹丕,萧绎比做曹植,然而萧纲在政治上就比曹丕差远了,萧绎文学上比曹植还是有差距,但他为了个皇位,却比曹丕还要狠

萧纲是侯景的傀儡,后被害死,但侯景只是占据长江下游的建康一带而已。此时,萧绎在江陵(湖北荆州)有强大的实力,靠着王僧辩、陈霸先等大将的努力,萧绎打败了侯景,自己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梁元帝除了做诗写赋,最大的兴趣怕就是争正统了,他要确立自己在萧家的正统地位,于是不顾外敌环伺,屡屡和他的兄弟、他的侄子们干仗,甚至不惜和外敌联合,只是为了除掉能和自己争萧家正统的人。于是乎,北齐趁机攻取了梁朝的江北之地,西魏(后来的北周)则拿下了四川一带。梁元帝让他的侄子们都恨的要死,于是他们向西魏请求进攻江陵。正在此时,愚蠢的梁元帝还真以为自己是天下最正统的皇帝,给西魏权臣宇文泰写信极为傲慢。于是,宇文泰以于谨和杨坚他爹杨忠为帅,兵下江陵,梁元帝被俘杀。

最后的皇帝萧方智,不过是大将陈霸先篡位前的垫脚石而已,后被杀。

南梁,经过梁武帝快五十年的统治后,已经将不知兵,兵不能战,其宗室及朝中大臣尽皆江东大族,骨脆肤柔,据说侯景之乱时,逃个难都受不了寒暑疲劳的,好多累死的、跑死的,还说什么打仗。陈朝陈霸先兴起,其军中大将据说多是江东蛮獠,已经和萧梁的构成完全不同。


星火辰


据我所知南朝梁国的几位皇帝,并不是历史上很出名的才子。即便真是,那作为才子(就算是艺术家吧)也有自己先天性的弱点,很难成为优秀的政治家,自然也就不会有啥好下场!这是因为艺术家和政治家在性格特征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而这往往决定了最后的命运!如有疑问,请继续往下看!

先看艺术家的性格特点:多情善感,做事优柔寡断,容易感情用事,不善决断!帝王中的代表人物有以下三位:

一,陈后主陈叔宝,他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喜爱文艺,在位期间不仅大力提倡“清商乐”,让乐府为其提供娱乐性的歌舞表演,他还亲自创作“吴歌”,代表作《玉树后庭花》。就是这样一位文艺青年在隋军大举犯境时,连出昏招,结果兵败被俘,最后客死他乡!

二,李后主李煜,从艺术层面看,他是个大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虞美人》,其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千古传唱!他的命运则比较凄惨,国破家亡,爱妻被夺,自己最后也被毒杀!

三,宋徽宗赵佶,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没有坐上皇帝宝座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伟大的艺术家。至少在中国书法史和美术史上,他都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在书法上他独创了瘦金体,草书书法也炉火纯青,堪比大师!而在绘画领域,他也可以跻身历史上最优秀的大画家之列,最善长花鸟画。而这位艺术大师的境遇可算是最为耻辱,在位时奸臣当道,最后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作为囚徒在敌国苟延残喘地活了9年而死!

再来看看政治家的性格特点:心志坚韧,能忍常人不能之忍,为成大事,不拘小节,善于杀伐决断!帝王中的代表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他们的具体事迹,大家可以查阅资料。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人最好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不然,轻则误人误己,重则误国误民!








神都布衣


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是南北朝时期“竟陵八友”之一是个文武全才。包括他的儿子都很有才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都长于诗文。这里需要着重提到的是昭明太子萧统,他字德施,小字维摩。他编纂的《文选》,收历代诗文辞赋七百多篇,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本。文选怎么也收诗?原来,当时习称有韵者为“文”,无韵者叫“笔”。萧统自称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即专收文采华美的作品。后人把它看作治词章之学的必读书。可是南梁的皇帝才气有了,治国理政差了一些,导致国家动荡,自己也惨遭横死。

梁武帝初年,任用得人,有积极进取的志向,不失为南北朝时期一个较为英明的君主。在位长久以后,朝中王侯贵族贪纵横暴;执政作威作福,招权纳贿;民间赋役繁重,户口流亡;武帝本人志气消沉,而自信之心甚于早年,虽能摒除嗜欲,却无益于政事。最后导致了后来的“侯景乱梁”。被候景带叛军打破台城攻入宫中,软禁了梁武帝,梁武帝被活活饿死。

后来候景又立了太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简文帝在位两年多点,做了两年多点的囚徒,最后候景派人在宴会上把他灌醉,然后用土袋子把他活活压死。及到侯景之乱结束了。十一月,湘东王绎在江陵即位,改元承圣,是为梁元帝。元帝十二岁时便好学问,夏天睡在绛纱蚊帐中,有时通宵看书,自称史书一天能读二十卷。他下笔成章,富于著述,有藏书十四万卷。梁元帝承圣三年,西魏兵破江陵,梁元帝被俘遇害。城将陷时,元帝烧毁所藏图书,为文化史上一浩劫;王公百姓数万人沦为奴婢,小弱尽遭屠杀。梁元帝出东门投降。他白马素衣,走到城门口,拔一出剑来,在门扇上打了一下,无可奈何地道:“萧世诚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啊!”魏军兵士看见他出来,上前牵着他的马,走到白马寺以北,叫他换乘一匹瘦弱老马,由一名身材高大的鲜卑人抓着他背后的衣服,押解过去。碰着于谨,那个鲜卑人把他揪下马,逼他拜见。梁王詧又派骑兵把他押到自己营里,痛加辱骂,他只得忍受。次日,见了魏国大官长孙俭,才得带走。长孙俭问他为什么烧书。他说:“读书万卷,还落到如此地步,所以烧掉。”他可以说是至死不悟的蠢人,灭亡纯由自取,与读书有何相于呢?

梁朝皇帝的悲惨命运根本就是自作自受。文学家庚信做的《哀江南赋》“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台城之涡,萧正德开门揖盗,不能辞其咎;江陵陷落,兄弟叔侄的内讧,何尝不是它的远因。





钻故纸的书虫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以下都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看官老爷,不喜勿喷。

南朝梁(502-557),是南北朝时期第三个朝代,由当时的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建都建康,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史称梁武帝。

梁武帝也算的上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因为在称帝之前,他做过很多基层工作,了解南齐后期政权机构的腐朽状况。所以即位之后,勤于政务,将南宋,南齐以来种种的弊端加以纠正,平时提倡勤俭,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虚己待下,采纳好的建议。

慢慢梁朝的统治也越来越稳定,国力开始慢慢上升。梁武帝也渐渐放松了政务,不爱听取良臣的建议,变得骄奢淫逸。最后竟然发展成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国家大肆宣传佛教,大兴土木在全国各地建造寺庙。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典故。最后把国家上下搞得乌烟瘴气,再加上军事上的无能,导致当时北方的政权开始了分裂。梁武帝后期的政治腐败,官员贪污,社会风气恶劣,都特别严重。也是最后梁朝统治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后来的侯景乱梁,也加速了梁朝灭亡的脚步。纵观历史,历代明君,无不勤于政务,虚心纳谏,体察民情,而且最重要的是有始有终,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就,迷失自己,始终坚持原则,才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

望各位看官多多支持,谢谢🙏


Aries210513355


文字回答太拖拉了。参照南唐李煜和宋微宗赵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