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管理管什麼?管人,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的潛力,創造價值,為他人謀福祉,這便是管理的本質。

為什麼員工會反感工作,是因為工作本身的問題嗎?不是,員工從選擇這個工作開始,說明員工對這個工作還是有一定的熱愛,只不過人不是機器,會對重複性的工作產生疲倦,人只要在被需要被欣賞,被認同的過程中體現自我價值,才能實現真正的快樂工作。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不少公司在招聘的時候總是加上xx經理,帶這樣職務都是比較好招人,說明人是需要工作去給他帶來自豪感,通過工作去獲得認同感,這個工作能夠給他帶來身份,有被重視的感覺。

所以企業在管理人的時候,如何去讓員工在工作中被認可,有價值,是所有管理者應該去做的事情,而不是作為領頭羊,不僅僅只是千方百計提升賬面上的業績,還有重視人的管理,業績是人創造出來,人管不好,業績又從哪裡來?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我們很多的方式是用錢去激勵,像華為一樣,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華為除了錢,員工還自帶自豪感,能夠在華為工作至少是被外界認為是精英,那麼我們作為管理者如何正確地激勵員工?

成就感不能給予,只能獲取

成就感在工作中獲取,這與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管理者應該充分了解員工的優勢、能力、特長,通過分析員工的特點去分配工作,達到高效的目的,高效做事,得到領導認可,說明員工自己創造了價值,自然而然員工就會產生成就感。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管理者應該是掃除障礙,而不是創造障礙

管理者應該是幫助員工掃除工作上的障礙,但是實際上情況並不是這樣,多數管理者是讓員工忙起來,而這個“忙”是無效,比如說隨意安排員工做其他事情,導致員工無法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導致員工越來越忙,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產生價值,容易對工作產生厭倦,一旦產生厭倦,員工就會排斥工作,但是並不是員工不熱愛他現在的工作。

而作為管理者,更應該是幫助你的員工把精力花在關鍵事件上,而不是給員工製造麻煩,阻礙員工完成任務。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讓員工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

做一件事情,我們不能悶頭去做,做了之後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只是簡單的執行命令的員工失敗是很難在工作獲取自豪感,管理者要的是讓員工瞭解自己公司,幫助員工看見結果,從而起到激勵的作用。

但是我們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公開,但是對員工有影響的工作信息做好是讓員工做了解,比如說戰略、方向或者是績效。

特別是績效這一塊,跟員工是最緊密相連,更應該讓員工瞭解員工的工作做得怎麼樣,哪裡不好,做到客觀起分析。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想要員工瞭解到自己的績效,也就是“我把事情做成怎樣”“我在哪些地方還需要再次改進”等等這些問題是通過績效來反饋,但是對於工作量化後績效記錄和反饋是一件難事,我們需要搭建一個連接的平臺。

積分制管理是量化員工工作,通過獎扣分來激勵員工的管理模式,對於工作和文化是一樣的道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績效工作的量化,比如說一個店長的績效工作的平衡點是2000分,那麼根據員工不同的權重來劃分積分佔比,給公司產生效益的關鍵工作佔得比重最多,如下圖: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到了月底,管理者或者員工可以直接通過軟件(成功之道)查看自己積分情況,員工完成本週或者是本月的工作,可以獲得2000分,約定工資可以拿到,如果員工超出2000分,員工得到的工資比約定的工資還要高,這些全部通過數據來反饋,管理者可以直接查看積分事件,瞭解員工哪一塊做得好,哪一塊做得不好,通過積分變化來了解員工情況。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當然積分還可以用在文化上,比如提意見、主動給公司節省成本、幫助同事等,這些都給予激勵。為什麼員工願意積極掙積分,因為積分是與員工有關,比如說公司額外的福利,獎金、年終獎、旅遊、晉升等,這些均是以積分排名作為主要參考,員工自然就會去重視。

“我手底下的員工每天都很忙”看看管理者是如何把員工變成庸才?

為什麼積分制管理能讓員工找到自豪感?源自於看得見結果,不斷反思,前進,在工作中收穫積分也提升能力,積分越高,說明員工對公司的貢獻越大,越能給員工帶來榮譽感,這就是積分起到的激勵作用。

點擊“查看方案資料”免費領取積分管理方案和軟件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