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歷經苦難和恥辱,也未必能夠擔當大任

許多人常說“經大事者可擔大任”,並經常把《孟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拉出來為佐證,那麼,在經歷無數苦難和恥辱之後,就真能夠擔當大任嗎?

.

即使歷經苦難和恥辱,也未必能夠擔當大任

不經世事者自然難當大任,但能當得大任者,必先要有超越一般人的才幹。

所以,如果只是經受了苦難和恥辱,而不具高遠的志向以及相應的才幹,那擔當不了大任。

而反之,一個內心有著遠大的志向、對自己有著很高期望值的人,雖歷經苦難和恥辱,其間也曾憤世嫉俗,但他的志向、期望,會讓他鼓起生活的勇氣,努力學習,奮發向上。這樣的人,一定能擔得了大任。

.

即使歷經苦難和恥辱,也未必能夠擔當大任

例如:

一位出身貧苦、周圍無人願意照顧他的孤兒,在成長過程中,苦難和恥辱,是他的家常便飯。

如果此位孤兒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以及善良之心的溫和對待,生命中只有苦難和恥辱,那麼,他能承擔大任的可能性就不大。

因為第一他沒有增長才乾的機會,第二他對人世間必定充滿仇恨。能力有限則難做事,心胸不大則難服人,如何能讓他擔當大任?

.

即使歷經苦難和恥辱,也未必能夠擔當大任

如果此位孤兒從小就立下遠大的志向,並且付出較別人百倍的努力,雖然環境艱苦無比,甚至缺衣少食,被人打罵侮辱,但他始終不變初心,勇敢地磨練自己,那他自然能擔當大任。

因為第一他已經具有了才幹,第二他對自己有著很高的要求,這樣的人,只要經有心人稍加點化,或者他自己細心觀察分析社會,就能一通百通。

而經歷的苦難和恥辱,則成為他成功的基石——對社會及人性的深刻了解,對弱者的憐憫,以及對人生的通達。而這種“人性”,難得之至。

.

即使歷經苦難和恥辱,也未必能夠擔當大任

歷經苦難和恥辱之後,如不能戰勝心魔,其實更難成功

苦難和恥辱,也許能讓一個人瞭解社會,但同時,也能讓一個人對社會產生極端的憤怒和仇恨的情緒。

人一旦陷入這種情緒,便很難脫身而出,他會覺得所有人都是可恨的,所有事都是可怕的,恨不得將這個世界徹底毀滅。

.

即使歷經苦難和恥辱,也未必能夠擔當大任

筆者就親眼見過這樣一位老兄:

出身尚好,但父親太過嚴厲,動輒打罵,整天就如同活在惡夢之中。

後來這位老兄受了很好的教育,但其性格中的自卑、狂躁一直改變不了,做人的手段也實在不高明,因此在學校、單位受到無數排擠、侮辱、愚弄,算是“經歷無數苦難與恥辱”了。

因這位老兄善於阿諛之術,機緣得巧之時,謀到一個單位負責人的職位,算是被“委以重任”了。

上任後,他將自卑、狂躁、無恥發揮個透,很快將單位搞成稀巴爛,不得不破產處理。

所以,人生中的苦難和恥辱未必是壞事,但“心”的修煉,也同等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