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整理搜集罗华勇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民谚“一昭觉、二文殊、三普照、四宝光”说的是川西四大名刹。其中“三普照”就指都江堰市的普照寺。该寺最辉煌时期有24口天井、365间僧舍、1.2公里城垣,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期间,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让普照寺遭受厄运,100多人的拆房队差点让该寺荡然无存。佛像被捣毁,精美的木窗、楹联、匾额和经文木刻板成了拆除队伙食团的上佳燃料;石础、石板、石柱用来修建了石桥和打米坊;精美的桌、椅、凳、柜运下山,分配给乡机关、乡医院、乡供销社,木料运到灌县钢铁厂,堆积成山,日晒雨淋……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风雨欲来

1970年2月25日,农历二月初一。正月刚过完,大观人民公社社员在生产队干部带领下,“抓革命、促生产”,他们在田间地头除草;在田间栽瓜种果。

几辆绿色卡车从灌县方向开往大观场镇,碎石马路上扬起一路灰尘。在低矮的黑瓦木壁的大观场镇民房前,卡车显得异常高大威猛,车上载满工人,他们肩挎粗大的麻绳、手握钢钎等工具,孔武有力,一脸严肃。

大观公社几名干部早已迎候在临街道的乡机关大门前。

第一辆车的驾驶员往后紧紧身,副驾上,50多岁的干部侧脸向车门下的大观公社干部们说道:都晓得嘛?

干部们齐声喊:晓得。接到通知了。

车上干部和悦而坚定地说:那好。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普照寺佛像

车队继续向南。在马家石桥处,车队戛然而止,干部率先跳下车,工人们随即跳下车,卸下架架车、麻绳、钢钎、磅锤等工具,一队人向普照寺进发。

田地里、山坡上耕作的社员好奇而惊讶地指点、眺望这一队人。

拆除普照寺、雪山寺的大幕由此拉开。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雪山寺挨“第一刀”

雪山寺,原名大悲寺,位于大观公社保全大队7生产队的青峰山。元末明初,僧人啸云净主持建造。雪山寺有3重大殿,寺内大雄殿后壁有横1丈2尺,高7尺的明代壁画,内容是唐僧西天取经故事。民国3年(或5年)比利时人科士达氏来此拍摄壁画,曾揭去屋瓦拍摄后恢复原样。抗战期间,居青城山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亦曾亲往查访此画。

雪山寺开山祖师名“啸云净”。相传元末,红巾军徐寿统领手下,有一元帅叫明玉珍。明玉珍后来距蜀称王,旋即称帝,国号“夏”,年号“天统”。天统4年,明玉珍卒,传子明升。明升降于朱元璋部下大将汤和,随明升胁降的有大将戴寿、向泰亨等。船至巫峡,戴寿等人不愿随明升去投见朱元璋,凿船自沉。结果,戴寿没被淹死,在下游江边被一老僧救起。后来,戴寿听说另一大将丁世杰在文州(今甘肃文县与四川交界处)与朱元璋的军队抗战,便沿路召集旧部去文州。熟料丁世杰已败窜。不久,找到了丁世杰及其余部,相率辗转至西蜀青城天国山中,见山中有几处破败大庙,数人合计后决意以佛门为掩护,以图东山再起。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普照寺千年楠木树

青城天国山中大寺院有融照寺、天国寺、元通寺、大安寺、天门寺等。戴寿、丁世杰等以佛教为掩护,开荒种地,派人外出串连,召集旧部,联络汶、茂的羌酋。韬光晦迹,暗地里蓄财练兵。朱椿封蜀王开府成都后,天国山中名叫“啸云净”的还鼓动羌人袭扰成都,被胡渊、童胜讨平。

当得知明升等人已远遣高丽,啸云净等人万念俱灭。从此,以啸云净为首的将士便在雪山寺、云开寺、天门寺、圆通寺真正做起佛来,接受了禅宗教义,成为禅宗在此地的一支特殊派别。

啸云净随身携带有一柄剑,名为啸云剑。能迎风断发,寒光照夜。后来,这剑及其一套特别剑法,便成了雪山寺的传法之宝。此宝在清中叶神秘被盗。从此,雪山一派,便陆续衰落。

至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公共食堂”时期,雪山寺寺院仅余三重大殿及山门,雪山寺成为保全大队7、8生产队两百多号人的公共食堂。

1970年2月25日,灌县革命委员会农工部50多岁的干部王新安怀揣县生产办公室《生字28号》文件,率金马公社建筑队工人、蒲阳公社的一些农民组成拆除工程队来到大观公社保全大队7生产队的雪山寺。宏伟的山门上有副流传甚远的对联,为邑人刘跃山撰、曾永衢书“浊世苦相逢,何日叨铁面金刚肃清魔障;红尘飞不到,随时响晨钟暮钟敲醒迷途。”

王新安令人找寻雪山寺僧人,保全大队7生产队30岁的队长周福芝告之:雪山寺早就没有和尚了。

王新安一挥手,作业组长带着工人们便上房揭瓦、拆楼。

乒乒乓乓的拆房声在山林间回荡,木料抬下山,一人合抱的大柱,须20多人喊着号子抬,明代又厚又长的大瓦由工人用背篼背下山,用挑篼担下山,雪山寺里的高大的泥塑菩萨统统用绳拉倒,尘烟四起。

工人们胜利的欢呼声不时传来,生产队附近的老婆婆却在背人处念“阿弥陀佛”。在灌县革命委员会农工部王新安、大观公社革命委员会、保全大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7生产队队长周福芝在社员大会上要求社员一定要忠于革命,雪山寺、普照寺是国家的财产,国家的财产用于修建钢铁厂,是抓革命、促生产,7生产队的社员一定要支持和配合拆除队工作。

运下山的材料则用架架车、鸡公车运到马家石桥大道旁堆放,再由大卡车装运到位于灌县城北的蒲阳公社,扩建灌县钢铁厂。雪山寺三重大殿、山门整整拆了1个月。拆除过后,满地是破烂的佛像,东倒西歪的石础石板,以及扔在山林里的石刻十八阿罗像。灌县文管所干部闻讯,到雪山寺勘查,于烂木碎石中找到雪山寺明代英宗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铸钟,转移至灌县文管所。

灌县革命委员会对王新安、对拆除队的工作非常满意,雪山寺上好的木料有力地支援了灌县钢铁厂的建设。

恢宏壮丽的普照寺只剩60间房

在拆除雪山寺的时候,王新安带人步入普照寺,普照寺比雪山寺更大更宏伟。

明末,天全州始阳镇玄天观住持登远,法号梅庵,有一弟子名心莲,是位执着佛门的小沙弥,云游十方,志向高远,决心开创大业,宏法沙门。康熙二年,破山大师弟子丈雪禅师振复成都昭觉寺,心莲毅然去昭觉寺,在丈雪禅师门下参学数年。后闻广汉报恩寺蓥华祖师盛名,心莲遂单身往寻。至时,报恩寺已遭火劫,瓦砾一片。

心莲沮丧息于树下。恍惚中,有人拨肩以告,言报恩寺遭劫,蓥华祖师已应运迁居。视其人高颧突额、碧眼赤须,身后随红鬃大马,颇类诸天护法。心莲遂合十为礼,求指明路。此人让心莲同乘,瞬间至一地,见败屋数间,蓥华箕踞其中。欲向前拜识之际,山崩地裂一声霹雳,大雨倾盆而至,雷电惊梦,冷雨浇头。

其后,心莲追索梦境,跋山涉水,“按梦索骥”至青城山殷家冈殷姓弃祠。登高眺望,果一处佳境,觇观地势:六座山峰,排列如莲花,拱卫一峰,莲华格也。心莲认定此处属金莲福地。于是奉蓥华像于殷姓弃祠。披荆斩棘,草创数椽。趋谒乡望,开山建庵。

普照寺建筑,在川西佛寺中是一流的,近代独一无二。一例标准清代建筑,具24口天井,365间房舍。从1684年至1706年为“传说期”,仅半亩之宫,房舍数间。1706年至1820年建山门、蓥华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堂等共计房舍32间。建木牌坊1座,石桥4道,登山石梯道500余级。

1823年至1886年,普照寺规模发展几十倍。公元1840年,僧人易木以石,推倒原不协调布局建筑重建,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50年)初具规模。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3月,灌县知事钱璋视察普照寺,惊呼:“觉崇闳之势,瑰丽之观,举所见青城寺观,皆无以逾此。”

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历时205年,普照寺建造完成,布局仿照成都文珠院形制,但更宏大,计24口天井,6重大殿,楼、堂、殿、阁、廨、寮、宇、舍俱备,共365间。且蜀中少见。庙产田2000亩,山地6亩余。

王新安等人不禁为难起来,普照寺的建筑用料与雪山寺不同,各大殿的柱子全部用整石刻造,重有数十吨,一些墙壁用石板装砌,精美绝伦而又防雨防潮。木材与石材结合紧密,沉重而又精致。拆之,谈何容易。在任何困难都难不倒革命者的精神鼓励下,王新安带着他的拆除队研究好了拆除普照寺的方案。

王新安找到普照寺守院的最后一位僧人海滨,向他出示灌县生产办公室《生字28号》文件。其实,用不着出示文件,告之或不告之都行。海滨不是普照寺僧人,1959年,普照寺空空无人,灌县文管所招来曾在峨眉山锡瓦殿念佛的僧人海滨看庙。海滨僧人俗名余仲文,乡人直称之“余和尚”。

僧人海滨在普照寺生活了10年,普照寺的建筑规模比起峨眉山的大庙有过之而无不及。僧人海滨独享普照寺10年,拆除雪山寺的乒乓声不时传入耳际,他知道普照寺难逃此劫。80岁的海滨和尚嚅动着嘴,半闭着眼,半晌不出声。

“普照寺拆除后,革委会一定会妥善安排你的生活。”王新安对海滨说。

“拆吧。”一行热泪滚下,海滨转身慢慢走入自己的方丈室,他也不看什么文件。一阵山风吹来,黑黑桌案上的白纸随风而起。

拆除普照寺,僧人海滨在郁闷中亡故。

普照寺的山路曲曲折折,陡峭难行,要把沉重的长长的木梁、椽子运下山,困难重重。拆除队架起了溜索,普照寺山门前的大楠木树缚上钢绳,一直牵到山底锁龙桥的大银杏树上。梁、椽子、木板从山上普照寺山门滑到山下锁龙桥,接住,卸下,再用架架车运出山。

普照寺各大殿巨大的石柱用麻绳拉倒,断成几截,上面镌刻的对联、人物、花鸟、祥云随之灰飞烟灭。高大的佛像在工人们整齐的口号声中轰然倒地,灰尘浓雾般弥漫青峰山。

檐下精美的兽形木倒衬、墙上花饰复杂的木窗、楹联、梁上悬挂的名人书法木匾都是拆除队伙食团非常好的燃料,更令伙食团伙夫感到满意的是普照寺藏经楼上那多得数不清的经文木刻板,又多又耐烧。杭州灵隐寺赠送普照寺济癫和尚手书“南无阿弥佗佛”匾,四川总督丁宝桢书赠普照寺“明心见性”匾等珍贵文物成了工人们蒸馒头或者一锅回锅肉的燃料。

在普照寺拆房的、运木料的、背瓦的、砸佛像的工人有时多达100多人。

7生产队的队长周福芝再也坐不住了,他向王新安和拆除队提出请求:生产队十分困难,队上农活忙完,社员便没事干,能不能安排些社员帮助拆除队干活,为生产队挣点收入。

王新安特别感谢地方生产队的支持,大手一挥:行。

拆除普照寺是件神圣的事,由工人阶级承担主要任务,附近农民,帮着运点黑瓦之类的“小件”。周福芝带着社员帮着运瓦,在锁龙桥处用鸡公车、架架车运到马家石桥。县拆除队与7生产队结算社员劳务费,生产队给社员记工分。

王新安带着拆除队拆除普照寺,从1970年3月开始一直干到9月,直到山下的水稻收割,山上的玉米掰完。木料运到灌县钢铁厂,堆积成山,由于修建厂房迟缓,材料日晒雨淋,沤坏一些。堆积于普照寺青峰山下马家石桥的木料,运送不及时,在雨水中浸泡。灌县革命委员会指示王新安暂停拆除普照寺。

大观公社革命委员会获准可利用普照寺剩余材料修建公共设施。于是大观公社革命委员会组织社员上山继续拆除普照寺。本着节约原则,社员将县拆除队剩下的雪山寺、普照寺石础、石板、边角余料运下山,修造了林家大石桥、广福院大石桥,所用石材,均是雪山寺、普照寺石柱、石础、石板。大观公社又组织社员拆除普照寺藏经楼后附属建筑,用于修缮乡人民会场及乡机关房舍。普照寺里沉重、结实、精美的桌、椅、凳、柜运下山,分配给乡机关、乡医院、乡供销社。

保全、瓦窑等大队的生产队也获准上山到普照寺拣石料,修造打米坊,用普照寺石料修起了8座打米坊。

1974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拆除普照寺之风戛然而止,

在这场浩劫中,雪山寺荡然无存,拆除普照寺6重大殿,计有山门、大雄宝殿、三婆殿、下斋堂、下客堂、私塾学堂、牲畜房等建筑。普照寺365间房舍仅遗以藏经楼为主体的60余间房,佛像全部捣毁。

普照寺无人看守,高大的藏经楼闲置,7生产队遂将耕牛赶进藏经楼饲养。牛们的哞哞叫唤声代替了昔日的晨钟暮鼓。

普照寺的后期恢复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普照寺观音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各级政府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普照寺浴火重生。散居各处的普照寺僧人陆续回寺。

1982年,县政府定普照寺为灌县河西佛教活动点。至1985年,县财政数次拨款,共约15万元维修普照寺剩余建筑。

1985年秋,正果法师皈依弟子圆果居士(著名作家何洁)从成都来普照寺,大力协助普照寺僧人清理财产,从乡供销社、乡信用社、乡医院、乡机关等单位,搬回多件桌、柜、椅子、佛像,帮助普照寺改善管理。圆果居士长住寺院4年,撰写文章10余篇,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介绍普照寺诸方面情况和活动。又向各方面游说,获得支持,拨款维修寺院,修复古迹,要回文物。

1985年至1991年,由市统战部宗教科指导,地方财政拨款与寺院筹集并举,恢复进山石板路及上山石梯路500余米,重修山门,新建茶厅,开辟饮食馆,修整了罗汉洞一侧30级梯道。新建观音大士像及地面莲台。新建《秀甲西川》牌坊,于林间数处置茅亭供游人休憩。

1986年何洁协助寺院改革僧制,将传统的子孙丛林改为十方丛林。推举通文为住持。下设会计、知客等职事。普照寺横向联系寺院有成都文殊院、彭县丹景山多宝寺、崇庆县白塔湖(昌云从普照寺去作住持)。是年,普照寺定名为都江堰市旅游风景区,香火复兴。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1992年,释果证拜普照寺监院胜宏为师,出家。1997年接任住持,为普照寺由子孙丛林改制为十方丛林的第二任住持。释果证振复普照寺。10年间,新建大雄宝殿,进行了装饰,并从缅甸请回玉佛一尊。新建了山门、斋堂、居士楼;另劈山路新修山门前石梯道;改建了蓥华祖师殿;整修了藏经楼,并于楼上建观音堂,立千手千眼观音像,改建了地藏殿;于大雄宝殿右侧新修游人购物堂及居士楼;于蓥华祖师殿下新建禅茶养心斋堂;2007年10月,新建药师殿。

普照寺基本恢复旧观,成为蜀中不可多得的金壁辉煌的宝刹,享誉海内外。

老灌县故事丨都江堰:川西名刹雪山寺普照寺拆除记

(时任保全大队党支部书记程永华、时任保全大队7生产队队长周福芝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