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未解之謎:用電子鍍鉻技術,深埋地下2000多年仍寒光逼人


秦始皇兵馬俑距今2100多年,這些雕塑珍品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舉世罕見。再現了秦始皇千里馳騁,南征北戰,統一中國的宏偉壯闊的情景,這是一個浩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在出土兵馬俑的同時,考古人員在二號坑發現了一把青銅劍。這把歷經2000多年的青銅劍出土時依舊寒光閃閃、鋒利如新,當年是如何製作的?至今仍是一個謎。

秦兵馬俑源於一個偶然發現,三十多年前,一個當地農民在打井時,從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頭的碎片,這一偶然發現引起了考古部門極大的重視,從此揭開了塵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寶庫,震驚中外。

當考古人員在清理兵馬俑一號坑時 ,有一口劍,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當人們移開陶俑後一瞬間,青銅劍反彈平直,自然還原。令人膛目結舌。1994年,考古人員在兵馬俑二號坑內又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86釐米劍身上有8個稜面,極為對稱均衡。它們歷經2,000年,出土時依然寒光閃閃,鋒利無比。


後經科學測定,秦陵青銅劍由銅、鉛、錫三種金屬構成,由於比例得當,秦劍堅硬鋒利而又富有韌性,達到了“削鐵如泥”的境地。而且這些青銅劍表面塗有一層厚約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鉻2%,所以保存至今仍光亮如新。據說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並申請這種銘鹽氧化處理專利,只有在複雜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下才得以實現。

事實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已掌握了這種“鉻鹽氧化”這一先進的工藝。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此劍雖歷經數千年,依舊鋒利無比,實為曠世罕見之奇物。電子鍍鉻技術直至20世紀才出現,中國古人是怎樣將鉻鹽氧化物鍍於寶劍之上,這個謎至今未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