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如我的文章對您有益,請點擊一下“關注”再收藏,謝謝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伯遠帖》是現今學術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書法真跡。

《伯遠帖》縱25.1釐米,橫17.2釐米,還沒有現在的16開紙大。

《伯遠帖》一共只有五行,47個字。

《伯遠帖》的書寫工具為硬毫小筆。

《伯遠帖》寫於晉孝武帝在位期間(372—39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

《伯遠帖》是王珣寫給當時任臨海(今浙江台州)太守的堂兄弟王穆(字伯遠)的書信。

《伯遠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逐步展開《伯遠帖》全卷,可以看到: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卷首上方為乾隆時所鈐“內府圖書”,下方為“遊六藝圃”是乾隆所用閒章。“江左風華”左側有乾隆“觀書為樂”閒章。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前隔水乾隆御書:“家學世範,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緣”三璽。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並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餘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鑑”二璽。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乾隆接著又御識:“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顏曰:‘三希堂’,御筆又識”,鈐“乾”“隆”二璽。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伯遠帖》原文翻譯,至今有爭議,現列舉兩種譯文供大家參考。(如我的文章對您有益,請點擊一下“關注”再收藏,謝謝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翻譯一:珣頓首頓首,距伯遠兄弟在事業正盛之時辭世已經一週年了,他生前深受眾兄弟們的尊重,因為體弱多病,一直想優遊自在地生活,當初事業剛剛有起色這樣的事就發生了,沒能達成願望。和他的分別好像就在昨天,而他卻永久地作了古人,遠遠地隔著山道,再也不來看我……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翻譯二:珣頓首頓首。伯遠足下,您的事業成功與深情高誼,都可作為兄弟們的榜樣。我因患痼疾,無意仕宦,而是志在悠遊山林。最近卻被外任為豫章太守,不能遂我所願了。回想離別如同昨日一樣,卻再也一去不復返了。如今你我遠隔五嶺,卻不能輕易相見了。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兩種譯文,意思大相徑庭!第一種意思裡,認為伯遠已經去世。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伯遠帖》筆畫瘦勁古秀,有多處頓筆含有章草遺意,結體開朗中寓嚴謹,充分展現了王珣高超的書法造詣,堪稱行書早期典範之作。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正文後隔水上有董其昌跋:“晉人真跡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宮大令已罕,謂一紙可當右軍五帖,況王珣書。視大令不尤難覯也!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長安所逢墨跡此為尤物。戊戌冬至日,董其昌題。”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緊接其後有乾隆御繪《枯枝文石》圖,並識:“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鈐“幾暇怡情”一璽。後有“墨雲”一璽。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而後為明代王肯堂跋文:“右晉尚書令諡獻穆王元琳書。紙墨髮光,筆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為晉人手澤,經唐歷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間珍秘於天府不知其幾矣!而尚有遺逸如此卷者,即賞鑑家如老米輩亦未之見,吾於此有深感焉!元琳書名當時為弟珉所掩,故為之語曰:法獲非不佳,僧彌難為兄……己冬十二月至新安,吳新宇中秘出示留賞信宿,書以歸之。延陵王肯堂。”後鈐“王肯堂”印一。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再後則為清董邦達受乾隆之所命而繪《林下蕭散之致》圖,其形象地構思了一幅油然而生的畫面情景,畫中一老翁屹立在通向河面的石頭上,四周風景秀美,有碧水清山環繞,老翁扭頭,似在欣賞這山川大河,又似觸景生情、凝神思索。隔著一片叢林,一位年輕人也在駐足觀望,觀望氣勢恢弘的山川、波瀾壯闊的河流,或感嘆人生。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圖後附董邦達題記:“上既以王氏三帖貯三希堂,詔臣達繪為圖又以此伯遠札,卷尾餘紙,命補其空,臣謹按札中有志在優遊及遠隔嶺嶠語輒彷彿情景乍林下蕭散之致。竊念希世其珍屢得附名其後簪筆之榮實深蹈拼。臣董邦達稽首敬記。”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最後則為清沈德潛書“三希堂歌”,歌曰:“江左風流數王氏,司徒以後多聞人。羲獻父子樹清節,法護文學超常倫。勳名一家著史冊,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時晴洵書聖,中秋姿媚中藏筋。伯遠一帖推後勁,遒逸自足追前塵。東晉至今十六代,離合聚散同煙雲。太清樓空幾泯滅,寶晉齋廢疑沉淪。至寶閱世永不壞,鬼神呵護留乾坤。從來法物聚所好,歸之秘府紛羅陳。聖皇勤政得清暇,披玩卷軸時討論。一字品題物愈重,圖球並作天家珍。三希名堂世希有,何啻採鳳兼白麟。吾皇寄意別有在,字同義異窮聖真。寓意於物匪留意,頤神養性常欣欣。遊心理窟無心步,濂溪易通曾有云:唯士希賢賢希聖,聖人希天直欲探天根。萬里雖遠終可到,立志恢廓無涯垠。士人黽勉臻上達,而況上聖德性通高旻。法書珍重只簡翰,游泳六藝緣依仁。小臣拜手敬瞻玩,摩挲那敢指掌捫。昔人筆墨貴鳳髓,睿藻箴勖揚龍文。承命作歌識卷末,疑有寶光騰起爛爛輝星辰。乾隆丙寅春三月,臣沈德潛奉敕敬題。”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另外,圖卷前後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識。清代所鈐寶璽有:“石渠寶笈”“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養心殿鑑藏寶”諸璽。除此之外還有乾隆的“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御賞”“內府書畫之寶”“神怡性靈”“研露”。收傳印記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笈之印”“范陽郭氏珍藏書畫”等。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必藏!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圖

《伯遠帖》的收藏路徑很清晰:北宋內府→明代董其昌→清乾隆內府→清帝退位後→古玩商郭葆昌購得→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故宮博物院。

如我的文章對您有益,請點擊一下“關注”再收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