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恒利达赵永发:从宏观角度看工业制造

当下宏观环境风云变幻、时事维艰,直接影响到PE/VC、并购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产业资本的“募投管退”各项决策,继而对广大新经济公司的融资、经营产生深远影响。

“投资人说”,是星无限资本公众号为了响应形势变化,新推出的一个栏目。本栏目将定期采访活跃在PE/VC、并购基金等一线的资深投资人,旨在与诸君分享来自投资并购实践的深刻洞见和智慧。

新恒利达赵永发:从宏观角度看工业制造

赵永发 合伙人


嘉宾简介:

现任新恒利达资本合伙人,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历任实业集团董秘、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高级经理、港股AB股二级市场基金经理。熟悉境内外IPO、OTCBB、债券发行资信评级市场,在港股AB股二级市场博弈有成功案例。

善于从法律和财务合规性等方向判断投资项目IPO上市前景、步骤、上市地选择、债券融资可行性、存续能力,以及项目公司在不同资本市场IPO上市后的估值。

曾于2001年注册证券投资咨询、证券代理发行和证券经纪资格证书。


新恒利达赵永发:从宏观角度看工业制造


公司简介:

专注于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先进制造、TMT领域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核心股东管理的企业资产规模超过200亿人民币,进驻于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前海,并经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是以基金管理、投资管理及投资咨询为主营业务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

公司有具有一支既熟悉全球经济与资本巿场、金融市场,又熟悉最前沿科技发展动态的具有全球化视野及背景的管理团队,深入而又专业的产业动态及行业研究,为投资者做出精准的投资价值判断,从而为投资者、为社会创造价值。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星无限:通过您多年的对资本市场的研究,您觉得一二级市场的关联是怎么样的?可以简单分享一下吗?

赵永发:首先做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要从二级市场往回看一级市场,不能只缘起一级市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A股,港股和美股,他们的联动性比较强,估值模式也是比较趋同的,这个具体的例子先不讲。

我主要展开第一方面来讲。首先,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讲究股权的变现,通常一级市场的变现,第一个是股权交易、股权转让,比如说老股转让等等;第二个是被并购,被相关企业的上游下游或被垂直并、纵横并购;第三个是通过上市的方式,实现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但这可能是最艰辛的一条路。

如果是上新三板的话,新三板的企业目前每年要花费100到200万的费用,(券商,律所,会所等)但是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融资也很困难,主要是流动性等原因。新三板是个例外。

所以说,投资一级市场,必须要从二级市场反过来看。

看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个是一级市场的估值是否合理。据我所知,有比较多的机构,特别是PE机构,通过研究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来倒推一级市场的估值,判断这个一级市场的项目是否具有议溢价的空间来进行投资。

不只是估值,其他像政策的联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等,都是可以借鉴的。另外,通过在二级市场的企业进行产业链的上下游梳理,可以知道整个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关键点,更好地理解一个企业的业务本质。或者从最实际的角度讲,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梳理,可以找到一些比较不错的投资标的。

星无限:赵总,新恒利达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逻辑是怎样的呢?

赵永发:首先,中国的政策比美国还是晚了几年,包括对制造业的扶持,在税收方面的各种补贴,对人才的吸引力度等等。所以从基础层面来说,我们的工业、制造业的基础总体是比其他国家要弱一些,扶持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我们投资制造业的话,还是以轻资产为主,负债率相对没有那么高的企业。另外,我们判断一个企业要看这个企业在产业链中是否存在真正贡献的实际价值。比如说,我们之前在看了一个挺有名气的企业(名称不方便透露),企业规模也挺大,但是通过调研后发现这个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只是把别人的核心产品拿来进行简单的材料转换,再卖给下游客户获利,实际上这个企业做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由其他企业所提供的,对于我们来说,这就不具有投资价值。

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但是企业自身并没有技术门槛,或者只有资金门槛,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很容易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掉。

另外制造业的话,如果是资产很重的企业,一旦融资不顺利就很困难,因为首先要考虑机器和厂房的折旧,资产很重的话,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的周转难度很高。我们也曾看到过一个项目,它各方面都还不错,但是资产很重,整个产业链也很长,最后我们没有选择投资。

还有一点,我们从小米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小米是相当于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联动,可以看到给小米提供产品的那些制造业企业的毛利都不高,说明大部分或者整个制造业行业毛率都不高。真正毛利高的企业一定是技术门槛非常高的或者需要聚集高精尖高技术人才的企业,这样在技术难度上,就可以淘汰掉一大批竞争对手。

星无限:赵总,您个人对中国2025的技术路线是否有过研究,哪些国内离国际水平是比较接近的,哪些是差距还很大的呢?

赵永发: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新的技术在我国发展起来并不难。

什么样的行业最容易起来?

答案是市场在中国大陆的行业。只要这个行业的市场在中国,加上政府的支持,这个行业就很有可能起来,这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研究。

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共性的,比如说光伏行业。且不说这个行业后续的发展如何,但是这个行业确确实实主要是因为国家的支持而发展起来的。

我对2025的技术路线和研究的不是很深,特别是具体技术细节。但我觉得有些领域是可以实现的。

在我国,生物领域做得还是挺不错的。比如说很多上市公司业绩、业务都还很不错,这一块我们比较看好。一个原因是政府对这个领域公益性扶持的力度比较大,这对一些仿制药的突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投资了一个专门治疗艾滋病的生物制药的企业,是南京的一家企业,我们在2018年刚谈的项目,预计2019年上科创板。

先进制造领域,我们认为特别是芯片这一块,一些消费型的芯片或者模拟芯片没有太大技术门槛,而且目前消费型的芯片不是很赚钱,毛利比较低。核心且高端的芯片,还是以进口为主。不过像一些大公司,比如兆易创新、中科曙光、寒武纪等还是很优秀的。另外,有一个是比特大陆,虽然它主要服务于区块链(没有在2025计划里面),但是从项目质量上来说,其实也是一个芯片项目。

目前,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制造业的外迁,目前正在慢慢转向东南亚,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事情。我们在过去的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在各领域都跟的上国际水平,劳动力成本低是一个利好。还有一个好处是苹果的产线放在中国,众所周知,苹果对自己的供应商是非常严格的,这相当于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世界,触摸到了最前端的技术,也带动了我们很多企业往高标准方向发展,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

但是像航空其实还是很难做起来的,因为航空最主要的发动机目前还是以进口为主,发动机和材料这一块国内目前还取代不了。

星无限:根据您对制造业的了解和经验,简单谈一下您对未来的制造业的看法,比如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怎么样可以助力制造业?

赵永发:刚说的一二级联动,其实有时候也是一种思路的联动。

一二级联动表现出来的风险点、团队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优势等都是很类似的。制造业方向的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总的来说是制造业的升级,即传统的制造业再加上比如说技术增值、人才上的附加值、或者通过其他的手段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就是智能制造、工业4.0。如果智能制造企业围绕制造服务业,我是比较看好的。

比如说国内的一些自动化检测的企业,主要做机器代替人的事情,机器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提前预警、工业自动化等等。其实这里面也可以再细分为几类。

其一,制造业加新能源的行业,比如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制造业的应用等等。

其二,互联网加制造业,其中小米算是一个案例。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高制造业的效率,这方面的话主要体现在企业的销售端。

其三,人工智能加制造业,比如说机器视觉、工业物联网、智慧工厂等,一切以设备制造相关的,其实都是制造业。

其四,制造业和新材料的结合

,大部分机构会比较喜欢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因为拥有比较高的附加值。制造业和新材料的结合的企业,容易起量,容易颠覆一个行业,当然需要企业有非常多的技术积累,比如我们投资的西部超导项目,目前正在科创板排队IPO。

看一个企业的技术的话,可以看企业的研发支出,我们不看制造业企业而是看智能制造企业以及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的结合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