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史觀
北大學子弒母案該給我們什麼啟示,入學是否該增加心理考試,心理不健全的學生能否錄取?
首先,我想表明自己的觀點,反對增加心理考試,因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增加心理考試,無非是一種排斥行為。其實有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對他人並不構成傷害,是可以得到治癒的,如果將他們排除校園在外,無疑是對他們的區別對待,這對他們受傷的心理又是一種傷害,等於是給他們提前判了死刑,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認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雖然這個案件屬於極端小概率事件,但其中折射出的教育缺失和治安漏洞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希望通過這個案件,讓大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不論是家長還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論是學校還是社會。(本文重點講家庭教育)
這個案件之所以被大家關注,因為人們給它打上了幾個特殊標籤:北大、高智商、弒母、失蹤。當這幾個標籤組合到一起,帶給大眾的不是一點的驚訝和不理解,其中也是疑點重重。
為什麼呢?
不可能!
為何一個在別人眼裡是乖娃娃的人,會做出這般有悖倫理、突破道德底線的事呢?
但縱使我們有太多的不理解,案件就是發生了。這種高智商的犯案人員,心思和想法是有別於常人的。案件發生似乎在一次印證一個道理: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
離奇的案件我們不再分析,相信警方的審訊很快會讓真相大白。
找不出缺點的人
從媒體對吳謝宇的描述來看,他確實是一個自律、專注、早熟、嚴謹、聰明、理智、熱情、情緒穩定、追求完美的人,甚至別人找不出他一個缺點。吳謝宇和我們見過的案件的兇手都不一樣。他身上最令人困惑的是,人性的弱點在他身上似乎完全被隱藏了。
我想說的是這麼一個近乎完美的好孩子,其實是個高度壓抑的偽裝者。
一個別人看不出他缺點的人是可怕的人,不是他沒有缺點,而是他一直活在偽裝之下。就像一個演員,別人演一時,他卻能演一生,由此可想他的內心也是十分痛苦的。
看一看吳的家庭教育
吳謝宇的父親吳志堅2010年因肝癌病逝,能瞭解到的信息並不多,不便過多論述。
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在眾人心中是這樣一個道德楷模的形象:要強、清高、保守、忠貞、刻板、道德潔癖、原則性極強。謝天琴可能無形中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關於學習、關於成功、關於交往、甚至關於性。
吳遵照他母親的意願,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設活著,成為多少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卻壓抑了作為一個孩子的天性。讓一個天性自由的兒童去從接受這些道德高標準,內心是非常壓抑的、非常痛苦的。
一個童年幾乎從來沒有經歷過頑皮、淘氣、放縱時光的人是可怕的。
吳父去世,吳母變得焦慮、易怒,把全部注意力和希望放在吳身上,讓吳承受了巨大壓力,卻又無處排遣。
但在吳母死後,吳謝宇卻迫不及待做了她生前可能最厭惡的兩件事:騙錢和招妓(可能向妓女求婚)。吳完全像是解放了自己被壓抑二十多年的天性。他終於不用再戴面具,可見,對於家庭的教育,他表面是順從的,內心卻是逆反的!
在孝順、乖巧背後,他卻是一個極其叛逆的人。
反思當前教育
教育的目的並非培養高智商的人,而是為了培養人格健全的人。而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
心理學上有這樣的闡述: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而人格是各種心理特性的總和,也是各種心理特性的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它都影響著一個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使他具有區別於他人的、獨特的心理品質。
有心理學家說,家庭是“人類性格的工廠”,表明了家庭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歡互相拿自己孩子作比較,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只要求孩子“要努力”“要優秀”“要成功”, 從來不問孩子開不開心,不問孩子幸不幸福。可是父母所謂的“成功”不一定就是孩子想要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他們將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強加給下一代。
父母的這些期望無形中使孩子生活在充滿壓力的生活環境中,容易產生心理恐慌、焦慮以及逆反等各種不良心理,這些都將嚴重阻礙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發展,等到孩子“爆發”“崩潰”、出問題時,才後悔莫及。
一直以來,應試教育以“分數”“升學率”為第一位,而忽略個人心智成長,長時間如此,讓部分孩子變成了思想上“人云亦云”、心理上“黑燈瞎火”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
這告誡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刻意站在偉人的高度上提要求,不要作為旁觀者客觀批判,而應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在理解、同情的基礎上講述、教授做人的道理。
父母的關愛做到位了,孩子自然能夠感受到愛,也能從心中生出愛的種子。
願看到文章的每位父母能夠反思自己,既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也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孩子的人格養成。
最後,這個案件屬於極端小概率事件,大家不必恐慌不安,但其中折射出的教育缺失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希望通過這個案件,讓大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不論是家長還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論是學校還是社會。
阿黎心理,助你遇見更好的自己。阿黎還要悄悄告訴你:“點贊加關注,每天有進步哦!”
阿黎心理
《吳謝宇,一個人格完美到扭曲的學霸》
除了一些重型精神病外,很多精神障礙都是隱形的,一個人成長到16歲就應該通過心理測試來檢查心理是否健康了,以便發現問題及時干預,真正有心理問題的人從這個時候就露出端倪了,如果不做心理檢查很難被發現。
正如吳謝宇微信簽名中寫的"我來我看我征服"一樣,似乎他的人生任務就是信守這個信念,達到這個願望而自律到瘋狂。
如果用這句話來表達吳謝宇的內心語言,那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我看到了這個世界,我必須征服這個世界,否則我將毀滅這個世界,誰也無法阻擋我。"
這是個極端扭曲、極端病態、極端分裂的內心世界,這個可怕的心靈何時開始扭曲我們不得而知,也可能從他自律到常人孩子所不能自律時就已經開始了,而家長毫不懷疑地認為這是孩子的優秀。
吳謝宇的人格完美到扭曲,之所以說他完美,任何熟悉他的人都說找不到他不完美的地方,。之所以說他完美到扭曲的程度,他連殺親生母親都能精心準備到完美無缺的地步,他一次次地去征服,征服初中、征服高中、征服北大、征服出國英語培訓、征服性工作者,甚至最後征服生養自己的親生母親,最終也要把自己小命征服,在他的潛意識深處,征服就是毀滅掉一切,包括他自己。
這是何其變態的一個內心世界,讓人細思極恐,他用完美的"光環"成功騙過了所有人的目光,他把心理學的光環效應運用到極致,然後去完成他征服不了便全部毀滅的變態願望。
"完美“本身就是分裂的一個極端,而另一個極端“不完美“都被"完美'遮掩了,就因為"完美",讓所有人都忽略了"人性的分裂“。沒有去懷疑一個完美的學霸心理會變態,似乎“完美"的學霸心理就一定也是完美的,這實在是個謬論。
家庭警醒 ! 學校警醒 !! 社會警醒!!!
胡文生心理諮詢師
吳謝宇弒母案我分析,有如下原因:(1)他家祖上遺傳有問題,家中多人有精神病史;(2)母親在教育吳謝宇中,雖然成功,但漫長的歲月裡,吳謝宇也會在潛意識中存留很多對媽媽的不滿。所以,教育的成功不能單單看成績,內心世界的化育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顯然,吳母其教育是有問題的。加之吳母性格也有某些缺陷;(3)高智商的孩子,一定讓他們內心得到化育,否則,他們危害社會的智慧多多,而且,欺騙性非常大,這是我們教育高智商孩子平時要注意的,也就是加強德育教育,改變孩子內心世界;(4)最後一點,雖然吳謝宇是北大的學生,是超級學霸,因此而全面否定我們的教育是不對的。因為,人類的基因的改變是我們民族永遠的課題,也就是提高民族素質。我們要對青少年進行信仰教育,也是就是改變孩子內心的教育,加強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弘揚,所以,我認為黨中央的許多提法都是非常正確的,只是我們覺得遠,實際,很近。復興中華文化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科學教育法
作為一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北大學子、弒母嫌疑人吳某,潛逃3年後被抓,這是高智商犯罪,隨身攜帶幾十張身份證,完美躲過天眼系統,要不是他得意了,自露破綻,相信還會潛逃更長的時間。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天才少年,除了智商高之外,老師和同學都覺得這個少年沒有任何缺點,找不到一點破綻,是一個完美的道德模範。他弒母的動機大家也在猜測,我覺得最可能的動機是其母從小對他的高道德標準培養,他一直壓抑自己的個性,選擇做一個完美的演員,再碰上青春期的敏感,很容易造成對他人的侵犯。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能量必須通過某種辦法宣洩出來,以免持續積累而生病,通俗來說就是水壓理論。吳某就是無法宣洩這種能量而侵犯他的母親,證據就是,他殺死母親做的事兒就是騙親友的錢謊稱出國、找妓女談婚論嫁,這就是偏偏做出反道德的事兒宣洩和報復。
這件事對我們的啟示就是,我國的教育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太重視。
我在高中的時候,因為壓力大,有點抑鬱。想找班主任給我點安慰,他卻說我心理素質差,自尋煩惱。我一氣之下不再聯繫他,在家人的幫助下,我成功的走出了這個陰影。
所以在求學的壓力下,很多學生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心理問題,沒有人幫他們疏導或者解決,這樣的心理問題一直會壓抑在潛意識裡,不爆發則已,一爆發就會出現致命的後果。
我建議每個學校都要配備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學生解答心理上的問題。
浩評如潮
這個問題越來越熱了!我已經寫了一篇文章了,閱讀量已7萬多了!再次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我不反對入學進行心理測試。但是,我反對這個問題“心理不健全的人是否錄用”!
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稱,十五位艾滋病毒🦠攜帶者考上大學,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而你的這一議題,難道我們的社會倒退回去?
心理不健全的不錄用?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發展趨勢有些人可控,有些人不能自我控制而己……
與這一件事恰恰相反的是,陝西張扣扣為母報仇,隱忍二十年殺了三人,我寫文章是這麼說的: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有這麼一套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輔導機制,然後配備相關機構和工作人員,有清晰明瞭的系統輔導,不能確保效果如何……但可以確保不會發生這樣的命案!如果效果好了,也許會轉化為一種成長動力,推動當事人的進取精神,則完全是另外一種可能!期望這樣的機制不久可以實現!
我還是保持這一觀點,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更要學會提前把問題解決在爆發前!北大學子的心理問題絕對可以通過測試發現的,也是絕對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解決的!但是,與張扣扣案一樣,沒有任何人、任何機構來關注這些潛在風險,任其自然發酵,然後,爆發!
兩個案件告訴我們,建立公益的、社會普及化的心理專業機構迫在眉梢!
陳天哲
這條新聞,確實足夠吸引人的眼球。
弒母,在這個以孝道為傳承的國家,這個罪行可以說是所有罪行中最不能被人原諒的罪行之一了,加上北大學子這個一度被稱為“別人家孩子”的兇手的身份,使這件事變得更加的引人關注,再加上高超的作案手法、高智商犯罪的加持,幾乎佔據了各種頭條。
就這件事本身來說,可以映射出的問題就是我們平時在重視應試成績的教育中,是否忽視了做人的根本,才鑄成了今天的大罪。
這裡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也包括社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犯罪的真正動機還沒有被偵破,我們也不能太早把這事完全定性,也許比我們想象得更嚴重,也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
不管如何,等待警察公佈的進一步消息吧
至於說入學增加心理考試?大家想一下,如果是一個考試?會怎麼考呢?要如何應考呢?我是不敢想象了。歡迎各位腦洞大開的朋友留言。
教培行業於盼
這幾天全國都關注這案子、一個高才生殺死自己的母親。這個小孩聰明過人、但心理健康問題確實存在很大問題、這一切極可能單親母親·過嚴·惹的禍。還就是這位小孩中了邪、人一中邪、身不由己、一切由“邪魔”控制親手殺了他母親。說白的、一切都是命的事、時正命無錯!你是無法抗拒的。
博可興
現在的教育,只看分數不重品德,導致這樣的喪失人性的事發生!
好運來家
心理考試可行。拒絕錄取涉嫌違法(歧視)。另外,心理學不能判定一個人是否犯罪,只能判定此人犯罪概率比較大(暴力傾向等)。
遠方好書美食都不可棄
應試,試的都是現成的知識,收不到真材實學的好學生,要考應該脫離開書本考。就看今年的高考命題了。