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暗度陈仓,从汉中成功进取关中,诸葛亮北伐是否借鉴了韩信的经验?

重舟难过千重山


效法战神良将,诸葛亮向韩信致敬!

韩信暗度陈仓,也就是刘邦从汉中成功进取关中的战略,一直是被千古传诵的伟大战略;但史记中记载的非常简略,再加上相关小说家的故事,让大家以为韩信很轻松地便拿下汉中,更误以为走这陈仓故道奇袭有神效,一到关中便水到渠成。但事实是如何呢?

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集解】地理志武都有故道县。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正义】今岐州县也。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集解】孟康曰:「畤音止,神灵之所在也,县名,属右扶风。」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别兵围雍王废丘,【索隐】按荀悦汉纪,令樊哙围之。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贞侯赵衍;以谒者汉王元年初起汉中,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首先,在功臣年表中,有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刘邦大军在陈仓被挡下来了!赵衍建议刘邦从他道包夹,然后才战胜。所以实际上暗度陈仓是没有完全成功的!严格说,是不是暗度陈仓都还有疑问,因为史记没有记载“明修栈道”这回事,此乃出自元代小说内容,与三国相似,都是小说家所言。

因此走陈仓故道并不是“暗度”,而是明走,因为雍王章邯知道并派兵将故道口挡住(应该是把守住散关),刘邦还因此萌生了退意。

史记里的“邯迎击汉陈仓”,说的也就是这件事,章邯王都在废丘,平时住在废丘。章邯清楚知道汉军从陈仓故道而来,前去迎击,在陈仓故道挡住了汉军。

但问题是,后来汉军由“他道”进攻,才将雍王打退,这“他道”是哪里呢?

史记里没有相关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其他地方找蛛丝马迹来猜测了。先看一下雍王章邯在陈仓被打败后的退兵路线:

章邯陈仓兵败,先退往东北方的好畤县,又败,最后退往王都废丘坚守。而除了陈仓故道,当时韩信可选择的路线有骆谷道、斜谷道、陇右天水路线三条,他选择了哪一条呢?

有两点可供我们参考:

1、如果韩信改走了斜谷或骆谷,姑且不论行军补给问题,假设走这两路成功包夹,章邯后路必断,想要安全逃掉难度很高。他就不太可能还退往好畤、废丘了。

当然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关中东部塞王司马欣夹击的困境。

2、在陈仓击退章邯而围废丘时,刘邦派军收复关中周边的土地,陇西、北地、上郡,看一下地图:

收复陇西、北地、上郡,怎么跳过了天水郡跟安定郡呢?

所以很明显,韩信在陈仓被挡住后,走的路线是绕到天水郡再包夹陈仓,所以天水与安定已经搞定了!

说到这里,有没有似曾相似的感觉?话题可以引到今天的题目上来了。

没错,韩信也是走西汉水出祁山!祁山是由南往天水必经道路,要到天水必先到祁山!

看看诸葛亮的北伐路线,那几乎是在向韩信致敬,西汉水路线已经被韩信证明过是进关中的成功路线。当然也被东汉虞诩证明过是通往凉州的最佳路线。

真正读懂史记,博古通今的诸葛丞相,当然是效法古之战神良将,同样走上这条最佳路线啰!只是蜀国内部问题太多,最后诸葛丞相仍功败垂成,惜哉!


重舟难过千重山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袭破雍地章邯,从汉中成功进取关中,用的是战术,是兵法。

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后世兵法三十六计也将其列为一计。

韩信明着施放修栈道烟雾,暗里使出奇兵绕击制胜,用的是阴谋。

到了诸葛亮这,只能用阳谋明夺了。因为前人用过,魏国不可能不重防陈仓,早已在城固、防械上投资下本了不少。司马懿还专门向魏明帝举荐了大将郝昭。

诸葛亮也知道,再放什么烟幕,魏军也不会放松陈仓的守备。所以北伐至陈仓,随军就直接带了云梯、冲车。本以为兵多势盛,陈仓就千多人,不待魏援来到,就能敲开陈仓城。

可是没想到这位郝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没用大笔墨描写,史载上却可是悍将级人物。与诸葛亮上演了一出攻守大戏。你起云梯,我发火箭;你推冲车,我扔石磨;你挖地道,我建内墙……

近一个月,诸葛亮愣是没攻下来,看看魏援也快到了,自己粮草也不多了,只好先收了这次兴兵。

诸葛亮没用上暗度陈仓之计,反到是后来魏将邓艾用上了这计的经验。

邓艾与钟会伐蜀。钟会与蜀汉主力相峙于剑阁,邓艾率轻兵偷度阴平,绕袭成都,令蜀汉全线崩盘。这一奇招,可以说是韩信暗度陈仓之计的翻版。

只不过韩信之此计是为了出川而谋动,邓艾之此计是为了入川而筹划。

刘邦之汉因此计,开启了事业之门;刘备之汉因此计,陷入了败亡之路。冥冥中是不是也算一个轮回哦。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个人感觉他们的战略方向与战略意志有着根本的区别,刘邦屈居汉中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项羽很有用心的让他远离中原地区,并且在秦地分出三秦以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隔绝汉中王刘邦,这是什么意思?无非是想让刘邦永远待在汉中。好了,刘邦以及刘邦周围的一班人物都是丰沛人士,他们哪能屈居汉中,他们必然要有挥师东进的意图,这样以来他们的战略意图就不可避免的与项羽争天下,打天下,他们做到了,成功了,汉中王经过生死的考验与历练真正做到了大丈夫当如此矣!成就了汉家的天下,至尊至上于皇帝。

诸葛亮北伐可以认为没有借鉴韩信的经验,这是因为蜀汉的建国方略就是蜀地,诸葛亮亮相出世算就了汉家的业鼎立三分,基业就出在蜀地,况且蜀汉的力量十分有限,他只能望其曹魏,占不了优势,兵穷地狭他能够闯荡中原?霸业雄起?完全没有那样的能力,也与他的建国方略有着根本的不同。诸葛亮的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很是一般,治国之能臣,军略之暗弱。但是汉家丰沛人物刘邦集团加之有了韩信的入伙他们的战略意图,战略方向就能有了长足的发展,勃然而雄起,很不一般,成就大事啊。



杨柳青青春之声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是韩信初掌兵权后的第一次用计 也是关系刘邦集团的重要的事件 是奇计 因为对手是自高自大的项羽集团 计策得以成功 名垂千古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初期 奇计频出 助备建立霸业 三分天下有其一 但却是最弱的 地处西川 地小民稀 自保尚可发展不足 曹魏占据中原实力强大 就算诸葛先生厉害能取得一些胜利 可总是难更进一步 时代不同 对手不同 不是一人能左右的! 而且感觉后段诸葛逆天而行 怎能成功


陈一逛


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是刘邦得以建立汉朝的非常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略出击。

当时项羽势大,刘邦只能在汉中暗中积蓄实力,通过火烧栈道的方式昭告天下自己不打算参与争夺天下了。于是项羽认为刘邦再次出山也要等栈道修好才行,这才放心的去讨伐其他割据势力。

没想到刘邦却暗度陈仓,一举取得了战略主动,虽然战争中有多次反复,但终于还是刘邦笑到最后。




而诸葛亮北伐,其实早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对刘备阐明,应当借鉴汉高祖刘邦得以成功的这一著名战略规划。

我们来看看隆中对原文怎么说: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给刘备的战略规划就是一方面占据荆襄,另一方面占据益州汉中。等待天下有变,从荆襄、汉中两路出发,则比刘邦当年还多一路大军,恢复汉室的霸业唾手可得。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听了诸葛亮的建议之后,才有了明确的战略纲领,有了自己的地盘,这才开始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但是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损失了关羽自己的性命,还断绝了当年诸葛亮规划的战略方针。

后面随着刘备伐吴失败,不但没能占据荆襄,反而损失惨重。诸葛亮哪怕有再强的本领,也无法以一州之地完成北伐曹魏的壮举。

更何况曹操之后的曹丕、曹叡二帝虽然才能比不上诸葛亮,但也是曹氏三祖,不算昏庸之辈,曹魏自身没有大问题,诸葛亮活着的还能主动出击,打的魏国居于守势。

等到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更是鼠目寸光,在曹魏内乱的时候也没能有所作为,最后苟延残喘二十多年最终被曹魏所灭。

所以以史为鉴认为:诸葛亮在战略上很早就借鉴了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但是战术上诸葛亮一直倡导稳扎稳打的战术,并未完全借鉴刘邦和韩信奇兵突出的战法。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虽有借鉴但结果不同。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地理问题,对从汉中攻取关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家周宏伟先生的论文《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在2012年第10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周先生在他的论文里阐述了发生在公元前186年(即西汉高后二年)的武都地震,将原来可以东西全程通航的汉水,截断成西汉水和汉水两条河。尔后,随着地形的变化,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在略阳一带形成,西汉水及其附近的河道南流进入四川,成为嘉陵江上游的水源。失去了西汉水的汉水(东),河道缩短,水量减少,舟楫之便也大不如前了。

韩信统领汉军反攻关中,发生在公元前186年之前,汉水不但东西主干道畅通,还可通过西部的天池大泽北上到达陈仓。在这样便利的水路交通下,韩信大军出陈仓以前,可以沿汉水西北东三个方向从容调度三支路军队,佯攻陇西,明出子午,暗度陈仓,从而一举取得汉中反攻关中的巨大成功。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汉中反攻关中成功的案例。在此之后,不但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而返,后面的历朝历代,再也没有类似韩信这样的成功案例了。


一点研究


用诸葛亮比韩信,岂不谬哉。

韩信是兵家四势之一谋战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者,为了取得胜利什么谋略都可以用,正所谓“以正和,以奇胜”

而诸葛亮怎么说的“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蜀汉、小国;曹魏,大国。你一个小国图谋人家大国不用奇、不用险,还怎么打?

所以,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样的不要和诸葛亮比,诸葛亮都是堂堂正正之师


华衣夏服


应该说诸葛亮为刘备所作的战略规划《隆中对》本身就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韩信自汉中出关中进取天下之法。但也有不度,时间不同,对手不同,情况不同。刘邦的对手是项羽,刘邦被封汉王后,烧掉栈道自断归路表示无意争天下,项羽逐不防范刘邦,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而争天下。韩信喜欢用奇,对手是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项羽,这情况下此计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诸葛亮.谨慎,毕竟诸葛亮和韩信的军事才能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手又是老辣沉稳的司马懿,加上魏国力雄厚,内部安定,其主也非庸主,这就增加了成功的难度,刘邦争天下时,可是诸侯割据,各种势力林立,这是扩大自己争天下的最好机会。而诸葛亮时,天下局势已明朗,即三国鼎立,魏最强,蜀最弱,弱蜀面对强魏,结果自然不一样,而刘邦却能够拉扰韩信争取英布等诸侯共同对付项羽,最终成就大业。所以说,诸葛亮战略规划上是借鉴了韩信,但具体战术上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未用险未用奇,加上对手和对方情况不同,不成功是必然的,毕竟,诸葛亮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军事家,弱蜀能屡次北伐已属不易。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梁溪居士陆建荣


还定三秦不是淮阴侯韩信指挥的,实际指挥官是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