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當工作接踵而至,如公開課,視頻推優課,而老一輩的同事們總說年輕人多幹點沒關係,怎麼辦?

杜耀雨


對,你年輕,確實該做的!不為別人,只為自己!

首先你剛剛出來,你有啥本錢可以不勤於鑽研,努力學習?你有過強的教學能力?沒有吧!這些你得學習積累,慢慢成長,其實老年人就是在成全你,促進你成長,好事啊!


老教師呢?他們該有的都有了,該評的職稱也評了,沒有啥追求的,基本等到退休就是了!

而且現在公開課,視頻都要求融入現代信息化教學,老教師操作困難或者沒有年輕人做的好,讓他們來承擔肯定達不到現在課堂要求的,更不用說得獎,對不?


其次,你沒有評職稱吧,要論文證書,要賽課證書,要支教經歷,這些你得有吧,只能通過這些途徑獲取,也是最好的方式!

這樣做最大的獲益者是誰?肯定是你吧!

所以你要會想,他們的偷懶,其實是你成長的機會!

等你到了他們這個年齡,你是不是就可以把你的“報復”放在未來的年輕教師身上呢?哈哈😄


楊鍋來了


來說說我的經歷吧。九八年上班,資格證與專業技術證上都是語文,但是剛剛上班時學校缺數學老師,我被安排教數學,這一教就是十多年。代數學期間,那些數學老師說,即使弄了數學上的優質課之類的晉級也用不上,因為大文大理。所以,只專注於教學成績,從來不想什麼業務榮譽。2013年春季開學,一位歷史老師調走了,我改成了歷史,最起碼文史不分家,學科相近。我才教了六年曆史,而與我一起上班的歷史老師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老教師。雖然教學成績突出,但人到中年,出去講個課 ,去和年輕人競爭,感覺精力疲憊,外在形象也不同於當年,感覺好難啊!所以,剛剛上班的老師一定要選準路,所教學科與資格證、畢業證一致很重要!剛剛上班的老師一定要好好把握每次鍛鍊自己的機會,因為一個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磨礪!年輕人,加油!


花非花99068706


這種倚老賣老的觀念時下被年輕教師最為不屑,說是讓年輕人多幹點,多鍛鍊鍛鍊,其實這其中有一部分老教師壓根就是在偷懶,把原本屬於他們的任務,推給年輕教師,並且還冠一個你多鍛鍊早受益的理由。

在這裡我就要告訴年輕教師了,你步入校園成為教師後,必須要確立自己的做人原則,即屬於我本職的事我盡心盡力做好,不屬於我的工作誰也別想強加給我。除非你有打動我的理由讓我幫助你一次,但是你心裡必須要有感激之情,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讓你還回這次機會。

或許有人開始挑刺了,你這不是慣著年輕人學自私嗎?請注意: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是每個人最起碼的原則與底線!如果一個年輕教師從步入職場開始,就忽略做人底線,那你就不可能做真正的自我。時間長了你就會成為任人擺弄的玩偶一樣,同事可以隨意拋你工作讓你代為完成,部分家長也會不尊重你不把你放在眼裡。

威信是靠堅定的做人原則樹立起來的,不是你幫過多少人就能讓別人對你心理感恩。現在很多人在職場內常常會耍小聰明,把原本屬於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做,他們看人家辛苦幹工作還要說風涼話,這種人最為可恨。所以,勸年輕教師要學會觀人,要看看你身邊的老同事,哪些人品好,值得你尊重與信任,必要時幫人家一把。哪些根本就不是好人,一次機會都不能給。


寒石冷月


教育行業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學任務外,還有其他許多事情要做。而有的老教師由於各種原因,把這些鍛鍊的機會,留給了年輕教師,我覺得年輕教師多做點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去年底,市教育局組織的中小學實驗技能操作競賽,我們學校也按文件要求制定了實驗技能操作競賽方案,組織理科教師進行實驗技能操作比賽的初選,由於我們學校的理科教師年齡偏大,他們主動放棄這次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我代表學校去參加比賽。

由於這次比賽是兩個實驗,一是教材上規定的42個基礎實驗抽取一個參加比賽,二是準備一個創新實驗,參與競賽。我利用空餘時間,自制了一個創新實驗,經過多次演示,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

實驗操作技能競賽當天,宣佈了競賽成績,我榮獲市一等獎,市教育局將我推薦到省上去參加今年的實驗操作技能大賽,具體時間等候通知,希望自己能夠取得好的成績。

感謝老教師的謙讓,讓我得到了鍛鍊和學習的機會,有幸代表市上參加省級大賽。雖然我的付出比老教師多得多,但我收穫了喜悅和希望。


Lance課堂


在學校裡,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年輕教師有激情有思想精力旺盛,領導都會給他們壓擔子,所以,一些公開課,優課,基本功競賽等,都是年輕教師承擔。老一輩同事怎麼說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年輕教師經過磨練,很快成長起來。

老教師也是從年輕教師走過來的,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被壓擔子,經過鍛鍊磨練,成長為骨幹教師。無論他們是出於偷懶還是真的給機會,我覺得年輕教師看上去像是吃了虧,其實這些都是為了自己。

不要抱怨年輕時的吃虧,沒有這些吃虧,你真的很難在業務上有怎麼樣的發展。在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學校,這些公開課、示範課、基本功競賽之類的業務活動,機會都很難得到,也就是說,想多幹都沒有機會給你幹。

我工作過的幾個學校,規模都是比較大,遇到這一類業務活動,都是先在年級組評比然後確定最終的人選,年輕教師都爭著參與。很多教師,都是在活動中磨練成長起來的。

本世紀剛開始時我所在的那個學校,年輕人特別多,每次活動都競爭很激烈,在這種競爭中,年輕教師提高很快。當然,也有一些不在乎的,至今還在那所鄉鎮中心小學,早已被後來的年輕教師趕超了。

而當時樂於參與活動,不怕吃苦的,在磨練中脫穎而出的老師,在全縣都是小有名氣,早就到了縣城學校,都是中層領導和骨幹教師,有2人飛到蘇州3人去了南京。這些都說明,年輕時多做的工作多吃的苦,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自己。

至於老教師怎麼說,其實不是老教師能決定的 ,而是學校領導給予的,壓擔子,就是給機會,怕吃苦,斤斤計較,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出息,不管幹的哪一行,其實都一樣!


當代師說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葉秋身為老師,對這個問題談點自己的看法。年輕老師被要求多幹些,像題主說的,如公開課、視頻推優課等。葉秋覺得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看,首先看這些工作對個人成長是否有利,如果有利的話就做,第二,如果沒有利,幹一兩次可以,如果多了,要堅決學會說不,不要不好意思,不要覺得為難,你要搞清楚,那是別人首先讓你為難的,為什麼選擇將就別人為難自己?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一定要勇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為了將就別人為難自己!


第一種,如果這種工作對自身成長有利,可以參加。比如葉秋學校會組織教學比賽,選拔人才參加省裡的教學大賽。年齡大一些的老師或已經上了職稱的老師一般都不會參加,院裡會組織老師參加,會要求近三年或近幾年新進老師參加。這種活動我覺得參加也無可厚非,參加了一是可以鍛鍊自己的教學水平,二是不管是在學校得獎還是在省裡得獎,對個人都很有利,在學校得獎對評優或崗位評定時可作為一個條件使用,如果在省裡得獎,評職稱時可發揮重要作用,這種活多幹一些對自己成長很有益處,參加是沒問題的,如果講課好可以主動參加。再比如,近兩年興起的微課大賽,年輕老師對新東西熟悉,可以多參加積累經驗,這些活動系裡讓參加就參加,對提高自己是很有利的。



第二種,如果明顯是看年輕老師是新來的,而挑軟柿子捏,那一定要堅決學會說不。我們應該尊敬老老師嗎?當然應該,我們應該尊敬每一個人,但是我們尊敬的是他的學識、修養、做人而不是年齡,一個壞人即使老了,也是一個壞人,只是更老而已,他值得我們尊敬嗎?葉秋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有的老老師對新東西不熟悉,搞統計的,不知道R,不會spss,matlab也不會,還帶本科畢設,還有研究生,得知新來的年輕會,就時不時讓年輕老師去指導他的研究生,讓幫帶本科畢設,有時候還讓幫著上課,偶爾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一直這麼幹,如果不學會拒絕的話,你就一直啞巴吃黃連吧!

葉秋學校有新校區,和本部不在一個城市,新校區老師不足需要本部老師去上課,沒有老師願意,都有孩子的上學問題,沒有這個問題的老師也不願意去,雖然錢多點,但老師們的想法普遍是錢差不多就行了。怎麼辦,年輕老師上吧,問題是年輕老師們有限,兩三年輪完了,怎麼辦,再輪一次!這時候有的年輕老師有原則,說我去可以,但應該每個老師都去一次,我再去,於是他不用再去了,有的新老師有不滿走不好意思說,只好再去了,所以,任何時候覺得自己正當利益受到侵犯,一定學會說不,這個社會最被欺負的就是無原則的老好人。

所以,葉秋覺得,年輕老師應該學會說不,學會維護自己的利益。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年輕人多幹點是正常的,哪個行業來新人了,不要新人多幹,多積累經驗。我認為這是普遍現象,也很正常。老員工和新員工就像師傅和徒弟的關係,就算師傅不說讓你做什麼,你也會多做的。對於學校的教育,年輕老師多上些公開課或者錄視頻優課,也再正常不過。我從以下幾點進行說明:1.首先年輕教師有精力,但缺乏經驗,不管是備課與常規教學多付出是應該的,對自身成長有幫助。2.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多數還是強於老教師,所以參加各種活動更得心應手。信息技術用好了,對課堂教學有推動作用。3.面臨職稱評定,也需要你參加活動,獲得證出,或要有教學成績等等,這也是一個方面。4.年輕老師在教學上有想法敢創新,但缺乏經驗積累,應虛心與其它教師溝通學習,自身也應不斷學習,切勿感覺會了而荒廢,學習是一個過程,貴在堅持,必有收穫。對於老教師,由於年齡和精力問題,還有就是大多都進完職稱和麵臨退休,確實也不願意參加這些活動,但作為年輕教師一定要多跟他們學習教學經驗,促進自身成長。我工作八年整,也是青年教師,一直在學習的路上,歡迎共同溝通學習。



高老師數學課堂


三水三心觀點:年輕人多幹點,真的沒有關係;但一味將分內工作推給年輕人,年輕人就要理直氣壯的拒絕。

任何一個單位,都有老中青三代人——唯有這樣的單位,才具有發展的持續性。學校尤其如此,老教師,見多識廣,經驗豐富,但有些時候,思想觀念跟不上趟,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中年教師身強力壯,堪當大用,但有些時候忙得暈頭轉向;年輕教師初出茅廬,不落窠臼,但一味敢打敢闖,容易弄出事端。

所以,一個真正的具有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學校,一定是三個年齡群體的教師,相互協作的:

——老教師將自己的經驗(包括一些負面的教訓)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中年和年輕教師,給他們提供指導;

——中年教師承上啟下,集繼承和傳承於一體,責任重大,所以,老教師要理解,年輕教師要主動;

——年輕教師要放低姿態,謙虛謹慎,多向老教師和中年教師學習,要深入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新觀念、新技術與現行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

但有的時候,也會產生出一些矛盾:有些老教師自恃年齡大資格老,把工作推給年輕人,年輕人又該怎麼辦呢?

我當年剛剛畢業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比較主動。比如,辦公室有老師需要搬個東西,年級組需要寫給什麼告示啟示,教研組需要開展一些活動,我都積極主動——反正我一個人,上不需要奉老,下不需要撫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嘛。

包括改試卷,我都主動提出幫老教師改一些;出各種複習試題,我幾乎都願意承包!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一旦老教師將這些工作,逐漸當成我的分內工作,情況就不一樣了!

當時,學校有個男教師,比我大十來歲,也是屬於身強力壯的。他後來就逐漸習慣成自然,凡事都說“叫某某做”!

我願意做,但並不是必須做,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但作為年輕人,我豈能跟他置氣?

所以,這個時候,一所學校的文化,就開始起作用了!

我們有老教師就站出來說,“工作是大家的,不是某某一個人的,憑什麼叫他一個人做?”

於是,就先平均分配。但那個老師,就藉口家裡事情多之類,叫我幫忙。開始我也幫,但後來,次數多了,我也就要拒絕——畢竟,我不是你家請的長工啊!

但通過自己多做一些,我贏得了老教師的喜愛,很多時候,他們將我當做了自己的孩子,毫無保留地教我,甚至,在我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給我加油打氣。

而在多做一些的過程中,我也比同齡人,更快的熟悉了教育教學以及學校管理。


三水三心


實則是大家對這種公開課等的不認同的一種推辭。

實際要不是為了評職稱,大家都不願去上現在的公開課。各種演,準備時間也久,還要磨課。老師們內心也不希望演,與平時上課的節奏、方式不一樣,又不能代表平時的上課。

但沒辦法,當老師得去評職稱,要不然到老都是和剛畢業相差不了幾塊錢的工資。老老師們基本是評到了職稱,在往上評已經很難了。就極不情願去上公開課這些。有些沒評到的一開始就很討厭這些一直沒去評,老了沒機會了也更不去評了。

再者,在大家都不是很想去做的情況下,以及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基本也是年紀大些的老師。他們負責安排誰去上哪個年級哪個班的課以及哪個老師去培訓去參賽。他們已經很熟悉老老師們的想法,一般也不安排老老師去上公開課這些。除了少數幾個自願提出或者是為了評跟高級職稱的老教師。

年輕老師需要鍛鍊,需要評職稱,就自然需要上公開課這些。所以,這樣的事就很正常了。


鈉鎂鋁老師


公開課、推優課幾乎是每個年輕教師必經之路!老教師們幾乎都不講公開課了!而老教師們說年輕人多幹點,這點也沒有錯!並不是老教師們把工作推給年輕教師。而是年輕教師必須要經歷的!

年輕教師要想晉職稱,就必須要用到公開課,而且一般是市級一等獎才有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單項榮譽!我們這裡沒有公開課優質課是一票否決的!既然是做老師的就不要排斥公開課,多表現自己總會有好處的!我也很排斥講優質課,當時學校年輕教師少,每次公開課都是報我,但是後來晉級的時候我比他們多一個優質課就上去了,他們沒有的就下來了!我才覺得公開課該講還是要講。近幾年年輕教師多了,尤其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大學科,想講優質課也很難了。首先要從學校裡選出來再從鄉鎮裡選最後才能去縣裡!

年輕教師在單位裡真的是乾的活最多拿的錢最少,有時候真的挺羨慕老教師工資高幹活少!但是這些都是他們辛辛苦苦兢兢業業幾十年換來的!鐵打的學校流水的老師,我們學校對老教師比較照顧,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一般安排很少的課或者安排到後勤崗位!學校也沒有人有意見,因為每個老師都會老!對老教師的尊重也是對每個老師的尊重!

老教師對年輕教師也比較照顧,尤其是剛來的年輕教師不會做飯,經常看到有老教師邀請年輕教師到家裡吃飯!我們經常說尊師重教,首先從我們老師尊師重教開始!如果我們之間矛盾重重,只會讓別人更看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